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浚龍 玩弄觀眾情緒的工藝

近十年恐怖片不算多,能夠真心被嚇壞的少之又少,麥浚龍自編自導的《殭屍》(2014)邀得「日本恐怖大師」清水崇監製,以日式恐怖結合八十年代流行的殭屍題材,拍出近年少有的實景恐怖感。Juno坦言,如果抹去一切創作故事的種種細節之後,最大目的是怎樣拿捏並引導,甚至是玩弄觀眾的情緒:「該那個時候笑,該那個時候哭。該那個時候驚。該那個時候怕。」

Text.Nic Wong

拍攝恐怖片,其感覺及準備功夫,與其他主題電影有何分別?

驚慄電影最花時間是去構思那一種元素,最能牽動觀眾感受驚慄的情感。驚慄主要分兩種,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嚇人伎倆不難,令人看不見而感到心寒的,我認為才是考人的功力。放下忌諱,又是另一門必須。

拍恐怖片的得著是?

創意。哪怕是俗稱的「真人真事」,鬼怪題材總沒有完全的「寫實」。得著是怎樣古靈精怪又來得新鮮有趣。

近年香港很少恐怖片,特別是鬼片,除了顧及內地市場外,還有否其他原因?

好的驚慄電影不易拍。如果是鬼怪電影的話,有特技還是沒有特技?有特技,牽涉製作資金;沒特技的話,創作單位便要憑鏡頭及豐富的幻想力去進行說服及製作。拍攝鬼怪電影,得不到投資者投放資源的重用及市場的信心,因此變得難以進行。

很多香港新導演的電影沒有內地市場,但很少選擇恐怖片,估計是甚麼原因?

驚慄題材屬奇情電影類別中的其中一種,因此不多不少也包含著某種「奇幻」在內。而正值這個世代的電影中,大家樂意偏重了「寫實」題材,奇幻的需求亦隨即降低。

另一個可能亦來自編寫過程中,大家偏重了要去資料蒐集,反而不太重用幻想力。香港電影的運作模式和外國的電影圈生態不同,香港很少見到編劇(以年計)寫好了劇本後,再找studio和導演參與,大多數都是電影公司看到市場上某電影題材成功,拿例子去找導演而導演找編劇「埋班度橋」,所以題材往往都是在局限的情況下進行。

未來有否開拍恐怖片的計劃?

醞釀中。

你覺得香港年輕觀眾還怕鬼、還喜歡恐怖片嗎?

每種題材都會有它的受眾。我反而相信是,如果是所謂的「典型」,看過無數次的設定及處理手法,未及驚便已覺悶。同時,也視乎視野。

近年看過最深刻的恐怖電影是?

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