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峯封面專訪 ︳初心不老 峯光不滅

今年五月,林峯在紅館連開七場演唱會,金色短髮搭配閃亮造型,從〈愛在記憶中找你〉的深情演繹到〈CHOK〉的勁爆表演,再來吊臂升空與觀眾們互動,他依舊是那個輕鬆掌控舞台的王者。然而光芒之外,在工作餘暇的他,或許正抬頭望著斑駁的門牌號,在尖沙咀某小街老店裡,為尋覓一瓶稀有威士忌,像個孩子般興奮期待。

這就是林峯,是螢幕上塑造過無數經典角色的演員,也是用快歌燃動全場、慢歌催濕眼眶的歌手,卻始終對專業懷有敬畏,對生活充滿熱忱。無論是一瓶陳年威士忌,一個雕琢入微的角色,還是一段獨特的舞台記憶,他都願意傾注全部心力面對。自全城「峯」動以來,這次終於有機會與他共坐,從角色聊到音樂,從舞台說到生活,從收藏說到旅行,細談如今活得灑脫自在的林峯。

Text . Leon Lee
Photo. Karl Lam
Styling. Sum Chan
Styling Assistant. Wincy
Makeup: Raymond Yip
Hair: Keith Wong @artify.lab
Wardrobe. GIORGIO ARMANI (grey, shirt, sweater, trousers and derby shoes)/ GUCCI (burgundy top, jacket, trousers and loafers)/ LORO PIANA (green cardigan, trousers, brown boots and hat)/ RALPH LAUREN (blue shirt and jacket, white trousers)
Watch. Hublot

成就了天地 但我問自己

在娛樂圈的光影流轉中,有些藝人不只是追光者,他們腳踏實地走過每一步,把經歷釀成養分,讓角色與歌聲都帶著生活的溫度,林峯便是如此踏實的人。像去年《九龍城寨之圍城》大熱,他飾演的主角「陳洛軍」全程精釆打戲不斷,他笑稱,這除了團隊的共同努力,還得益於訓練班出身的扎實功底。「其實我從來都不是天賦型選手,都是一邊學一邊實踐,從電視劇到電影,又從古裝到現代,一步步積累。」

他回憶起早年拍古裝劇的日子,動作戲繁多,受傷是家常便飯,但也正是那段時間,讓他建立起對動作場面的基本認知。「現在的年輕演員很少有這種訓練,我覺得很可惜。因為這些經歷,能幫助演員更好理解鏡頭語言,知道如何配合導演、攝影、剪接,去塑造好一個角色。」他提到影響他很深的一位前輩——「松哥」劉松仁。「剛入行時,他演過我的父親,記得煞科那天,他認真地對我說:『我們是香港演員,無論去到哪裡,都要記住這個身份。』這句話我一直銘記於心。」

從那時起,林峯意識到演員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責任。「電視劇和電影最大的分別在於,電影給予演員更大的創作空間,但最終要讓觀眾覺得過癮,相信你設計的角色是合理的。只要角色足夠豐滿,把他放在任何場景,都會有火花。」在他看來,娛樂行業的核心就是要「娛樂」觀眾:「我們是傳播媒介,是觀眾認識香港的一扇窗。演得好與壞,不只是個人的事;演員也很幸運,作品會永遠留下來。哪怕當年拍得倉猝,日後再看,也是對當時自己的審視 —— 當時為何這樣理解角色?哪裡又能做得更好?」

隨遇而安好 還要贏一次硬仗

他特別提到拍《摘星之旅》時的往事,「很多人都沒留意這部電視劇,我自己卻看了兩遍。那時候正在籌備人生第一場紅館演唱會,白天要拍劇,晚上還得回香港開會。劇組只給了我十天假期,但我算過,排舞、練歌、操體能,最少也要十三天。」這是其歌手生涯面臨的第一個難關,他坦承至今仍記得當時的極限挑戰和窘迫處境。

「我心裡也清楚,很難同時兼顧好兩邊的工作。尤其演唱會,觀眾是買票來看你的,責任在我一個人身上,我不能讓他們失望。」他笑著憶述,第二次演唱會情況好了一點,有二十一天時間準備。「大家都說我進步了,但我知道,這是因為經歷過第一次『地獄式訓練』才應付得來。所以來到第六次紅館個唱,每一場結束都會調整節奏,就是為了讓大家覺得『來對了演唱會』。」

如今回望,這些年林峯在影視與音樂之間遊走,所有的創作都是為了舞台服務而生。「曾有四年時間,每年開三場演唱會,那時候做的歌,全都是為了表演效果。快歌、跳舞、氣氛,根本沒時間做自己想做的音樂。」就連演戲與唱歌這兩件事,在本質上都是衝突的。「演戲傷聲,唱歌要聲。昨天拍完打戲,聲音都破了,第二天還要唱柔情歌,怎麼唱?」他不諱言說,這種矛盾用了多年時間來平衡,如今總算找對了節奏。「很感謝公司和團隊讓我交替工作,拍完戲就休息,準備演唱會時就不接戲。這是很多藝人夢寐以求的狀態,我真的很幸運。」

隨著季節變化遇見它

更幸運的是,近年他終於有時間做一些自己真正想做的東西。不是為了迎合誰,而是樂在分享。「我喜歡買有升值潛力的東西,但不是炒賣,是真心喜歡藝術品、玩具、威士忌之類,唯獨避開車輛、名表這類男士們標配的愛好。」他分享自己曾為了一支稀有的威士忌,獨自跑到尖沙咀一棟舊樓,敲起一間老辦公室的門:「我還記得門後是個戴著安全帽的賣家,古怪歸古怪,他卻有幾瓶市面上罕見的威士忌。這種竭盡所能、蜎窿蜎罅探險的過程,我很享受。」

旅行也是他探索生活的一種方式。「我以前喜歡一個人旅行,不跟遊客路線,就自己鑽巷子尋寶。我覺得那是演員的養分——你看到不同地方的人怎麼生活,這些都會變成你演戲時的底蘊。所謂閱歷,最終都會回到角色裡去。」訪問最後,問他覺得自己變了嗎?林峯想了想:「以前我很正經,但後來發現做創作的人如果太死板,會捱不下去。」所以他學會了放鬆,也學會了接受。「你今日遇到的人、拍過的戲、唱過的歌,全部都會變成你的一部分。無論成績如何,它們都是養分,不會白過。」

林峯不是那種會說「我要改變世界」的人,他只是默默地,一個角色接一個角色認真演,一首歌接一首歌用心唱,一瓶酒接一瓶酒收藏,一步一步地貼近城市,再走進觀眾的心。「只要你喜歡的,那就是你的寄託,就算別人覺得無聊也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