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到舞再探索 二人分飾一角 蘭陵王的虛實交戰

從舞蹈到武術,再從武術到舞蹈,一次又一次的修行,凝煉內化力量,散發眩目魅力,吸引觀眾欣賞細嚼。香港舞蹈團的舞者,接受武術訓練數載,繼結合中國舞蹈和武術的計畫《凝》後,他們將於《蘭陵.入陣》再次涉足新的舞蹈語境;香港舞蹈團藝術總監楊雲濤負責導演及編舞,去年雙雙擢升首席舞蹈員的何皓斐、王志昇擔當助理編舞,更同時主演蘭陵王,一虛一實,一體兩面,互為表裏。難道生存即戰場,面具才本相?觀者將在《蘭陵.入陣》看到一場糾纏掙扎、內省真誠的虛實交戰。

文:黃子翔  
圖:香港舞蹈團  
攝:Worldwide Dancer Project(綵排)、Leung Mo(主視覺)

香港舞蹈團首席舞蹈員何皓斐(前)、王志昇(後),不僅於《蘭陵.入陣》擔當助理編舞,還同時主演蘭陵王一角。

成為你自己

北齊名將蘭陵王的故事,曾被改編成影視及遊戲作品,即將由香港舞蹈團發展為大型舞蹈製作。談到蘭陵王這個人物,雲濤立即提及他的面具。相傳蘭陵王長相俊美柔和,征戰沙場,上陣殺敵,總會戴着猙獰面具,震懾敵軍,人見人怕。雲濤反問:「你怎麼知道漂亮的蘭陵王才是他本人?」對照當下,便是人的兩面性,「你能不能除下面具?還是已把面具當成是你的臉?抑或以為已除下面具但其實不然?」一個人分裂成兩個人,於是有了皓斐、志昇二人分飾一角,共同演出蘭陵王,「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最需要了解的就是自己。是次演出,便從這些意念延伸。」

皓斐和志昇一起扮演蘭陵王這個人物,前者為實在形態,後者是內心呈現,一實一虛,造型各異。皓斐很多時候會通過志昇的演繹,影響自己的內在,而不是從自己內心出發,「我們互相依賴,是一種give and take。」他們共事多時,又一起接受武術訓練,已頗了解對方的性格特質,但這次二人飾演同一個角色,而他們明明就是兩個人,他還是感覺奇妙,「一定要感應到對方,同時又不能忘了自己。一旦認真投入,就達到同步。」志昇扮演蘭陵王的內心呈現,也有挑戰,「要演得有多『虛』?如果演得『實』一點,我便是肉身?」

香港舞蹈團藝術總監楊雲濤,以蘭陵王為素材,通過舞蹈的感染力,讓台上舞者呈現一種獨特氣質。

又或者,虛則實之,實則虛之?「對我來說,他們都真實,也都不真實。」雲濤補充,許多人都說不要戴着面具做人,「其實面具一直在保護我們,也保護別人。」這是他們想像的蘭陵王,跟別人想像未必一致,「做藝術創作,就是為受眾提供思考空間。」他苦笑道,自己已到了人格最分裂的年齡階段,深深體會到,人生就是,如果有一天可以「合一」便成功了,而不是甚麼建功立業、成為總統領袖,「人生的最高層次,不過是能夠成為你自己。」他想藉着《蘭陵.入陣》,一虛一實的蘭陵王通過舞蹈的自我對話、自我探戈,表達他的深切而真誠的感悟。

《蘭陵.入陣》也有引弓戰鬥的緊湊場面。

向內尋找

因為結合中國舞蹈和武術的計畫《凝》,香港舞蹈團的舞者由2018年起接受武術訓練,皓斐和志昇更是從一開始已參與其中,《蘭陵.入陣》是另一齣能令舞者盡情發揮的作品。「作為編舞,跟舞者的合作,還是會慢慢地回到身體。」雖以蘭陵王為題材創作舞劇,但雲濤想在舞台上表達的,不是蘭陵王的故事,「而是想讓觀眾看到一班很有氣質的舞者。」只有這種題材,通過舞蹈的感染力,讓舞者呈現那種氣質,「如果講故事,不如拍電影、演戲劇?」

何皓斐演繹蘭陵王的實在形態。

來自馬來西亞檳城的志昇,在學習武術初期,以為洪拳較適合自己,「後來漸漸發現,自己最適合的還是跳舞。」如果只適合某個拳種,身體就只得一種可能性,「極致不一定是好事。『過』就不好了。」他更想吸納不同門派的武術精髓,投射到肢體上,繼續創作發展。中國武術和中國舞有哪些共通點?「都接近土地,還有對肢體的思想。」他想了想,「都是向內尋找,不是向外發展。是內化地吸引你去看。」是次參與編舞,他形容是尋找素材和動作的過程,然後跟其他舞者合作,「有點像劇場構作,思考怎樣投放素材。」

香港舞蹈團首位香港土生土長的首席舞蹈員皓斐,這幾年間一直學習洪拳、白鶴拳、蔡李佛拳,「有時三套拳都很喜歡,有時三套拳都好討厭。」他坦言練拳初期一定有新鮮感,但學下去總會碰到瓶頸位,覺得辛苦。學武後,對舞蹈有甚麼影響?「當我聽着音樂,隨心運用身體,我不會去記住每一招每一式,但在舞蹈裏,可能包含了三個門派的節奏、力度、重心,通過身體,自然地揮灑出來。」皓斐不諱言,是次又編又跳,挑戰不少,「處理自己的動作和表達時,未必看到整體結構和發展。」他表示三位編舞緊密溝通,分享看法,互相影響,碰擊新意念。

何皓斐(右)、王志昇(左)共事多時,又一起接受武術訓練,已頗了解對方的性格特質。

相對之下,《凝》較沒有主觀情緒,《蘭陵.入陣》則有人物劇情等素材,所以舞者的表達呈現不一樣了。皓斐說,舞者於《蘭陵.入陣》和《凝》運用的招式,有時或會共通,但打出來的感覺以至主體目的,不盡相同,說到底,他們不是想讓觀眾看到自己的武術動作有多精采,「舞者長時間接受南方武術訓練,配合自身特質和條件,把沉澱多時的學習研究,通過身體呈現出來,當中的能量,很難被複製。」

舞蹈員吳嘉玲手執鼓棍專注擊鼓。

不表達的表達

除了武術、舞蹈,《蘭陵.入陣》還有鼓擊,一眾舞者連日來努力鍛煉鼓技。志昇坦言,武術和鼓擊其中一個共通處,都是尋找心的「定」和「靜」,而蘭陵王著名戰役「邙山之戰」也會登場,場面充滿殺意,「『殺』和『定』將同時在這個作品出現。」雲濤表示打鼓是不容易的,特別是舞者同時也是樂手,「武術、舞蹈、鼓擊,都要找到那種『定』,就像修行,重點是自己經歷一些東西。是一種不表達的表達,一種不表演的表演。」

高級舞蹈員唐志文拿着南棍演出。

雲濤續說,每一位舞者在台上的狀態、力量,很值得觀眾在現場感受,而他看到身體的美,就是「合一」的時候,又提到很多表演藝術都不需要「合一」,「當我們練武時,一定要『合一』,那種專注、那種『定』,力量非常大,那一刻你是存在。」作為舞者,怎樣以武術激發自己?「就像一面鏡,讓你了解自己。武術訓練對舞者最大的影響,就是把你拉回來,賦予身體意義,還有站在台上的自信。」雲濤強調,不會放棄《凝》這種模式,也不會放棄《蘭陵.入陣》這種演出,「將來我們還有其他跟武術有關,但主題很不一樣的作品。」

《蘭陵.入陣》
日期:4月12日及13日/7:45pm
            4月13日及14日/3:00pm
地點:葵青劇院演藝廳
網頁:https://bit.ly/Lan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