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菜是感情 葉一南
2021-04-28
大班樓老闆葉一南,向來是個神秘人,平日除了為壹傳媒寫寫專欄,多年來真的很少接受訪問。難得今次葉一南開金口,緣於大班樓獲得本年度「亞洲50最佳餐廳」冠軍,也只能與他隔空訪問,但依然感受到他那份對美食的熱情,對中菜及粵菜的深情。他亦不諱言獨沽一味醉心粵菜:「是的,我最喜歡粵菜,食物除了味道,可以還有感情,粵菜是一份感情。」
Text: Nic Wong
過去已是得獎無數,今次榮獲2021年度「亞洲50最佳餐廳」第一位,帶給你甚麼感覺?
很虛幻,有點不真實的感覺,畢竟是第一位。然後戰戰兢兢,努力再努力。
你認為這個獎項對粵菜而言意味著甚麼?
這個是比較國外主導的獎項。如果中菜廚師們曾經懷疑中菜的國際認受性,希望你們不用再懷疑,用心去做,客人(包括國外)還是懂得欣賞的。當然,希望更多年輕人入行中菜。
想當初是甚麼啟發你創辦大班樓?
只因貪吃,一直想做一些自己喜歡的食物,沒有其他原因了。
你的成長背景和經歷,如何促使你踏上飲食界這行業?
去澳洲讀大學前,未入過廚房。在澳洲為了賺學費,開始做樓面,後來感覺廚房更有趣,而且可以偷吃,於是改為做廚房,期間做過中菜、意大利菜、咖啡室、中東菜等等。我很少上課,就是喜歡賺錢及結交異性朋友。畢業後,一班同學其實已很有工作經驗,於是在1988年一起在澳洲開了我們第一間餐廳。
以往在澳洲留學,曾在當地開過幾間餐廳,回港賺到大錢後決意開大班樓。獨沽一味,醉心粵菜?
沒有「賺到大錢」這回事。回港剛好趕上互聯網這班快車,是瘋狂的日子。是的,最喜歡粵菜,食物除了味道,可以還有感情,粵菜是感情。
大班樓在2008年開始,你覺得十多年來,最大轉變是甚麼?
最大轉變是租金加了不少,救命。海鮮亦漲了兩倍,餐價卻不能加兩倍,怎辦好呢?我們本來沒甚麼野心,就是想煮一些不同的中菜,自己吃得高興便好,現在還是希望如此,更希望客人吃得高興。
大班樓不屬於任何大集團或酒店,一直堅持做自己,更入選為世界50最佳餐廳之一,成功為粵菜在國際舞台上吐氣揚眉。餐廳的成功要訣是甚麼?
不敢說吐氣揚眉。我們確實有一個優點:専注。除了做好食物味道,其他事情我們少理。臉書一年只更新四次,客人也笑我們。大家都在做四手,我們多年來只做過二次。訪問呢,能推便推。哈哈,請各位不要見怪。我們真的很喜歡下廚,很喜歡在傳統中找出自己特色,專注做好這一點,已經沒有時間了。
一直神秘而不受訪,原因是想專注食物、專注餐廳。事實上真的有幫助?
至少不會過分自我感覺良好,其實,我們只不過是一間小餐廳。
你心目中最好味的粵菜廳是甚麼?最美味的一道菜是怎樣的?
八十年代東海的鍾錦先生,當年創製了很多新菜,亦能保持固有傳統。當年吃過他的雞油花雕蟹,念念不忘,所以開大班樓時决意重現此菜式。
過去創立及研發的菜色,有否一些念念不忘,卻礙於成本太貴或原材料缺貨等問題而被逼停止供應?
沒有。我對數字不是太敏感。加上我們付現金找數,供應商很願意留下好東西給我們。
作為非集團式、非酒店的中菜,規模大小有否限制你的想像?
規模小反而彈性大,我們很喜愛這種可以即興的自由。小餐廳更有彈性,我們每天早上五時在香港仔魚市場選第一手海鮮,大集團反而辦不行。
香港像你這樣「頑皮」的人可能很多,但遇到的限制卻很大。如何保持對食物的「頑皮」?
好像只有大師姐說我頑皮。頑皮的人不會知道自己頑皮,對不對?食物,是全人類自有歴史文明以來一起每天參與的事情,內容無窮無盡,窮一生之力也只不過算是在門口看過兩眼,對我來說這課題永遠新鮮。
粵菜動輒被指fusion或錯誤理解,你對粵菜甚至中菜的未來發展,有何想法?
中菜一直十分「菜譜主導」,某個菜一代一代傳下去,所以很多餐廳的餐單十分類似。傳統要保持,但應要有個人風格,可以在基礎上創新,改為「食材主導」、「概念主導」,做一些從來沒有的菜式。只要不搞中西合璧,創新了也是中菜味道,現在已有一些年青廚師已經向著這方向進行。
如何看年輕人對粵菜的想法?他們願意花過千元吃日本Omakase、法國菜或「鋸扒」,卻較少年輕人願意花同等金錢去吃粵菜,如何扭轉新世代的固有思想?
喜歡中菜的年輕人餐廳有不少,有一些認為中菜老餅,也很理解,著實有點老餅。互聯網的世代是個人化、自由、分享、關心社會、創作,我想,做菜也可向著這方向走吧。
過去不少人都跟著米芝蓮去搵食,但準則被質疑。多年來大班樓亦被評定為介乎一星與推薦之間。很多人替你不值,但當中怎樣影響你的營運、想法?
一星很好,已經非常好,不同獎有不同準則,不是餐廳應該擔心的事。我們比較擔心客人的滿意度。
成為「亞洲50最佳」後,下一個目標是?
把手上一直想試的新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