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傑 共享良心

從一份免費的學生餐,到現在的口罩和消毒酒精,龍門冰室也從餐廳進化成現在的「香港人嘅冰室資源分享中心」,老闆張俊傑不自覺愈做愈多,愈做愈密,為的只是幫香港人繼續生活:「我不是李嘉誠和王維基,也沒有億億聲的身家,但幫得就幫,盡力而為。」他把錢、把資源拿出來跟人共享,也把自己的良心剖出來,跟所有香港人分享。

Text : Timothy Lo
Photo : Bowy Chan

在尖沙嘴的龍門冰室「未來店」,老闆張俊傑在訪問前忙著處理口罩和消毒用品的訂單,又要分心處理旗下瓏門工作室的安排,幾部電話的短訊和來電彷彿從無間斷,真正「分分鐘幾十萬(個口罩)上落」,連他也笑說:「同時間接三個電話都試過!」本業是餐廳老闆,他卻從未有過老闆應有的樣子;早在反修例運動初期,他便推出免費的「香港人加油餐」為學生打氣,從未計較成本。後來港人有了「懲罰黃店」的習慣,每每有人吃飯不找錢,張俊傑便捐同樣數目到支援抗爭的義務律師團隊,連醫治長期頭痛的錢都花光了。「只因為我要對得起香港人對龍門冰室的信任,不想被誤以為我在貪圖甚麼。」

良心生活圈的誕生

一直重複「被懲罰」與捐款的循環,張俊傑開始覺得這並非出路:「在不同訪問中我都強調,我並不覺得『黃色經濟圈』有效,因為這只是單純的消費模式,到後期甚至看到有假黃店的出現——其實不用搞咁多嘢,你想為社會做事,儘管去做好了。」直至去年十一月,李嘉誠基金會發放十億「應急錢」予飲食業中小企,他覺得自己也能略盡綿力:「雖然我的公司規模超出限制而未能受惠,但當時斷斷續續也儲了三十萬,看到誠哥有心派錢共度時艱,我也想做點事情。」也因為他當時遇到不少年輕人因為抗爭而被家人經濟封鎖,連禦寒衣物也買不到,他便將僅餘的積蓄購買八達通、現金券、衣物等,為有需要的人提供資源援助 。後來他在社交媒體上發文,一呼百應下收到熱心港人的物資贊助。「在Facebook講完後,紅磡龍門冰室分店隔天隨即多了三百多袋衣服,像一個商場。後來年輕人幫忙分配,我便支付他們時薪當兼職,他們也沒再拿物資,反而成為我的兼職員工。」

一個共享資源的圈子正慢慢形成,如今在龍門冰室旗下的「香港人嘅冰室資源分享中心」,不僅分享有形的物資,也分享無形的技術:「不少良心導師聯絡我,希望為有需要的年輕人提供有關工藝的訓練課程,像化妝、美甲、剪髮等等,我便為他們租場地、打本開工作坊。」由當初600呎的地方搬到如今3,000多呎的工作室,他們的課程亦愈來愈多元化:「現在化妝、美甲和理髮課的學員團隊都已經成形,會自給自足;還有擴香石、手工皂、皮革、裝修、水電,我還希望開一間咖啡店,讓他們自己管理……」各行各業應有盡有。數數手指,張俊傑已不知不覺投資了五百多萬在資源分享中心:「承蒙香港人對我的信任,我也要為支持我、支持抗爭者的人負責。當然,也是看到年輕一代在我們這裡找到希望,更覺得我應該要繼續。」

精算師變黐線佬

髮型屋開幕、玩具設計團隊跟香港代理簽約,貌似是龍門品牌的好開始,誰知遇上武漢肺炎病毒肆虐,打斷不少計畫。張俊傑也承認:「受疫情影響,部分工作坊和課程也要暫時停止。」甚至連原本龍門冰室打算擴充的尖沙嘴金馬倫道店,也要先暫停裝修;不過他卻將這「未來店」變成臨時抗疫物資分發站,為有需要的香港人提供口罩、消毒酒精、溫度計等產品。這些日子新舖分毫未收,租金卻月月繳交,加上維持各大工作坊的開銷,張俊傑不說出口,也能想像百上加斤的負擔。他只笑說:「想來我的負資產應該更嚴重了。」話口未完,他又提起自己向良心供應商購入了PPE防護衣和醫護用專業口罩,預留給紅磡區缺乏防護裝備的地區診所和醫護,也不提成本,只說:「盡力而為,有咩窿補咩窿,最重要是我們能自救。」

若在前兩年的香港,「市民要自救」聽起來幾近荒謬,如今我們卻人人自危。對張俊傑而言,大半年前的抗爭,以及如今抗疫面對的問題,其實殊途同歸:「癥結依然在制度上。」他形容,就像商人永遠希望用低成本賺更多的錢,因此他們抬高價格,減少用料,永遠與顧客希望「大件夾抵食」持相反意見。目的不同,所持立場自然對立,「現在政府正是如此,永遠站在市民敵對的位置。」忍不住笑問張俊傑,你不也是老闆和商人中的一員?他也笑說:「大概有良心的人都不適合做生意?精算師出身本應計到盡,那便不要把我當精算師,當我是黐線佬好了,哈哈。」

可能張俊傑是黐線佬,但他也是香港人心目中的英雄。「只是在能力範圍內做到就做罷了,我也沒想其他人怎麼看我,只知道現在很忙!」他亦透露,他正以資源分享中心的名義註冊擔保責任有限公司和慈善團體,希望將現有資源和資金可持續地幫助有需要的人,尤其是因抗爭入獄者:「現在做的事情,我也不知道(資源、體力)能撐多久,我只是希望香港人每做一件事前都要憑良心,希望這種精神能夠一直延續下去。是不是龍門做的好事,並不是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