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樂隊五條人 條友仍愛踢人字拖

首先,五條人沒有五個人,也與外國連鎖快餐品牌無關。五條人是一支成立在2008年的樂隊,主幹成員由兩個海豐人「阿茂」和「仁科」組成。樂隊2020年因為參加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打開知名度。他們除了以廣東海豐話方言,還會以普通話、粵語、英文多種語言演唱。然而地域和語言都是輕率的定義,也是樂評人形容他們的「地域如此之小,世相却如此之大」。你怎可能定義世相?

或是紅膠袋或是人字拖,又或者是五條人自嘲的「農村拓哉」與「郭富縣城」,但最好的理解方法,一定是去聽他們的音樂。

仁科(左)和阿茂(右)

記得2018年你們來過Clockenflap,那次的印象是怎麼樣的?

當時對「雞飛」(Clockenflap)印象最深的就是調音。因為以往參加音樂節,都是習慣了要先調音的嘛,但是「雞飛」那一次演出直接安排了半個小時讓我們調音,而且工作人員速度動作特別快,非常專業。整個雞飛給我的感覺就是非常的專業,體驗感特別好。

對香港本土的音樂又有怎麼樣的印象?

對香港本土的音樂好啊,那還用說嗎?從小就聽香港的音樂,肯定是喜歡的。從最早的四大天王,再到beyond,再到李克勤、譚詠麟,還有許冠傑等等等太多了,都特別喜歡。

五條人常常被貼上「廣東」、「海豐」、「潮汕」那樣的地域標籤,樂評人卻著「地域如此之小,世相却如此之大」。不以常規劃分,你們如何形容五條人?

是的,沒有必要去劃分,也不用去管那些標籤,五條人就是五條人。
嗯,我覺得最重要一個點就是像,譬如一些樂隊也好、音樂人也好,你一聽,哦,就很有辨識度。譬如像二手玫瑰,你一聽就知道二手玫瑰。國外許多的音樂人樂隊也是同樣的道理,就像滾石樂隊(The Rolling Stones),他們那音樂一起來,Mick Jagger那個聲音一出來,就知道是滾石的了。又像大門樂隊(The Doors)主唱的聲音與編曲,還有Bob Dylan,聲音也是都特別有辨識度,特別有特點。這是最重要的。

這兩年你們幾乎沒有停下來,到各地四處巡演,在旅程的過程中改變了甚麼?如何形容目前樂隊的狀態?

這兩年都是小的巡演吧,也不算那種大的巡演,主要是音樂節還有一些專場。改變了的是,就是可能偶爾吧,大家都沒有時間提前聚在一起排練,因為樂手都是分布在各個城市,有廣州的、上海的、北京的、海南的。所以呢,有些時候忙起來的時候呢,就會聚集提前去演出那個城市找排練房排練。我覺得這種狀態也挺有意思,你換個環境排練啊,換個城市。最主要是樂隊大家聚在一起,所有人都特別開心。

對五條人來說,商業與創作之間的平衡算是種矛盾抑或是義務?

我覺得,主要是能拿捏好那個平衡點就行了,音樂、創作都可以特別藝術的。就商業就打比方,我們前段時間也寫了好多首廣告歌,而且也朗朗上口。我覺得沒問題,不衝突。

你們火紅以後,有媒體這樣形容:「曾經貧窮的仁科和阿茂,現在過著比較標準的中產階層生活」,質疑你們的境遇將會改變你們作品的靈魂。如何看待這件事?

說實話啊,這幾年呢,你說沒有改變,那是不可能的,肯定有改變的。但是說到甚麼改變作品的靈魂,這個就有點誇張了。因為對我來說呢,我還是比較喜歡回到廣州,在住的附近穿拖鞋轉來轉去的,跟那些大叔啊阿姨啊聊聊天,不影響我的生活。

除了自己樂隊的歌曲,最近在聽的歌曲/想向香港樂迷大推的音樂單位?

除了聽音樂的習慣,我還會買很多唱片、黑膠、磁帶(卡式帶)等。
最近,因為跟我們色士風手卜麒經常在聊爵爵士音樂,所以最近也聽了比較多自由爵士,像John Coltrane、法老(Pharoah Sanders),還有一些香港音樂,有草蜢、李克勤,還有一些電子音樂。截圖給你們看一下。

能否透露更多新專輯進度?

最近呢,沒有在準備啊。但是我們肯定是希望今年能發新專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