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 Max第3部曲兒童向「變體」?暴力度減反增加流行音樂文化元素

時間來到1985年,即Mad Max系列第三部電影《末日戰士勇破雷電堡》推出的時間。故事發生在《開路先鋒》後十五年,意味著大致「發生」在2005年,當時Max已大約40歲,故事裡發現發生了核災難。但一如這系列故事發展的特色,在《開路先鋒》與《雷電堡》之間究竟發生了甚麼事就不得而知。觀眾有點不太知道核災是什麼時候發生的。Max遇到了一群等待拯救的兒童,在這時期電影的故事融合了當時掀起的兒童電影元素,暴力度稍減,還增加了流行音樂文化元素。

說到音樂,Mad Max系列的音樂/配樂同樣經典。當年,米勒聽過Brian May(這並非殿堂樂隊Queen的結他手)製作驚慄電影《Patrick》的電影配樂後馬上想跟他合作,而Brian May先後為兩集Mad Max撰寫原創音樂。來到第三集《末日戰士勇破雷電堡》,有當時當紅的女歌手Tina Turner參演,更由她獻唱的〈We Don’t Need Another Hero〉和〈One of the Living〉。2015年《戰甲飛車》和最新作品《芙莉歐莎:末日先鋒傳說》,原創音樂都由荷蘭電音強人JunkieXL(Tom Holkenborg)負責。但不少已看過電影的觀眾,都指今次配樂末有上一齣來得震憾。

探討核災的後遺

核災來了,然後,上尉把成人們帶上飛機,飛機最終卻墜毀……意味著他們以某種方式在核災中倖存。我們在《末日戰士勇破雷電堡》中看到的最大的孩子是由Helen Buday飾演的Savannah Nix,應該大約十六歲左右,若《末日戰士勇破雷電堡》發生在《開路先鋒》十五年後。Savannah十六歲,意味著她出生於上一齣電影《開路先鋒》時代,即是核災之前,但她有點太年輕,不記得核災和飛機失事,或意味著所有這些都發生在《開路先鋒》後不久。電影中,觀眾或能在牆上看到資訊顯示船長帶著搜索隊離開的日期–日期被模糊,但仍隱約可見是 1990 年 9 月 10 日離開了那個地方‥‥ 《末日戰士勇破雷電堡》若發生在 2005 年,可以假設孩子們在沒有成人監督的情況下在那裡等了大約十年之久,總讓觀眾想知道什麼樣的成年人會讓所有的孩子在那裡自生自滅?

原祖後三部曲,2015年推出第四部《戰甲飛車》卻奠定Mad Max系列在近代的地位,時間又推到距離《末日戰士勇破雷電堡》卅年後《戰甲飛車》,它無論視覺特效與故事建立上都是系列的新里程碑,米勒對末日後世界的文化與技術演變,設計都極為細緻,展現了在資源貧乏的時代,人類文明演變出各種可能與時代走反方向的、現代未能完全理解的特殊職能。電影裡其中最有隨的設定,是類似教師人以刺青在身上文滿了各種文字、漂亮健康的女人成為Immortan Joe健康人類後代的種母,還有專門產母乳的在末日時代還成為珍貴營養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