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 COVER | 一二三四出冒險 — Lokman、AK、Alton、Frankie@MIRROR
2025-04-24

一、二、三、四,全新視角再遇他們。
全新景象,由Lokman、AK、Alton、Frankie四位MIRROR成員一手一腳栽種而成。憑著歌曲〈FING!〉的出現,湊合獨當一面的四子走在一起,藉著舞步尋找無拘無束的存在。隨意地跳,隨心地揈,四子遇上全新舞步,不單是旨在激發另一番活力,更希望以一場實驗探索自在的愉悅。這幾張熟悉的面孔,決定再次四出探索更多可能性,尋找未知裡的驚喜。這幾張熟悉的面孔,決定再次四出探索更多可能性,面對充滿未知的嘗試,令他們意識到同時充滿驚喜。
今個四月,一、二、三、四,與他們四出冒險。
photo.Alexander Yeung
text.Carson Lin
video.Andy Lee, Ocean Yu
styling.Calvin Wong
styling assistant.Chiaki S.
makeup.Giann Cheung @Annie G. Chan Makeup Centre, Cori Wong @Annie G. Chan Makeup Centre
hair.Seiko Sin@HairCulture, Frankie Ho@HairCulture
Wardrobe.NATIONAL GEOGRAPHIC APPAREL
2025年,給你們怎樣的感覺和印象?
Lokman:2025年給我的感覺是一個轉變,我覺得是轉變前和轉變後的銜接點,當中也有多少混沌。所以一些新的、舊的,好與不好,都是混混亂亂地存在。
Alton:其實對我來說,每個年份都是上一年的結果,你在2024年做了的功績,可能會在2025年收成,而2025年的功績,就會在2026年收成。尤其是我們的工作,可能2024年拍了的劇或者計劃了的事情,便會在2025年看見。

AK:我個人認為今年是一個充滿挑戰和嘗試的一年,因為今年我將參與我第一次的舞台劇,現在正處於排練階段。我覺得這件事情非常新鮮,也非常具有挑戰性。
Frankie:2025年,我認為大家都在這一年裡培養精進,各自修行。對,每位MIRROR隊員都有不同的作品,個人作品或小組作品都非常豐富。我將這描述為一個,對,準備好練功後再團結的一年。
去年12月推出小組單曲〈FING!〉,當初為甚麼有這個想法?
Lokman:這個是公司的計劃來的,大抵想我們呈現更多不同的面向給大家。可能我們會散發12個人的整體能量,但是變成小組時,可能會有一些較新的風格,不同的溫度、不同的味道等,所以就出現了這個企劃。
AK:〈FING!〉的主題,其實是由Lokman帶起。當初大家走在一起,我認為大家一定會期待我們跳更多舞,但到底跳甚麼舞呢?因為,其實我們四個所跳的舞種都有些不同,到底我們要跳一些甚麼特別舞種,大家跳得開心,觀眾也看得開心呢?於是Lokman便建議我們跳Electro Dance。後來,我們從一些片段感覺到幾好玩、幾有趣,氛圍方面也幾適合我們四個人,所以我們最後就選擇了這個方向成為我們〈FING!〉的主要舞種。
輕鬆而充滿活力的〈FING!〉,是否隱藏了一些想表達的訊息?
Frankie:Lokman和Alton擅長的都是較傳統的舞種,帶點hip-hop味道,而我和AK則偏向一些商業編舞、Urban Dance的形式。雖然兩方都有些相似,但是又未能做到同一系列的舞蹈。所以〈FING!〉出現時,Lokman便提議了我們融合這個舞蹈,也藉此推廣這一種舞蹈。


Alton:我覺得〈FING!〉的表面是跳舞,但是當中的底蘊再加上歌詞意義,其實有一種排走一些東西的感覺。因為跳舞其實就是在抒發自己,將自己內心情緒散發出來,開心地跳舞等。很多時候,譬如你在辦公室工作,你絕不能在寫字樓跳舞的,其實可能便因此積聚了很多壓力,工作的壓力、工作的情緒,但是〈FING!〉就是希望大家尋找一些空間去揈走一些壞東西,將所有好的東西通通留給自己。
今次組成這個組合,你認為最大驚喜是甚麼?
Alton:我覺得〈FING!〉的最大驚喜,就是大家的回響都比我想象中的好。因為我見大家好似都會將「揈」這個字掛在嘴邊,大家見到我們就會說很想念〈FING!〉,幾時有〈FING!〉小隊?期待〈FING!〉演出……我會覺得這個字,好像多了一個「以前」。以前只是一個動詞,現在它有些代表意義。
Lokman:我覺得〈FING!〉給予我的驚喜是可以去嘗試MIRROR一貫以來的感覺,還有可以用〈FING!〉來做實驗,然後期待一下結果,這個是最大的驚喜。
實驗的意思是?
Lokman:我會形容〈FING!〉小隊和MIRROR一貫的曲風已經不同,可能在服裝上面都有頗大的分別。我們亦都嘗試一下,在這個〈FING!〉小隊裡尋找那個突破點和臨界點,包括實驗就是實驗,我們這個〈FING!〉小隊想知道大眾喜歡與否,同時間都在測試公司的底線,哈哈。
每次展開一段旅程,你是抱著甚麼心態迎接?
Alton:我覺得,不論旅遊還是人生的旅程,都要抱住一種不要害怕,錯了才再改。小時候可能沒那麼多想法,反而長大了之後,開始持著自己學習的東西多了,認識的東西好像多了一些,然後其實你慢慢便會變成,知道的東西愈是多,你會不知不覺給自己愈來愈多框架。這些情況,真是不說不覺的。所以,有時候自己會慢慢否定一些可能性,但是有時候回想起從小也沒有人告訴你,哪條路才對。最近看到倪匡前輩的一句話:「成功,就是因為下一代不聽上一代的話。」哈哈,我覺得這句說話頗有味道。所以不要害怕,真的錯了便再真誠地改,改到變好為止。

AK:以前的我,其實比較偏向負面,我會憂慮很多事情,所以很多時候我都會想得很周到。最近我正在準備舞台劇,早前圍讀時我和阿卵(楊偉倫)聊天時,跟他說我很緊張,他都會跟我說:「都未開始排,緊張甚麼?」。所以,我經常在很多旅程開始之前,給自己一些額外的擔憂,而這些憂慮往往會產生負能量,讓我的心情變亂。因此接下來,我需要學習的是如何保持中立的態度,面對及迎接每個新旅程或新目標來臨。
作為表演者,你們認為才能得到解放的狀態?
Lokman:我覺得表演者的解放,就是要將矛盾和質疑放在合適位置。當你走上舞台便一定要投入,如果演出時充滿質疑和矛盾,其實是表演不到,或者無法表達你想要的事情出來。矛盾的事情,就留在排練。因為當你走上舞台,假如可以專注在自己所做的事情,那種準繩度、那種力度,其實我覺得已經很足夠。
AK:我覺得首先一定要有充足準備,因為如果沒有充足的準備,表演之後,你無法後悔。你問我怎樣才能感受到解放,其實我認為表演者在舞台上通常都是非常開放的。然而,我認為觀眾也應該要更加解放自己。因為,在香港,我覺得表演者和觀眾之間已經分離了,大家的需求不太一致。例如,當我全心全意地表演,有些觀眾卻不是在欣賞表演的本質,便開始產生一些負面反應。這些情況都讓我們,作為表演者,未能達到最解放的一刻。現在的網絡風氣,似乎有些不健康,也讓我們內心產生掙扎,令我開始思考現在大家的關係到底是怎樣呢?或許,這讓我們還未能完全解放。
得悉你們接觸了舞台劇,你覺得對於解放有幫助嗎?
AK:最近導演安排我參加一些工作坊,令我發現當你真正投入於一些戲劇遊戲或者研究戲劇時,某種程度上你會變得更了解自己。我覺得在這個新階段,我認識了一些新的合作夥伴,他們都是非常好,他們都在舞台劇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從他們身上,我發現自己的顧慮似乎太多了,而我則需要學會如何處理這些顧慮,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體驗。


Frankie:我覺得學習舞台劇,對我的表演有非常大的幫助。因為學習舞台劇,本身會有很多說話或肢體動作的習慣,而這些都不太適用於舞台表演。因此,我需要為了舞台劇而稍微改變自己的站位、坐姿,以至說話的方式和速度。一開始接觸時,確實感到有些被束縛,不過當我融入這個語言時,我發現這些習慣甚至能幫助到很多其他方面,例如演戲、主持,甚至在台上說話的方式,都改變了很多。
一個表演者就如冒險家,你認同這個說法嗎?
Lokman:我認為表演者就像冒險家,因為你需要不斷去嘗試新事物。而你要去接受每一次的成功和失敗,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勇氣和胆識都是關鍵。如果你不夠勇氣去接受失敗的話,你就會固步自封,就像是害怕一樣。就像我之前所說的去天水圍搭巴士就是最穩陣的,唉,我想要穩陣,你就不會有突破,而 我認為表演者最講求創新和突破。


Alton:我認為因為大家最相似的地方就是大家都在探索未知。冒險家可能大家會認為是拎著背囊,拿著地圖去一個不熟悉的地方叫做冒險家。但其實表演者每次去設計一些新的作品或者表演項目的時候,其實都在做新的事情,帶著新的東西給觀眾。當然,這個新的東西對觀眾來說是新的,但對表演者來說有時也是新的。當然會有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在冒險,所以沒問題。
冒險這回事,你們是如何面對或者消化?
AK:首先你要對自己有一定的信心和了解,並做好充分準備,這樣才能去冒險。如果沒有做到以上這些事情,其實等如自尋死路,根本不算是真正的冒險。對於表演者而言,我們必須有充分準備才能站上台表演,呈現一場精彩表演給觀眾,我認為這才是一種冒險心態,而不是甚麼都不準備就上台。我更喜歡務實的做法,做好準備再上台;即使出錯,最低限度我也知道自己錯在哪裡。
Frankie:對我來說,每一次表演都是一種冒險,每場表演都有不同的觀眾形式,每一次所感受到的能量又是不同,所以每次在台上都能讓我獲得不同的啟發。因此,我覺得每個場地都是一個新的挑戰、新的冒險。
你覺得自己害怕冒險嗎?
Lokman:我認為冒險就是一種勇敢和膽怯之間的拉扯。你必須願意接受這種拉扯,你才能成為一個冒險家,因為不能保證安全,所以你一定會感到恐懼,但你必須勇敢地克服這種恐懼。你一定要有勇氣去接受這種挑戰,你才能成為一個冒險家。
隨著經驗累積,又有令你更具備冒險精神嗎?
Alton:我很想認真回答你的問題。因為,我覺得進入這個行業,認識的事情多了,嘗試的事情多了,會不會越來越大膽呢?但是剛剛聽完這條問題的一瞬間,我就否定了我自己,因為有時候小朋友才是最大膽。其實小朋友才是甚麼都不怕,他們的勇氣,反而我要向他們學習。大抵因為我們知道的事情多了,其實也多了很多框架,其實某種程度上也讓你多了考慮、多了顧慮。這幾年進入這個行業之後,我們學習的是經驗,然後將這些經驗變成裝備,協助自己繼續走得更遠。但是我覺得這些都是技巧上的,本身的膽色是不能被量度的,大膽就是大膽。正如我所說,小朋友就是大膽,有時候都幾佩服他們。

Frankie:隨著經驗的累積,我們確實會受到經驗和世界的準則所影響,而規範了我們的思考方式和行動條件。但我認為,作為一個冒險家,你需要放下很多東西。因為我覺得人最難的就是放下,不論是放下地位、尊嚴,還是固有的想法。如果能夠放下所有包袱,勇敢地接受一段旅程,那就是一種很好的冒險家精神。
你認為自己容易做到放下嗎?
AK:其實學習放下也是一種冒險,因為這會帶來一種不安感。當你放下某些東西後,正如我所提到,可能會產生一些矛盾,但是實際上,正面和負面的事情都需要冒險的精神去探索。因此,回到最初的問題,我們依然需要具備這種冒險精神,只不過在做決定時,由於經歷上的不同,令到每個人的取態都會有所不同。
說到底,你們最喜歡去揈的地方或形式是甚麼?
Lokman:我喜歡在家中揈我的貓貓,左手抱完、鍚完,之後就揈過去右手,再鍚一啖,然之後再揈上頭頂,再錫一啖。這個應該是我經常揈的形式。
Alton:其實一個人要用到揈這個字,一定是處於一個很輕鬆的情緒。可能在家中一個人播住歌、最自在的時候,隨意跳舞、隨意地揈。在我心目中,揈會令我聯想到這個畫面。

Frankie:我最喜歡去揈的地方就是花時間瀏覽各大影視串流平台,趁有空觀看更多不同劇集和電影。
AK:我通常會待在家裡,因為入行後出門的機會變少了。通常沒有甚麼活動,除非有朋友相約吃飯,所以大部分時間我都會留在家裡陪伴我狗狗。因為我已經慢慢開始適應,將很多事情設置在家裡都可完成,例如做運動,還有像Frankie所說會花時間在串流平台上觀看不同節目。所以,現在我寧願把時間留在家裡,例如揈我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