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看不透的肥仔 麥沛東

麥沛東(麥東),這個名字對不少觀眾來說非常陌生,看見他的圓臉,或者有少許模糊印象,卻說不出甚麼來。厲害是,他去年拍《媽媽的神奇小子》做蘇樺偉的豬隊友,今年參演改編自2013年大角咀肢解父母案的電影《正義迴廊》,飾演幫兇唐文奇一角,隨即奪得今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新秀電影競賽(華語)」最佳男演員,獲陳可辛大讚他的演繹在正邪之間如履薄冰,令觀眾一時替他著緊,一時毛骨悚然。

《正義迴廊》改編自轟動全港的真人真事,片中楊偉倫(阿卵)飾演弒親的張顯宗(原型人物:周凱亮),麥沛東飾演張的好友、第二被告唐文奇(原型人物:謝臻麒),案件令人心寒,電影鉅細無遺地呈現各方疑團,讓人深深懷疑當庭釋放的低智商幫兇,到底是不知情、幫兇,還是慫恿好友殺害父母的主謀?也許看完電影,疑團迷思更多。

為了變身為200磅大肥仔唐文奇,麥沛東增肥50磅,時而無知,時而醒目,看完電影依然看不透他的真假。我們未能徹底看透片中的角色,但電影卻令觀眾看穿一位好戲的新晉演員,年僅32歲熱愛表演,為考入演藝學院而三度應考的肥仔——麥沛東。

text.Nic Wong
Interview.金成、Nic Wong
photo.Oiyan Chan
special thanks. Golden Scene Film (providing stills)

三度考入演藝學院

首先是自我介紹的環節。「大家好,我是麥沛東,2010年考入演藝學院主修表演,2014年畢業,還未演出畢業作品,幸運地已獲中英劇團取錄做全職演員,五年後直至2019年初離開,成為自由身演員至今。」

這位臉圓圓的整潔大男孩,看來與片中的「毒、肥、臭」的唐文奇大相逕庭。麥沛東自言,人生頗幸運,尤其踏足演藝之後一帆風順,但當初考入演藝之路,卻足足考了三次。「考第一、二次,深感自己個人能力未夠,第一年個人獨白的時候有些甩漏,第二年得知只列後備,即是有人不讀才可補上,以我所知更是第三、四名後備,最後當然沒份。來到第三年,我好記得有個老師問我:『如果今次唔得,你會否再考?』我誠實地答他:不會。因為今年我有信心會入到,我ready了。」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他終於成功踏進演藝,之後一路如願以償。

想當初決心要考演藝,全因他讀書時參加過劇社。「原來自己有這方面的天份!我好喜歡別人看著我、拍手掌、一起大笑的感覺,真是一種享受,直頭覺得自己的存在感。直到最後一年想考入演藝學院的時候,那時第一次想到,我要將它成為一項專業,或者事業,繼續行下去。」他坦言,演藝讀書成績不算好,有些老師更不希望他能夠完成學位。「演戲是兩個人演,但我卻被指一個人搶住做。」

畢業前,他忙於準備主演的畢業作品,遇到人生中的第一個伯樂——中英劇團助理總監盧智燊。「那時好累,但劇場前輩叫我去casting,這個邀請好難推卻,所以我好用心去準備,大概發揮到八成水準吧,最後成功加入中英劇團,一共做了五年。」離開中英劇團後,他希望嘗試更多東西,於是他轉到主題樂園擔任哈囉喂導師教員工扮鬼,同時接拍其他劇團的舞台劇,也有參與香港電台《醫生與你》,後來拍了《媽媽的神奇小子》及《正義迴廊》。

近年可見,愈來愈多演員畢業於演藝學院,到底演藝實際教會演員甚麼?麥沛東將四年課程娓娓道來。「簡單說,第一年教你解構自己,了解最本身的自己是怎樣。只有找到自己是怎樣,才能夠投入其他不同類型的角色,所以要極力找到自己的dark side及bright side。」這兩年的過程好赤裸,逐個逐個被點名被班上同學點評看法,當中有彈亦有讚。「第二年的第二個學期,由羅冠蘭老師教導,就要開始接觸文本,了解劇作家那時寫劇本的背景如何,例如《正義迴廊》是2013年的案件,當時香港是怎樣的?法庭的司法制度又如何?陪審員又會怎樣思考?」來到第四年,比較實際又比較商業,學習如何令外面的人挑選自己?「最終回歸自己的部分,學了一大堆技術後,到底如何做到good acting is no acting?如何令人覺得自己是being一個角色?」

中英分析之路

未畢業就獲中英取錄,對於當時的麥沛東來說,絕對是一個小小的成就,畢竟每年都有接近20人畢業,意味業界人選增加,機會卻在減少。「實際地說,這份工作有穩定收入,有個很安全的環境,就算今次做得不好,下一套劇已在等你,但是出面的世界並非這樣,今次做得不好的話,下一個未必搵你。」不只一次強調自己幸運,加入中英劇團後,感覺更像回到演藝學院讀書那樣。「很高興認識到朱栢謙、楊偉倫、胡麗英、王曉怡等劇場前輩,好似有些哥哥姐姐帶住自己,就算大家收工已經好累,他們都會叫我們去飲嘢,分析一下剛才有何做得不好,慢慢發現入團所學的東西,比起讀書更加多,亦因為在劇團學懂一些東西後,才明白讀書時所學的很有用。」

幸運背後,其實也是一場艱辛之旅。麥沛東加入中英劇團後,很快就得到一個主演角色,隨團北上演出。「那次演出是重演,我去代演其中一個主要角色,由於其他演員已經排過,唯獨我要用十幾日時間背好整部戲的台詞,然後與熟練的他們排戲,這樣令我成長得好快。有時候有些東西,真的要逼出來。」當時他不太滿意自己的表現,但無可否認是突然向前走了好大步,後來回港再度重演,多了時間準備,信心大大加強,最終獲提名人生第一個舞台劇獎項。「對我來說,取得提名真是一個好大的鼓勵,始終我畢業不久,已經有人對我有所認識,某程度上認同我的能力,信心大了好多。」至於他決心離開中英劇團,希望涉獵更多不同界別的東西,例如拍廣告、電視、電影、配音、做導師等。「現在我尚欠配音還未涉獵到,這兩三年來,我全部試過其他,真的好幸運呢。」

運氣是實力的一部分,如果有實力,加上運氣,這樣才能事半功倍。人生參演第二部電影,隨即擔任男主角及奪得最佳男演員獎,麥沛東表示不得不感謝戲內外同樣老友的楊偉倫(阿卵)。「當我拍《神奇小子》的時候,已知道阿卵將會接拍《正義迴廊》,我當然好羨慕,由於我和他很稔熟,就跟他說自己想做,又說有留意這宗案件。阿卵說那個角色好似已有人選,其後他突然有日打電話給我,提到監製翁子光及導演何爵天想見我,再過了一會,執行監製就叫我兩日後上去試戲。」

麥東與阿卵

只得兩日時間,麥沛東差不多要試盡片中最重要的情節。「死啦,我好緊張,記性好差,一時間要背到接近一部戲的台詞,真的搞唔掂。阿卵知道我緊張,表現沒之前那樣好,他在旁邊不斷幫我對戲,令我在整個過程沒那麼緊張。」後來落實參演,真的拍攝那時候,他有些表現不好的日子,阿卵又再出動。「記得有場法庭戲我演得好差,拍了五、六個take都演得不好,阿卵卻在另一間房跑過來,直指:『唔得,我同你對(戲)!』結果,一take過!記得拍完聽到『Good Take』那一刻,我真的喊了出來,這件事好深刻!所以,今次我得獎,有一半真的因為他,沒有他的話,不會令我演得這樣放心。」

演技以外,美術造型應記一功。麥沛東在《正義迴廊》扮演200磅肥仔,原來他經歷一個先減20磅,後來增肥50磅的過程。「我小學五年級開始肥,中學有打波瘦過的,長大至今恆常地大約170磅。不過之前我拍《媽媽的神奇小子》要減肥做運動員,大概減到150磅。拍完之後,好快又拍《正義迴廊》,導演說愈肥愈好,我自己也覺得要肥一點,最後用了不夠兩個月時間,增肥到200磅。」又瘦又肥的他,坦言增肥比減肥困難。「那兩個月來,我一空閒就要食嘢,不斷狂食狂飲汽水,最不健康的食物,統統塞到口中,基本上我沒有肚餓過,長期頂到上喉嚨,我知道其實好危險的。」增肥沒有影響心情,反而減肥更改變情緒,時刻在街上嬲到想打人,但拍戲過後,一切已是後話。

回到《正義迴廊》的真人真事,麥沛東說過自己與眾多香港人一樣,當年有留意案件,卻忽略了他所演那個低智商肥仔的原型人物。「當年YouTube發展不算好蓬勃,談論的人不多,主要是報紙雜誌及討論區。最轟動的,莫過於有個兒子上電視(蘋果動新聞),提到自己的父母失蹤了,然後有人在討論區猜測是否他殺了父母。當然我也半信半疑,真的有可能?」

「到後來好似有個低智商的幫兇,但大眾重點一定是後來自首殺父母的那個人,就算有個幫兇,都一定是被高智商那個人唆擺。兩年後,幫兇被判處當庭釋放,大家都覺得那個判決好正路,爭議不大,他與受害者無親無故,沒理由要殺別人父母嘛。但當我接觸這部戲之後,看了很多資料呀,了解更多之前沒了解過的東西,想法就有點不同了⋯⋯」

低智商殺人犯

對於「低智商肥仔」這個原型人物,網上的資訊不多,麥沛東說網上只有一條短訪片段及一張相片,從而去創造這個角色。「大家都不知道我所演的原型人物如何,變相我的創作空間更大。好多時候我只要符合劇本,與導演商量好後,就可以加入不少東西進去,相對有自由空間去創立角色,當然化妝幫了一大忙。」

他憶起中英劇團前輩教落,演活每一個角色,必先找到角色可愛的地方,那樣同時亦是脆弱的地方。「那個可愛的地方,其實不是很cute的那種可愛,而是一個統稱,即是你覺得他脆弱的地方,能夠令人諒解及同情。當你在每一個角色都找到出來,就算是一個好小的角色都成功找到,觀眾自然會喜歡你,而非純粹覺得麥沛東演得好好呀,卻是成功令觀眾進入到那個世界,相信你就是那個角色。當你進入了那個角色。在戲劇的框架底下,其實做甚麼都成立。」拍攝時,他看到阿卵的雙眼跟平時不同,阿卵亦跟他這樣說,兩人雙雙投進兇手的世界,幸好兩兄弟早已承諾對方必須抽離得到,於是每每good take之後,他們就會繼續分析與檢討,互相幫忙。

問題是,今時今日的香港拍這些奇案電影,究竟有何意義?「以韓國電影為例,他們總是能夠將一些真人真事改編成為電影,演員演得好、改編得好有戲劇效果,卻又沒有脫離真人真事。最厲害是《無聲吶喊》,講述聾啞人士在校園的那一部,我覺得好勁,看完那部電影,我即刻上網搜查那些真事,作為演員,我好希望這樣,能夠將一件本來沒太多人理會的真實案件,讓公眾重新理會。」

正義的迴廊

當年《無聲吶喊》能夠逼使政府將案件重上法庭再審,他不期望《正義迴廊》會有這個效果,但能夠令人在網上再次留意事件,已經好滿足了。「做舞台電影電視的目的,其實就是想引發大家思考,並非看完電影娛樂過就算,而是那部電影關乎大家,而事件真的在香港發生,大家一起經歷過,不如再三思考一下,我希望《正義迴廊》可以做到這件事。」因此,電影並非純粹探討有罪抑或無罪,而是大家一同參與,如果你是陪審團,你又會有何選擇?
這條問題,麥沛東也有反問自己多次。拍完這部電影後,他的最大得著是甚麼?「溝通。事件中殺父母的張顯宗,他與父母關係不好,或者他覺得父母對他不好,其實是溝通問題。我們學習戲劇,其實都是學習溝通,如何與對手溝通,與導演、台燈聲、觀眾互動溝通等。這不是我和你傾心事那種溝通,而是透過技術去配合,當我知道你想要甚麼,然後我交給你,你又會回應的那一種。」

至於從自己所演的唐文奇身上,麥沛東本身沒有兄弟姊妹,看到角色如此依賴家姐,他又思考會否有更好的方法,而非用方法強逼家姐理會自己。他深感每件事總有原因,不可能突然間跳掣殺人,跳掣背後必有原因。「我真的很喜歡看奇案,無論大陸、台灣、美國的都有看,我發現每宗奇案都不簡單,背後一定有累積。因為下雨所以殺人?有可能,但他背後經歷過甚麼,導致那一日下雨就想殺人呢,通常都是慢慢一步一步被蠶食,一步一步建立成為那個殺人兇手。」

後記:演員是一場持久戰

麥沛東拍第二部戲,已經奪得最佳男演員獎,但他不肯承認自己是天才演員,更重要是需要付出努力。打一場漂亮的持久戰。「付出努力是很重要的,如果單靠天才但沒有努力,這條路其實走得不遠。」他深深記住劇壇前輩陳淑儀跟他說的一句話,演員路漫長,要打持久戰,並非靠一個作品就足夠。「劇團經常有人說,演戲好似打保齡球一樣,演員並非打到一次滿分就是厲害,而是要每一次都打到高分,那樣演員生涯才會能夠持續。所以,不存在今次《正義迴廊》演得好,之後就不用努力,我覺得不可能這樣,要持續地發展自己的事業,就是要不停探索,甚至單單努力都不足夠,其實,演員最重要的是反思,對生活上身邊發生的事情、對自己的演出,有反思才有改造,這樣才有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