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孝全封面專訪|再次主演《誰是被害者2》把內心都脫光

看著這個敦厚的背影,一步步穩重的步伐,還有不時與特別抽空現身的愛犬Fingo(芬哥)玩得投入的畫面,再經過一個下午的交談後,你開始會理解他口中演員的幸運是甚麼一回事,而演員為何要一次又一次把自己、把內心都脫光。

2020年,全新懸疑劇集《誰是被害者》正式登場,甫一上映便大獲好評,高踞台灣、香港等地的熱播排行榜,更成為當時平台上的最佳收視華語原創劇。故事講述患有亞斯伯格症的鑑證人員得知關係疏遠的女兒與一系列離奇命案有關後,不惜賭上一切調查此案,並從中學會理解自身和他者的痛苦。而今月封面故事的主角,張孝全,亦在劇中飾演男主角,更競逐金鐘獎「視帝」殊榮。即使最終與獎項擦身而過,但是對於張孝全、對於劇組而言,坊間裡的高度評價和熾熱討論更似是心目中的最高殊榮。

隨著《誰是被害者》第二季正式登場,到底相隔四年後再與這個角色相遇,又為張孝全帶來甚麼啟發?對待不同角色就如過著不同生活,來到這個階段的張孝全又對演戲產生甚麼思考?

textCarson Lin
photoChen Yung Hua
stylingCalvin Wong
makeupYiLi
hairEros Marco
watchHublot
wardrobeGivenchy、Dolce & Gabbana、Versace
special guestFingo(芬哥)

方毅任,你準備好了嗎?

「天啊,訊息量這麼大,確定拍得完嗎?」張孝全分享再與久違的導演和編劇見面,便已經對《誰是被害者》第二季感到巨大負擔。但是,同樣感到興奮。

相隔四年再成為方毅任,張孝全透露第二季的兇手行兇得更殘忍、更誇張,而方毅任將牽連到更多身邊人,往日喜怒不形於色的張孝全在分享時也難掩複雜的情緒。「其實有點緊張,因為畢竟第二季的狀態跟第一季不太一樣。其實新一季裡很多部分,都是首季沒有看到的,譬如他的人際關係、他的情感關係、他的工作關係等,你會看見這個人在社會裡面的更多狀態和樣貌。」

始終已經是四年多後的拍攝,張孝全坦言開拍第二季時的確對角色的印象有點模糊,本來打算只憑記憶延伸角色,嘗試給角色加入不同的感覺,惟開鏡後才發現某些細節也忽略了。「我覺得,好在因為其實兩季之間有四、五年的跨度時間,反而這樣子能夠有些驚喜。」

他直言,某些不確定因素令第二季形成頗大壓力,源於方毅任這個角色沒有一定的面貌,但偏偏這種不安卻造就了另一次深刻而珍惜的經驗:「其實,我覺得演員是非常幸運的,就是有劇本、導演、攝影、服裝、美術等人幫助你,讓你相信你自己是這個角色,然後讓你相信這個時空正在發生的事情。還有,我覺得不管是第一季裡海茵、曉孟、趙承寬等角色到本季的新角色,其實我自己感覺每一個演員都是在幫助我,更確立方毅任這個人物、性格跟狀態。」

他讓我看到很多

《誰是被害者》的最大驚喜,在於它不論劇情推進抑或製作規模都令人眼前一亮。而來到第二季,更關鍵的是角色們對於「理解和被理解」有了不同的消化。

「兩季以來,故事的最大主軸都是關乎於『理解與被理解』。當觀眾看《被害者2》的時候,不管對於哪一個角色,我相信可以很容易找到一個帶入的途徑,到最後去思考『理解』這件事情。」當「理解」成為核心後,張孝全認為思考很自然地會游走於生活和演戲,甚至慢慢理解到:「現在好像每個人愈來愈像獨立個體,然後現在的人都沒有那麼容易去接受,跟自己不一樣的想法,不一樣的意見,不一樣的性格。人跟人之間的距離看似變近,但是心裡的交流好像又不同了。」

經過兩季、超過四年,再經過認識、暫別到重遇後,張孝全對於方毅任又得到甚麼理解和體會。「因為是戲劇的原因,方毅任的角色設定是很特別的。很多人會覺得亞斯伯格(港譯:亞氏保加)是一個病症,其實真的不是,他就是一個人格特質 —— 它就像每個人是不一樣,他有他獨特的個性。」從初期的《18歲的約定》、《盛夏光年》飾演同性戀角色的挑戰,後來開始陸續在《女朋友。男朋友》、《醉後決定愛上你》等塑造出不同面貌,張孝全視不同角色猶如另一種生活體驗,亦幸運地遇上了方毅任,又再次有了截然不同的體會。「其實我有蠻多很深刻的作品跟角色,但對我來說,我覺得方毅任是特別的。因為我以前從來沒有嘗試過,如他的人格特質、職業、行為類型、鑑識官等,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經驗和經歷。」在他眼中,方毅任的特別在於其性格行為給他帶來反思,他續說:「剛才提到『理解』,其實現在人們的獨立性都很強,我也覺得自己有非常獨立的性格,但這也導致我經常把一些東西擋在內心外面。那麼我覺得方毅任這個角色,確實提醒了我沒有必要讓自己愈走愈窄。」

方毅任的特別,某程度上也源於角色設定建基於現實,讓觀眾能夠慢慢代入:「其實方毅任會碰到的,我們大家都會碰到。」

脫光內心就看見自己

假如方毅任可以是大家,那麼方毅任又有可能是張孝全嗎?「方毅任跟我不同,但我有為角色做了一些設定。而設定以外,我覺得很多地方都是關於我挖掘自己性格裡的一部分,因為我一直相信每個人都有各種不同性格、不同可能性。」從自身延伸至角色,再從角色回望自身,大概是張孝全的演戲樂趣:「當然,還是有基本的性格,但是我覺得它就是一種百分比。其實我常常在角色上嘗試在找自己的百分比,有時候角色可能是0.01%,但是我覺得就是可以試著放大這個0.01%,讓它變成20%、30%、40%?就是在想著是不是能夠跟角色連接。」

要發掘內心,一直認為都是每個演員名成利就以外的最大收穫,來到這個階段的他也認同:「很多時候,其實就是把你內心的某些狀態放大,每一次就好像把衣服脫光光,然後坐在這裡的感覺。其實我覺得做演員是很幸運的,因為一直有非常多人可以幫助我去發掘。」發掘可能需要的是空間和思考,可是主觀地認為,發掘也需要一份膽量。在《誰是被害者》首季,方毅任最終選擇很坦然地面對一些痛苦和恐懼,假如回到現實,張孝全又擁有這份勇氣嗎?「可能現在會比小時候有更多的覺悟跟勇氣去面對這樣的事情,不敢說百分之百,但我確實感覺到年紀再稍微大一些,好像愈來愈可以一點。」

正如張孝全所說,演員會得到幫忙去探索不同面向,而近年,他甚至有了兒子的幫助去發掘「爸爸」這個角色。他直言起初沒有做父親的準備,所以覺得自己不是太好的父親,而現在則一直好好學習:「有一件事情印象非常深刻,就是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給他們方向,需要教導他,但其實同樣地,你也會發現孩子也不斷地教導我們。因為孩子的反應和感受是非常直接的,他不會羞恥不會騙你,那你在這個過程裡面,你會看見自己。」有了孩子的變化,任張孝全再有經歷也好都是始料不及,「願意看見自己,其實說易行難。但是,我覺得孩子就會讓我願意也會給我動力,讓我去看見我自己。」

有了孩子有改變,演了方毅任後也有改變,入行23年後,他對於演員這個身分的感受又有沒有改變?「其實,我覺得有蠻多的。以前我的個性有比較多的原則,就是比較沒有辦法分享我的感覺和感受,但是我覺得,現在自己慢慢的好像變得更輕鬆、更自在一些。那個框框,不管在生活上還是工作上,好像又比以前再大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