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她日|專訪袁澧林 許光漢:如果缺少實質經驗,那些感受並不值得人為之受苦。
2025-09-25

《他年她日》有許光漢出演、張艾嘉擔任監製,戲中場景更令人無法聯聯想到香港,相信一些粗心的影迷大概會誤會它是一部台灣電影。但《他》確確實實是百分百港產,是由電影發展局「薪火相傳」企劃促成的結晶。該企劃配對本地新導演與資深導演一同拍攝電影,除了如字面般要「薪火相傳」,更旨在推動優質港產片的產量。作為《他年她日》女主角,袁澧林(Angela)澄清:「其實所有的電影人員、創意以及取景皆由香港團隊完成。也許因為取景確實不太像香港,美術團隊花了許多心思去找場景,以營造出兩個世界的感覺,或許因此帶來誤會,讓人以為這是台灣的製作。」她又強調:「《他年她日》是一個很值得驕傲的香港製作。」

text yui
photo Oiyan Chan
makeup Jenny Shih(on Angela)
hair Lupus_chui @ HUE hair salon(on Angela)
wardrobe Chanel (on Angela)
許光漢每次來港都會受到香港媒體追訪,適逢今次《他年她日》的電影宣傳是他退伍後首個公開活動,許多粉絲為見男神一面緊貼追蹤,其人氣絲毫不減。當日他與Angela四出奔波宣傳一整天後,兩人雖然依然表現得非常專業,但在密集的行程下,舉手投足間仍難掩疲態。尤其是光漢,他隱身幕前整整一年,如今需要重新適應節奏,就好像一下子由「優日區」走進「長年區」。「其實這一年不完全在休息,有學到一些新事物和新語言,生活也有好好沉澱自我。」「優日區」和「長年區」其實是《他年她日》的時間背景設定。電影建構了一個由「重力牆」一分為二的世界:一個是時間較慢的科技城市「優日區」,另一個是重力較小、時間較快的工業城鎮「長年區」。「優日區」的一天相當於「長年區」的一年;而身處不同時間區的男女主角,命運般譜出戀曲。

100%香港電影
如上文所述,《他年她日》是一部百分之百的香港電影,並非台灣製作。Angela指自己以往也曾隨台灣電影團隊拍攝,兩地拍攝氛圍大同小異,不過存在一些文化差異,各有各的好處。「我很欣賞台灣拍攝非常重視pre-production(前期製作),演員會有許多讀劇本、排戲或拍攝前互相了解的機會,在正式開拍前有很充分的時間沉浸於劇本和劇組中。反之,香港雖然比較缺少這些沉浸的機會,但香港拍攝的一大特點就是efficiency,非常講求效率。在香港拍攝,每天的工作密度和數量很大,強調在快速和靈活的環境中完成拍攝。


至於光漢,初次體驗隨香港團隊工作,也有類似的感受。「我感覺香港這邊的拍攝蠻匆忙的,但同時可能因為有張姐(張艾嘉)在,也感受到一種小家庭的氛圍,就是大家各司其職,默默齊心協力完成這件事。當然有時候因為時間緊湊,某些場景可能好像少了一點什麼,導演和我們都覺得似乎有所欠缺,但由於時間關係,我們還是先拍完了。」不過他也表示,以前來過幾次香港,對香港的印象只停留於金融大城市、生活節奏急速的一面。然而這次《他》的拍攝,在藝術總監文念中的設計下,取景場地如垃圾場、油庫、M+,所呈現出來的香港都打破其固有印象,令他大開眼界。「我覺得有一些真的很酷的地方,像是那個下水道裡的洞穴(田灣下水道),超酷的。我當初看完劇本後,也想像過類似的場景,而這個場景非常符合我腦中當初看到劇本時的想像,沒想到香港原來也有這樣的地方。」Angela指自己本身也不認識這些地方:「戲中好多地方從未被電影取景,是費了許多唇舌以及通過許多繁文縟節,才能成功申請到這些場地。」
張艾嘉是媽媽
團隊中最居功至偉的,除了導演兼編劇龔兆平,必數監製張艾嘉(張姐)。兩位表示,張姐在拍攝現場如同媽媽一般,是一位帶來溫暖的重要人物。Angela與張姐本來就合作過,更曾在電影中出演她的女兒。「張姐常說自己的『女兒』滿天下,因為她演過許多人的媽媽。我常常覺得她是一個女俠,因為她說話很有魄力、說服力,是一個很會說故事的人;同時她又是一個十分有母愛的人,好像真的所有人都是她的孩子一樣。她散發的那種溫暖和能量特別有感染力和凝聚力。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劇組會有那種小家庭的氛圍,這些絕對要歸功於張姐。」


光漢甚至直接形容,張姐在劇組是「行走的傳奇」。「張姐常常會在拍攝現場照顧大家,我也會開玩笑地把她當媽媽。這位legend在現場不管做什麼事都親力親為,包括跟導演討論戲該怎麼演,也會親自示範,自己上車翻來翻去;跟她聊天有時可以很放鬆,沒有什麼輩份之分。或許正因如此,她才是一個legend。」拍攝期間,張姐時常親自下廚,帶涼麵、水餃、家常小菜等來到片場探班,在半夜填飽眾人的胃,令兩位回味不已。而她除了填飽演員的胃,也填滿了電影角色的情感部分。Angela指:「導演是這部電影最大的大腦,甚至這部戲的idea都是由他構思;而張姐則更多主導這部電影的情感部分。張姐在一些情感戲份上會有種直覺性,也會有更深層次的考慮。」

有substance很重要
張姐與導演的指導是一部分,兩位演員對故事的理解也非常關鍵。尤其是電影題材相當魔幻,演員往往需要對故事設定投放更多想像力。光漢表示最初理解生活在「長年區」的薯仔,是從服裝及場景入手。「首先文老師的服裝很厲害,做出了兩個時區的區別,所以在看的時候自然會有很強的代入感。再來就是剛剛提到的一些場景,其實每個在長年區的場景都很符合我當初的想像,所以在演出的時候,因為場景很逼真,就更容易進入那個世界。演出的時候我也刻意讓他看起來動物性多一點,比較直接、天真一點,表現出他做事不假思索的一面。」
至於Angela所飾演、生活在「優日區」的安晴,她坦言最初以香港作為「過河的石頭」去想像。「香港社會普遍鼓勵精英主義、理性、高生產力,而這確實與優日區的價值觀很相似。有時我覺得社會不希望我們有太多感受,或者去在乎一些不必要的事物。例如愛情是不需要的,但生育卻是重要的,因為生育代表了勞動力。」但要說演安晴就是在演香港人,仍不算準確。「因為電影是壓縮了的真實,它會是另一個極端。我在故事裡感受到的,是一種超級壓抑情感的狀態。換個角度,我覺得反而是時間觀念推動了人物對環境做出反應。我會覺得有血有肉、有substance(實質內涵)是很重要的,如果缺少那些實質經驗,那些感受並不值得人為之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