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應霽 抵得渴

「三碗半牛腩麵一百碟」,一句口訣讓人記住廣東話的發音方法。記得好些年前,有研究指廣東話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之一,一來是廣東話的口語與書面語差距甚大, 二來是因為發音容易混淆,九聲六調比起五關六將更「難過」。九成學習廣東話的勇將看見關口便掉頭離開,可見生來便會說這門語言的香港人有多幸運。「但為甚麼我們不學呢?是不是我們識得講,所以不需要學?」這是歐陽應霽提出的疑問。

今年三月開始,他開展了一個全新的企劃,打算把廣東話種種有關飲食的詞彙和俗語結集,希望最終能夠在兩三年內製作成360個作品。首展《Sik6 Zyu6 Soeng5 食住上》已經完成了36幅畫作,而第二個展覽《Sik Ngaang Nei 食硬你》再以「鹹濕」為題,完成了18幅作品。「每一季度都要交功課,目前最能想像一個畫面,是最後三百 幾幅畫同場出現的畫面。」果真是大雞唔食細米。

Text yui
PhotoOiyan Chan

飲食文化語言檔案

360幅畫不是一個小數目,決定開始這個飲食文化語言檔案, 便很難隨意close file。才到企劃的10%進度,應霽已經遇上難 題,同一個詞彙和俗語可以有好幾種畫法,每種畫法可以老 少咸宜,又可以啜核抵死。偶然還會有lost in translation的情 況,難以將語意語境轉換成畫面,他的腦海隨時隨地都有籮蟹倒瀉。

開展這個計劃,只因應霽自覺有使命保育廣東話,也認為香港教育對於廣東話的教育並不足夠。「粵語是一門累積了幾百 年、上千年的語言,比起許多的方言、書面語,都更具『古早味』,與古漢語有著直接聯繫。粵語在南方地區一邊應用一 邊演化,其實字裡行間承繼了好多古音和古意,成為今時今日 我們的日常語言。如此不斷演變,再有不同的潮語加入,成 為2.0版本 、3.0版本、再去推進到不同版本,來到目前粵語這個狀態。所以粵語的魅力,在於它本身就是一個生動鮮活的東 西。但我們香港人,卻一直不知道這些事,所以當我們教育不 會正式教的時候,民間就一定要用各種方法下功夫。」

不過說到底,刀仔鋸大樹並非長久之計,保育語言的最好方法 也講求佛家的共業意味,你說好你的,我說好我的,不只要多 運用,還得用得準確:「平時我們說話要避開懶音,因為粵語 平上去入的九聲變化是要拿捏得很準確的,咬字準才能講出精 髓,有時調變了一點,便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香港標準

近幾年不少香港老字號都倒下來,一瞬間「時代的眼淚」成為現今網絡的俗套慣語,人人蜂擁去懷念某種食物某間食店已 經是平常事。身為美食家,應霽倒是看得開:「這是自然的 規律,我能接受。但我覺得,最該被珍惜的香港味道不在『美食』,而是香港的一些標準與價值觀念。要是我們白白看著 這些東西消失與被消失,才是最可惜的,甚至可以說是羞恥的。」他認為,每一位港人都有責任去守住這套香港標準: 「我們是走來走去的一群人,去到哪裡都應該有這樣的責任,去將我們認為的那套標準與價值觀,說給全世界知道,無論到哪裡都好。」

退後一步,這套標準也與語言掛鉤。「語言其實跟食物一樣, 維持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方法,亦是我們每人溝通的一個 工具。除此之外,語言有更多是各種情感上的交流,它不只 是spoken language,其實畫是一個語言,音樂是一個語言, 許多的創作其實都可以用一個所謂語言的概念去貫穿。」他 表示,自己過去做任何project,都保留著這種謹慎的心態, 「我覺得我一舉一動,其實都正在代表著一些香港價值以及標準。」把自己認為對的價值標準出去,也是保留自己的一種方式。

食得鹹魚抵得渴

留住語言,其實就是留住一種溝通方法。應霽說:「要留住一種屬於這個時勢、這個時代的對話工具。所以每個人都有責 任,因為自己隨便講一句話,或者講錯一句話,有時不只是你 的問題。久而久之,如果大家都是是但但,不重視自己實際在 表達甚麼,其實整個社會是會塌下來的,所以要謹慎自己每一 個動作。正如做創作,有自我放鬆、天馬行空的一面,但其實 背後有許多的準備功夫要做,必須是一個嚴謹、有紀律、清楚自己在做甚麼的過程。 」

索盡枯腸,他最後挑選了「食得鹹魚抵得渴」這句俚語,去表達香港這座城市的精神特質。「有兩句話是第一時間從腦海 中冒出的,第一句跳出來屬於舊時代的,是『鬼叫你窮呀頂 硬上』。有時生活狀態就是這樣,現實如此,但你沒有這個能力去堅持呢?但後來細想,最後還是想以第二句作答——『食得鹹魚抵得渴』。我們都是在香港這個漁港長大的人,延伸下去就是說,即使我們知道現實環境是這樣艱的,但我們亦都願意,或者說我們都知道必須要負上某些責任。我們『食硬㗎啦、預咗口渴』,那就看看怎麼樣撐下去,捱得一日是一日。 或者某天,會覺得現在的這種渴真的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