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en 譚凱琳 快樂,就是游泳 跟一杯Flat White

跨越好幾代成員,香港泳隊多年來也備受注目,先有施幸余,後有江忞懿和歐鎧淳,近兩年當然少不了何詩蓓。自言是目前關注度較少的譚凱琳,個性愛低調,但對於游泳的事,細緻到年份她都牢牢放在心頭。

這次在東奧裡參與4×100米自由泳接力項目,她只顧專注地做好一個本份。奧運回來,在九月世錦賽她終於拿下生涯裡首個A標:「達到B標後又想達到A標,不可以說是壓力,純粹是運動性質,游泳就是這樣。」四歲開始下水的生活,廿三歲終於游到奧運去。

text.陳菁
styling.Calvin Wong
photo.Leungmo
hair.Jean Tong
makeup.Deep Choi
styling assistant.Eddy Chiu

Wardrobe:MONCLER Frele short down jacket

VANN KWOK irregular circle earrings

swimsuits (Karen Tam’s own)

你何時開始游泳?小時就有發展的念頭嗎?

四歲學游泳、六歲跟隊、十二歲入港隊、十八歲去加拿大,廿三歲去奧運。小時純粹出於喜歡所以學游泳,游得比較快、喜歡比賽、喜歡跟別人較量,所以開始跟隊。小時候就已經想去奧運,一直都以奧運為目標。

A標和B標的界線每年都不一樣,你是如何加強自己,衝上A標的?

標是因應上一屆奧運結果和項目而定,每屆的水平都在提高,如果上一屆特別厲害,標就會比較高。近年給自己的期望比較高,譬如2019年我們接力隊達到奧運標,之後我又希望個人項目能達到B標,達到B標後又想多一項達到,達到B標後又想達到A標,游泳就是這樣。訓練時,我要明白每項練習正針對哪個方面,才能練得好;比賽時則偏向策略性,譬如力量分配和吸氣等。比賽時基本上不會想很多,我所指的想,其實是一個慣性,只要訓練時已經習慣了要做的事項,比賽時才不會分心去想。

這次東奧,你腦中最記得的一瞬是甚麼?

最記得的是上場的一刻,平時電子板是黃色的,奧運是白色的,加上泳池池邊也是白色,整個場地感覺很開揚光猛。我是第一棒,所以一上場就要馬上脫掉衣服,準備游這個人生等待已久的100米。下水後只是五十幾秒,腦袋是清空的,那刻沒有時間去害怕,我知道做好平時的訓練去比賽,不會差到哪裡去。

奧運前的緊張,是因為泳隊一直備受關注?

既然能去就想游得好,這機會等太久,而我只游一個100米,所以就很緊張。回頭想想,我的個性可以在短時間內集中,而這次奧運只游一項,當然能非常集中,去不去到奧運根本不需要緊張。對比隊友,我覺得自己是少被關注的一位,2016年歐鎧淳令人開始留意游泳,我也希望自己游得更好。以前不會有這麼多泳手能達到奧運標準,今年明顯多了,有人甚至可用A標資格獲得入場卷,而何詩蓓也可以在奧運拿到兩塊銀牌,我覺得香港整個泳壇一直在進步。

對比隊友,你在接力賽中的角色是甚麼?

我傾向有組織和邏輯性的思維,不熟的人給我的評價可能是性格比較悶,熟悉的人早就慣了。我們每個人的特性很不同,也自知自己怎樣才能游得最快。一隊人裡面,我屬於比較靜的一類,不會主動搞活動或搞笑,即使我在加拿大唸書也如此,主要是擔當安靜做本份的角色。

在加拿大唸書,也體驗了包容性強的文化?

那四年多真的很開心,完全是另一個環境,新的人、新的教練、新的學習方式。那邊的文化,是如果你是一個好的運動員,那你同樣是一個好學生、一個好人,他們是這樣教我們的。那時我覺得比較大的啟發,是學懂如何放鬆自己。我喜歡找間咖啡店,坐下來溫書、喝咖啡,或跟朋友們在一起,對我來說已經是娛樂。可能我比較悶,只要去喝咖啡已經很開心,黑咖啡比較便宜,而我最喜歡Flat White。

游了近二十年水,今年也不過廿三歲,你有自覺比同輩早熟嗎?

不太覺得,我的人生如此,在運動或在加拿大所學到的當然獨特,但別人的人生很多方面我也未必了解。我在加拿大時有些非運動員的朋友,畢業前已經會做兼職,以便畢業後為自己的職業鋪路,有些同樣年輕但已很成功。畢業前最後一年,他們已經準備好,而我還在游泳,我曾跟他們說:「我還在游泳,沒工作經驗,怎麼辦呢?」所得來的回應是,相比同齡人,我很不同,我並非落後,只不過是我選擇游泳,而它能帶給我不同的人生。我正準備入讀物理治療碩士,可以令人重拾機能,我覺得很有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