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峯|從電視台小生到踏足康城影展 被嘲的「亞太區男歌星」如何煉成真正人氣王?

近日林峯相隔9年再踏紅館,舉行《Go With The Flow》演唱會,掀起熱潮。從電視台小生到《九龍城寨》的「陳洛軍」,再到連開7場演唱會的歌影視人氣王,他的演藝生涯,猶如一部香港流行文化縮影——有過萬人追捧的巔峰,也經歷過全城嘲諷的低谷。

林峯的經歷,彷彿是一個明星的奮鬥史,更反照出香港娛樂產業的變遷:電視台捧紅明星的黃金時代、網絡暴力的崛起,以及「懷舊熱潮」下的翻紅現象。如今,公眾力讚他的歌曲娓娓動聽,是眾人的成長回憶,回首過去,這位人氣王如何在冷嘲熱諷的環境中堅持到底,用各種實力戰勝殘酷的抨擊?

Text: Kelly Lai

從鄰家男孩形象由低做起

林峯出身富裕家庭,曾於美國留學主修建築、副修音樂,但他沒有繼承家族的地產生意,而是選擇參加TVB第13期藝員訓練班(1999年)。初入行時,他並未被視為靚仔小生,反而因鄰家男孩的親和力,被安排飾演配角,例如《美味情緣》的「江上游」。這段經歷培養了他的演技潛質,加上肯捱,無少爺脾氣,由低做起的態度,成為他後來駕馭複雜角色的基礎。

電視劇角色入屋 《尋秦記》崛起

2000年代初,林峯憑多套古裝劇嶄露頭角:《尋秦記》的「嬴政」盡顯霸氣、《雲海玉弓緣》的「金世遺」亦正亦邪、《大唐雙龍傳》的「寇仲」豪爽重情。這些角色讓他躋身大台一線小生。初期的林峯樣子仍帶稚氣,膚色黝黑,表情略有喜感,當時的香港觀眾偏愛「有血有肉」的角色,而林峯擅長演繹人物的矛盾性——例如嬴政從單純到暴戾的轉變,至今仍是經典。這階段奠定了他「演技派」的標籤,而非單純的偶像明星。

《溏心風暴》管家仔掀全民追劇潮

2007年的《溏心風暴》是林峯事業轉捩點,他飾演的「管家仔」Alfred,與鍾嘉欣的「常在心」組成虐戀CP,掀起全城追劇熱潮。角色重情義、為家庭犧牲的特質,切中香港社會的草根情懷,更讓他首度躋身視帝五強。這部劇也反映大台家族劇的黃金公式:豪門鬥爭+倫理親情+純愛線。林峯的演出讓觀眾看到「富家子」之外的貼地形象,證明了他能駕馭現代劇的實力。

幕後功臣鄧智偉

林峯的歌手之路始於電影劇歌曲,作曲人鄧智偉為他度身訂造〈幼稚完〉、〈愛在記憶中找你〉、〈愛不疚〉等多首耳熟能詳的旋律,絕對是音樂成就上的幕後功臣,加上歌詞貼合劇情,林峯的深情形象入屋,形成「劇帶歌紅」效應。這種「影視歌三位一體」的模式,是大台育成明星的主要策略,而林峯的成功,某程度上是舊時代捧星機制的最後輝煌。

被捧殺文化所害?「亞太區」最受歡迎男歌星爭議

2007年正式簽約為歌手後,林峯推出專輯,吸納不少歌迷,〈如果時間來到〉等歌曲亦奪得多個樂壇獎項,2009年首踏紅館開個唱,風頭一時無兩。但世事難料,2012年初〈Chok〉一曲奪得「金曲金獎」後引發軒然大波,加上大台硬推他三度蟬聯「亞太區最受歡迎香港男歌星」,被大眾嘲諷為「亞皆老街至太子道西最受歡迎男歌星」。這場風波背後,其實亦是香港樂壇的轉型陣痛:傳統媒體影響力下滑,網絡民意開始主導話語權,林峯成為了「捧殺文化」的典型受害者。

從「Chok峯」到踏足康城影展

經歷負評後,林峯轉戰內地市場,拍攝劇集雖未大紅,但總算磨練了演技。近年簽入古天樂旗下公司,加上去年《九龍城寨之圍城》飾演滄桑硬漢「陳洛軍」,粗獷形象徹底打破昔日「Chok」的標籤,甚至拍打戲導致背部肌肉抽筋不能站直,仍堅持開工,意志力驚人。他還首次入圍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其後更與「城寨四子」首次踏足康城影展,意義非凡。這角色讓觀眾重新發現他的可塑性,也印證了香港電影江湖情義題材的長青魅力。

懷舊濾鏡下的重新平反?

近年,隨著千禧年代懷舊熱潮興起,網民開始重新審視林峯的作品。他的舊劇在串流平台翻紅,〈愛不疚〉在抖音被內地年輕世代翻唱,更有樂評人表示:「當年罵〈Chok〉的人,現在才懂林峯唱功有多穩。」這種「平反」現象反映大眾對「努力型藝人」的尊重,林峯出道多年亦無因為負評而放棄事業,反而在低調中努力進化。今年演唱會門票秒速售罄,證明他擁有大量支持者,可說是得到樂壇的一個交代。

流量時代的長跑者

林峯的演藝生涯,是一場耐力賽,也恰似香港娛樂產業的縮影:見證電視台的造星策略,如何從訓練班到情歌天王,到飽受網絡暴力的衝擊,發生〈Chok〉金曲獎爭議,再到港星北上發展的掙扎,以及《九龍城寨》懷舊主題的翻盤爆紅,還有萬眾期待的傳說電影《尋秦記》聲稱今年內上映。在流量至上的網絡時代,林峯的確證明了一件事:真正的「人氣王」,不在於一時的數據,就像今次演唱會主題,能否在高低跌蕩中,始終「Go With The Flow」,最終生存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