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堯 生命的主廚

食物,最能詮釋一個城市的味道。它可讓人認識地域風尚、民俗日常,累積的味覺記憶,還會犖繞一生,使人可從腦海中細味生活的美好。

這一點,王宗堯別有所感。他憶想昔日留學英國、短居台灣的日子,縱有機會嚐到許多不同國度的佳餚,「不過講到最鍾意、最掛念的,始終首選香港美食,因為吃的不只味道,還有感情和回憶。」近月他參演的獨立電影《夜香.鴛鴦.深水埗》恰好展現了這狀態。

text.Ko Cheung

photo.Bowy Chan

venue.The Soulroom 一草.一木

special thanks.Connie Ip

一部電影盡展香港「Fusion」

《夜香.鴛鴦.深水埗》是香港攝影師梁銘佳及其太太Kate Reilly聯合導演,將四組「港味濃」短片結集而成、總長約77分鐘的作品。2014年傘運後,夫妻二人本想運用藝發局的資助金,以創作捕捉本地眾生相及梳理「傘後鬱結」,唯資源緊張及事態急變,最終將作品改成單元合集,及順延至2019年2月開拍、同年11月完結,沒料到期間又遇反修例運動,使作品的滋味更複雜。

首章〈出城記〉以菲傭妙計應對失智婆婆企圖離家遠行的事,談人與城市的記憶重整;第二章〈玩具故事〉借兩兄弟重訪母親於深水埗經營的舊玩具店,談不斷消逝的本土風景;第四章〈It’s not gonna be fun〉則紀實追拍去年90後素人林倩同參選區議會的點滴。

「鴛鴦」裡的寄意

「每一章都跟香港深刻扣連。」王宗堯參演的第三章〈鴛鴦〉,就以其飾演的中學老師,為不熟悉香港文化的美籍老師(Kate Reilly 飾)安排一趟「港九新界的街頭美食之旅」,「表面似曖昧談情,但隨兩人走進後巷吃豬腸粉、到熟食中心嘆鹹蛋流心西多士、在大排檔分享車仔麵等對話中,逐步借本地美食蘊藏的典故,還有雙方的文化、語言及背景差異,牽引出殖民歷史及香港之變。」

戲中點題食品、被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港式茶餐廳飲品「鴛鴦」,是一種以咖啡、紅茶和淡奶混合的特飲,味道甘香與苦澀兼融、中西元素合壁,象徵香港人最稱頌的「創意」、「自由」與「包容」特質。已故詩人也斯曾寫下《鴛鴦》咏嘆:「從日常的爐灶上累積情理與世故 / 混和了日常的八卦與通達,勤奮又帶點 / 散漫的⋯⋯那些說不清楚的味道。」,刻劃出它的風情與可愛。

我們都回不去了

「難過的是,隨政局動盪、言論與創作打壓,我們引以為傲的優點,正慢慢消失中。 」王宗堯的感慨,不無道理。戲中一場,描述兩位主角於全港「最浪漫」的金鐘KFC吃過炸雞後,走到鄰近政府總部的行人天橋上,靜看夏愨道的繁華,男方默然回憶過去示威畫面,隱喻傘運後群眾的不安與怠倦,非常有意思。是次訪問,電影團隊原想按情節帶傳媒重臨場景進行拍攝,惟受王宗堯涉七一闖立會被法庭頒下「禁足令」影響,他暫時無法如常和大家踏足此區域。這例子見證了政治給港人的陰霾,無處不在。

「更感觸,或說傷感的是,近來不少親朋,明明很愛這家園,但顧及個人或下一代安危,不得不陸續辦移民、求出路。人人還心照不宣,深知這次離開非短暫,也不是換個戶籍般簡單,隨時是一輩子,或幾代的遷移。」王宗堯哽咽,頓一頓,續說,「互相都不捨得,卻又無可奈何。」

生活的味道由你創

前程未卜的王宗堯不諱言有無力感,但卻不願言棄或妥協,還認為愈艱險愈應奮進。這一年,縱受官司與疫情影響,演出機會驟減,但他沒停下自我增值的步伐,既參與了影帝黃秋生主理的演技大師班、觀摩老友杜汶澤的《香港企硬》等活動,又不時拜訪各間本地小店。

「相信影視無異於新聞、歷史和文學等媒介,都是紀錄年代的產物,經歷個人與時勢變故,更體會即使做自己、講真話,難免惹爭議或否定,但做戲前真的先要做好一個人,絕不可為搵食賺錢,屈就自我、模糊道德,做事沒底線。你的能量會經作品傳遞給觀眾,像煮食的道理,你選甚麼食材、有否用心烹調,受眾絕對嚐得出來,也別等有天結業,才來遺憾與可惜,要珍惜還能發揮的空間,『煮』(演)好每道菜(戲)。無論未來如何,我只求心安理得,說該說的話、做該做的作品,跟同路人營造互相支援的氛圍,別讓大環境磨蝕我們的意志。」他肯定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