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謙 人類總要不斷犯錯
2020-07-02
常言道:「人類總要重複同樣的錯誤。」(《機動戰士Z高達》)
劉俊謙說:「成長來自於錯誤,卻不是做對了多少事。」
從演藝學院畢業到電視劇演出,劉俊謙一直要求自己要凡事正確。問題是,藝術根本不是談論對錯,而是可能性。「當我那種想法一改變後,表演自由了,做錯了不怕被人批評,也不會責備自己,這一切都是為了嘗試更多的可能性。」
今年,劉俊謙在《幻愛》的李志樂角色,敗給《少年的你》易煬千璽,最終失落了金像獎最佳新演員。他直言內地人口眾多,技術厲害的人一定比香港演員多。「對我來說,香港人的特性是,我們沒有那種很強、很叻的標準,大家沒有很大的文化包袱,卻很容易適應不同文化,很快很靈活。這,正正是我們香港人的優勢。」
香港人,此時此刻的你,還在擔心犯錯嗎?
text.Nic Wong
art direction & styling.Sum Chan assisted by Calvin Wong
photo.Leungmo
hair.Nick [email protected]
makeup.Carmen Chung@carmencmakeup_hair
wardrobe.Gucci
We Connect才會拍
本月上映的《幻愛》,是劉俊謙入行多年來的第一部電影。江湖傳聞,他對工作非常揀擇,沒興趣就不拍。「很多人說,第一部電影很重要,所以我很審慎。之前有過一些試鏡的機會,有些電影更直接找我演出,但我是個很麻煩的人,面對一些無法觸動自己,或者不感興趣的題材,我就無法鼓起力量去做。」說穿了,只有《幻愛》能令他踏出這一步。
電影名為《幻愛》,卻是探求真愛。這份真愛,締造了男女主角劉俊謙和蔡思韵在戲外繼續愛情故事,亦連結了劉俊謙對自己的認知。「最吸引我是,這故事很有社會性。我發覺自己深受社會性的題目吸引,不論它是甚麼戲種,甚至喜劇也好,那件事很貼近我。演戲是一塊鏡子,反映當下的自己,此刻對我來說,演戲似乎是一個渠道,從而連結所有東西,例如連結我自己、連結對手、連結故事、連結社會。」他坦言,自己不太了解精神病患者的世界,過去很少電影會正面地談論這件事,難得《幻愛》展開了一場對話,反映思覺失調患者是怎樣的狀態。
任性地嘗試不同take
答應接拍後,很快才知大鑊。《幻愛》李志樂一角不容易演,劉俊謙當初完全不知怎樣做,向來事前準備的ABCD功課,今次卻發覺不成功。「導演曾經安排我們與一些思覺失調的患者及社工會面,過程間亦與導演討論很多次,幸好我們也有排戲。」
想不到,對於香港電影而言,排戲這樣奢侈的事情,竟然依然存在資金有限的港產片中。「導演希望我們排戲,總共排了三、四日,對我來說,排戲非常重要。排戲時,我盡可能試盡錯誤的東西,因為正常拍攝太快,只有十多廿小時,很多決定都不是最好。因此,排戲正正提供了一段寶貴時間,讓我們嘗試不同的可能性,最終發現,原來排戲做過的一切,真實拍戲時再沒有演出來。
「由於舞台劇有很多場次,每次會因應對手、觀眾不同,便會微調自己的演繹,但電影演員不需要,其實只要一個take,下一個take完全不同演法也沒所謂,最重要是有得剪,這正是一個我能否放開的關口。於是,我有種想法是,不需要維持穩定狀態,可以任性地試一個take,導演OK就可以。對我來說,這,就是電影的世界。」
這,是一個高深的哲學命題:你是否容許自己犯錯?早兩期,蔡思韵擔任《JET》封面人物時,當日訪問亦強調自己是個演員,演員就是要犯錯,兩者想法相近,難怪情投意合。劉俊謙說:「我真的覺得,成長來自於錯誤,卻不是做對了多少事。從讀書到入行,我經歷過不少挫敗,最影響我的是,經常要求自己凡事正確,但藝術又是否講求對錯?似乎不是。藝術是講求可能性,看藝術家利用甚麼心態去探索,當我想通了這個想法,之後的表演就自由了。那種自由是,做錯了不怕被人批評,而我也不會責備自己,因為我是嘗試更多的可能性。很多很好的東西,都是從錯誤產生出來。」
睇mon都覺得自己不順眼
成長總會犯錯,有人誤打誤撞,有人恨錯難返。劉俊謙想起人生中的重要錯誤,莫過於2017年的ViuTV電視劇《瑪嘉烈與大衛系列:前度》。「那時候,我由舞台轉到電視,非常害怕別人覺得我演得很誇張,所以我盡可能『收』,結果『收』得太多,好像很多方面都沒有,變得很平面。對我來說,那個挫敗非常大,我問自己:究竟我是否懂得拍戲?為何會演得這樣差?甚至,我每次睇mon都覺得自己不順眼。」如此嚴重,於是他開始認真反思。「正正是這個挫敗,開始覺得演出的光譜很闊,似乎有太多種方法,太多種不同演員,太多種不同戲種,我不一定要這樣演。我開始發覺,原來很多時候,限制我的演法,全都是我的想法……」
想通了,表現也更好了。從去年中開始,電視劇《教束》、《二月廿九》,以及電影《幻愛》,為他帶來很多掌聲及獎項提名,偏偏他不以為然,更不覺得自己幸運云云。「近日我經常思考自己作為演員與時代的關係。譬如說,我和蔡思韵都獲得很多人的肯定,但認識我們的人,其實依然很少,依然沒工開,但如果二、三十年前的張國榮、梅艷芳、張曼玉……」將自己比喻為天王巨星,是否想得太遠?「我所說的,並不是未來能否名成利就,而是今時今日作為演員,到底與時代的關係是甚麼?」他認為,這個時代似乎不需要明星,娛樂的選擇實在太多。「香港娛樂圈及整個創意產業愈來愈凋謝,香港人已不需要再找香港明星去代表自己。我們做不到明星,那麼可否做一個很踏實的演員?」
他不諱言,演員與明星之間,是南極與北極的距離。「明星在香港經已消失了,對我來說,這樣不是一件壞事,反映著我們需要rebuild,重新建造一件我們未知的事情。」反過來,讓你發個明星夢好嗎?「其實我不想做明星,太多包袱了。我最想好似奧斯卡影帝Daniel Day-Lewis這樣,只是拍戲才出來,平日就躲在深山生活,當然香港很難做到,但我最想的狀態就是這樣。」
冥冥中自有主宰。此時此刻的香港,帶來劉俊謙、蔡思韵兩顆新星,讓不少觀眾、影評人覺得香港尚有希望。「似乎不是我和蔡思韵有何優勝之處,而是反映出這個行業一直存在的問題。為何這兩位新演員能夠演到戲?其實,不只是劉俊謙與蔡思韵,而是很多新演員都演到戲,只不過,整個行業都覺得年輕人不夠好,結果還是起用有經驗、有票房保證的演員,很多時候都被商業因素凌駕了,所以整個行業已有一段時間青黃不接。你看看,劉德華、古天樂之後,已是謝霆鋒、余文樂、陳冠希等人,但他們都好像不再演戲,於是那個斷層差不多有二、三十年。所以,並非我和蔡思韵叻不叻,而是沒有人給新演員一個機會,我們卻感恩周冠威導演給了我們機會。」
年輕人?新演員?劉俊謙是個80後,由演藝學院出身,著實不算太年輕。「沒錯,大家還說我是新演員的話,真的有少許尷尬,我由08年入演藝,演戲已有十二年。」何況,他覺得自己身為80後,不再年輕了。「年輕人很像一支水喉,一開就『啡』,是一班很跟隨自己gut feeling、instinct的人,但我覺得自己不是這樣,卻是想來想去,徘徊不定。老實說,我覺得80後都是這種狀態,經歷過香港少許的美好,但始終90後、00後的顧慮及包袱較少,相信因為他們一出世時,香港環境已經不是太好了。」
Hongkonger仍有優勢
說穿了,還是與不能切割的中港關係有關。正如今年金像獎最佳電影是《少年的你》,男女主角幕前陣容,全部是內地演員,而最佳新演員獎項,亦是內地演員易烊千璽擊敗了劉俊謙,引來極大爭議。「內地有十三、十四億人口,怎樣計算,厲害的人都一定比我們多,加上內地很多台前幕後都是科班出身,競爭很大,導致內地演員的技術一定比香港演員高。」他回憶讀書時候到內地交流,得知中央戲劇學院的收生要求,男生是175cm,女生則是165cm,因此他們演《西遊記》想找人演豬八戒,人人太靚仔,最終豬八戒也是靚仔一名。
「反而,我記得讀書時候的同學,有肥的、哨牙的、矮的、非常瘦的,很好笑的,完全做不到正劇,一出來就惹人發笑。不過,這可能就是香港人的特性,我們沒有那種所謂很強、很叻的標準。香港從一個小漁港,發展成為一個如此厲害的商業社會,因為大家都很靈活,懂得如何生存,演員也是一樣,香港演員沒有很大的文化包袱,容易適應不同文化,說話不像內地人,還會夾雜些英文,似乎是香港人的特性。技術上未必夠內地演員高,但適應力很快很靈活,所以這正是我們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