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Figure到潮流藝術 Michael Lau

為人熟悉的Michael Lau(劉建文),向來以Figure起家,二十年來廣為人知。當人人覺得他已是「Figure教父」,他卻創作無間,近年對自己的創作更不滿足,以突破性姿態走入藝術圈的殿堂,屢次與佳士得合作及舉辦展覽,展示香港人亦有同樣實力。他透過現代藝術,展示創意,不斷嘗試,闖進國際藝術領域。

Text: NW
Photo: Bowy Chan
Makeup: Tammy Au Makeup

不停創作,不會滿足

要形容今時今日的Michael Lau,再用「Figure教父」似乎已不合時宜。「我想應該是『創作人』吧,範圍較大,可以包含我做Figure的『教父』身份,畫畫的『畫家』身份,從事藝術的『藝術家』身份。某程度上,直到今日我依然從事創作,範圍很闊。」

小時候喜歡「畫公仔」,畢業後從事設計,工餘時開展覽,直至1999年,他想到混合自己喜歡的東西,包括藝術、Figure及板仔文化,創作出「Gardener」Figure系列,舉辦了前所未有的展覽。「這肯定是我的轉捩點,由那一日開始,出現了Michael Lau這個人,衍生下來,便成為了一個全新氣候及媒介。」

自此,Michael Lau再沒有停下來。「對我們從事創作的人來說,作品是最重要,不做的話,哪裡有作品,所以我們不可以停下來,停了就沒有作品,就不知道做甚麼,不是一個創作人了。沒有人看到的話,自己幻想是沒有用的。」

他是公認的Figure教父,但不滿足,因為心底裡還是酷愛藝術。「二十年前從事藝術相當困難,當時沒有這個社會氣氛,也沒有資源,就轉做Figure,但我創作Figure時,都是用藝術心態,將藝術元素放入Figure當中,從而想到一個新穎的媒介來表達藝術。起初已是這樣做,但沒有人明白,做了廿年,終於有機會將這件事成為結論。我一直所做的Figure,其實就是藝術品。」

Figure教父染指藝術圈的決心及視野

Michael Lau直言對香港藝術界很陌生:「我始終都是未曾踏足這個領域,所以踏入真正的藝術圈,可說是我半生人很想接觸的地方。」他坦言,過去一直創作Figure時,都是用藝術的心態去看,再加入他的看法。「一開始,我以藝術的心態放進Figure,其實這就是一件藝術品。我一直以來的心態是,將藝術的元素及有趣地方放進Figure之中,然後思考可否產生一個我認為新穎的媒介,從而表達藝術。」

2016年,Michael Lau首次與Christie’s合作,在當年亞洲當代藝術拍賣中,其創作品《Wall of Jordan》以超估值370%拍賣價成交,兩年後更舉辦展覽,惡搞了史上最貴畫作。「佳士得很喜歡『對話』,我就想到當時他們拍賣了全世界最貴的畫——達文西《救世主》,我就想到能否二次創作,後來彼此提到可否手上拿著扭蛋,顯示我創造Figure的意思,與達文西創畫作的意思,正正是一種對話,於是擦出了一些火花,產生到有趣話題。」就這樣,他成功向世人展示,香港藝術家不比外國人遜色,特別是現代藝術方面,只要有創意,只要不斷嘗試,也能夠把Figure帶進國際藝術領域。

「我經常都希望想出一些方法,向國際展示香港藝術家的實力;而1999年我做了Figure出來,令他們很嘩然。時至今日,我發現香港人可以在潮流藝術方面發展。由於香港的潮流在亞洲區比較特別,沒有既定文化,很有趣及多元化,因此幫助我們這班人開拓新視野。潮流藝術就是講現代的東西,不算當代、不算傳統,很符合年輕人的喜好,某程度上,我在努力建立年輕人這種潮流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