馮智政 被時代選中的知識分子
大時代下,馮智政冒起相當快。近年經常在《光明頂》開咪,這位在陶傑口中的「馮同學」,平日亦不時在網上發文及抽水,不經不覺間,Facebook專頁追蹤人數已有兩萬多。他的「正職」其實是一名專責教育的研究員,服務於「深紅」建制派智庫「香港政策研究所」,深受葉國華(前特首董建華特別顧問)及曾鈺成等人提攜,但
梁祖堯 香港人種香港菜
疫情沒完沒了,有人失業,有人轉行,本來屬於劇場的梁祖堯,與同行一起哭訴過痛罵過,一切也無補於事。幸好,去年初他誤打誤撞轉換跑道,歸隱田園,香港人種西瓜種粟米種香港菜,希望從食物出發,以(農作物)生命影響(香港人)生命。 政局愈來愈亂,有人移民,有人流亡,本來「我的志願」是移民的梁祖堯,這一年來卻打消
陳智遠 留住香港的剩餘美好
眼前的陳智遠,目前是本地文化深度遊組織「活現香港」的創辦人。當日從他約四百呎的辦公室(不是老闆房)出發,遊走上環摩羅街、文武廟、醫學博物館一帶,不時與附近店主寒暄,路經荷里活道及樓梯街交界,他突然停下來拿出iPad,展示1960年《蘇絲黃的世界》在那裡取景的劇照,轉眼走到文武廟內外,又講解香港今昔的
谷德昭 今時今日點拍喜劇
世間人種千奇百趣,有一種是「咁容易俾你估到,我就唔係食神啦」,又或者「一係唔威,一威就要龍咁威」,谷德昭不是這兩種,偏偏他卻是有份創立這兩個角色的人,創造不少笑匠的幕後功臣。只可惜面對當今現況,「喜劇之王」都要投降。 text.Nic Wonginterview.Nic Wong & 金成p
陳曉蕾 沒想過……如此怕老
記者訪問記者,不容易。尤其陳曉蕾的Facebook專頁名為「記者陳曉蕾」,正好代表她以記者為傲。早年政治記者出身,後來成為自由記者,寫過不同專題報導,關注不同議題,像農耕、廚餘回收、光污染、生死等等,近年成立「大銀」慈善機構(Big Silver),出版《大人》雜誌,專注關注老病課題。 訪問中提到的
蔡堅 堅不過石堅
蔡堅,五屆兼現任醫學會會長,向來敢怒敢言,不平則鳴,近月更因為一句「特首唔同」,被網民創作出潮語「堅過蔡堅」,讚揚他的英勇事蹟。他說:「我真的不是很堅,只希望能夠講話的時候,盡量訴說心聲。暫時在香港仍然OK,不希望之後不可以吧。」 石堅,已故香港演員,外號奸人堅,是粵語電影中的老牌反派,俗語有云:「
梁芷珊 你還相信天長地久?
梁芷珊的人生,未至於傳奇,卻算華麗豐富。讀書時被讚「校花」,畢業至今仍被稱為「才女」,成功嫁個有錢人,職場商場球場名利場獨當一面,近年甚至與法籍名廚來一場姊弟戀、女兒是11A狀元、年過五十仍是美魔女…… 梁芷珊笑說自己做齊了,更可能做多了,偏偏她一直不跟隨時間軌跡,每每讓人摸不著頭腦,她卻暗爽了,從
鮑偉聰 《光明頂》的最後一夜
大時代下,很多人擔心《國安法》實施後,商台節目《光明頂》會否沒頂?鮑偉聰自言老土都要說句,開咪主持了十多年,心態一直如常,每一晚都視為自己在《光明頂》的最後一夜。「就算不是《國安法》,我覺得《光明頂》有一日始終會完,都已經十幾年了,尤其節目主要是陶生,他的存在與否,才是節目能否延續下去的原因,所以我
末日前,與羅家聰吃飯上經濟課
全球經濟低迷,自然想找個經濟專家解答疑難,指點迷津。 邀約「KC博士」羅家聰訪問,早已預計不容易。一如其他傳媒的經歷,約他做深度長訪問,他短短的回答一句:「Within half an hour.」五千字喎,盡快啦。他一於少理,只問:「When and where?」我提議他先給我幾個日子,方便找間
林保怡 嘆息還是歎世界?
林保怡喜歡咬文嚼字。問他拍《歎息橋》中,最「歎息」的是甚麼?他坦言,《歎息橋》是「歎」世界的「歎」,而不是「嘆」息那個「嘆」字,自己沒有任何嘆息。老實說,兩個字現已相通,他的答案有點取巧,又或是與《歎息橋》的主旨一樣,同一件事,從不同人的角度來看,各有不同意義。 Text: Nic WongInte
叔叔的愛 太保、袁富華
訪問未開始,甫坐下,袁富華即說:「我哋使唔使又坐咁埋?又癡咁埋?我地癡埋咗好耐喇!吓,你又想嘴嘴呀?唔好喇!」說罷,太保作勢摸摸袁富華的大腿,大家都忍不住笑了。 究竟,是甚麼原因驅使兩個陌生人無緣無故走在一起拍《叔.叔》?是愛,還是責任? 太保,70歲,原名張嘉年,從影五十年,一直演出商業片,早年是
K Kwong 做人真係好化學
化學,彷彿沒多人會看上眼。沒想到去年的抗爭運動,今年的抗疫運動,促使化學教父鄺士山博士(Dr. K Kwong)終於出山,無論是催淚彈、水炮車、口罩、稀釋漂白水等範疇,人人當他「神咁拜」。 K Kwong,中文名「鄺士山」。他那學富五車的父親,當年以山嶽為兒子改名,其兄長取崑崙山的「崑」字,而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