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一句對白感動人心,五個關於奧斯卡得獎動畫《貓貓的奇幻漂流》的製作故事

2025年奧斯卡頒獎典禮,「最佳動畫長片」最終由《貓貓的奇幻漂流》擊敗多部人氣作品,繼先前的金球獎後再下一城,勇奪影壇兩大最高榮譽。自從去年康城影展進行首映後,《貓貓的奇幻漂流》便一直在電影圈引起不少討論,後來在兩大頒獎典禮成功創下佳績,更加令動畫成為熱話。以黑貓為主角,以「奇幻」、「漂流」等見慣見熟的字眼為題材,到底這部作品有何特別能夠奪得一眾電影人的芳心?號稱極低成本的製作又是怎樣完成?

由拉脫維亞導演Gints Zilbalodis處理的《貓貓的奇幻漂流》,講述一隻本來過著孤獨生活的黑貓,後來遇上一場大洪水,家園徹底被摧毀。為了生存,貓貓必須面對和克服水和與其他動物生活的恐懼,最終貓貓登上一艘船,被迫與不同物種的動物共同漂流,牠們穿越秘景,在全新的未知世界遇上種種挑戰與危險。過程裡,牠們開始明白即使彼此間存在差異,但只要攜手合作、共同努力、學習包容,大家都能成為同伴,大家都能在未知和恐懼中尋找到希望。

1) 全片零對白

充滿啟發性的故事,可是有別於一般的動畫製作,導演透過《貓貓的奇幻漂流》挑戰「零對白」的說故事方式,保留片中所有動物物種的原有面貌,以每種動物的原始體態表達「語言」,透過製作令牠們的肢體動作表現細膩的「溝通」,將一場場靈性滿溢的歷險畫面呈現,成功將真摯和動人的情感傳播到觀眾。

2) 拉脫維亞第一部奧斯卡得獎作品

先在康城亮相引起注意,後來再先後勇奪金球獎、奧斯卡,《貓貓的奇幻漂流》可謂創造了歷史。對於導演Gints Zilbalodis來說,作品更為他帶來另一重大意義,因為《貓貓的奇幻漂流》自此成為其家鄉拉脫維亞有史以來第一部奧斯卡得獎影片,令動畫成為一項國家、歷史榮耀,因此導演也為此而感到自豪。

3) 啟發自導演Gints Zilbalodis的十五歲小作品

導演曾在訪問中分享,當自己在2019年製作了長片作品《Away》後,他得到了另一次製作更大型作品的機會,令他開始思考應該要訴說甚麼故事。於是,他想起自己15歲時製作的簡單短片《Aqua》,講述貓貓怕水的恐懼,當他回看這部作品後,他便決定要以此作為藍本並延伸貓貓的恐懼,希望訴說其害怕不同人和事的故事。《貓貓的奇幻漂流》,就此誕生。

4) 採用Blender製成、預算僅是《腦筋急轉彎2》的五十分之一

除了「零對白」的特色外,《貓貓的奇幻漂流》引起最多人討論的地方就是其製作成本。據了解,《貓貓的奇幻漂流》的製作成本僅約370萬美元,製作過程甚至僅採用免費的3D開源軟體Blender完成。對比近年最多人討論的人氣動畫《Inside Out 2 腦筋急轉彎2》,《貓貓的奇幻漂流》僅是其製作預算的五十分之一。而且,今次導演Gints Zilbalodis亦反其道而行,不以傳統動畫製作的方式處理,反而先構建一個3D世界,然後配合不同的攝影工作,與及動畫後製令作品呈現更高的電影感,同時保留了說故事的自然性。可見比起大型製作、巨額成本,膽色和創作視野絕對是打倒巨人的一大殺著。

5) 戲中貓貓,源自導演的真實生活,卻英年早逝

其實,《貓貓的奇幻漂流》中的黑貓的確存在。上方提到,動畫的故事來自導演的先前作品《Aqua》,而後者故事則是根據導演高中時擁有的家貓Josephine而創作。但是,由於Josephine的毛髮太過蓬鬆,對於要製成動畫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導演便決定以Josephine的兒子Oigars為「主角」,可惜Oigars非常命薄,只與媽媽和導演相處僅一年時間便離世,而這份傷感之情便啟發了導演製作《貓貓的奇幻漂流》中洪水摧毀家園,令貓貓被迫漂流的過程。為作品加上其他動物,其實導演想帶出的訊息是:這是一份希望找到一個能接受你的群體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