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百家之小誌 ZINE COOP

香港地「喜歡做Zine的人」與 「喜歡看Zine的人」為數不算少,但聚合點或較分散。受出版、推廣、宣傳及發佈等情況影響,前者多數靠一己之力宣發作品,後者又不易於大型書局及便利店找到心頭好。雙方往往只可經創意小店、獨立書店、不定期的書節及市集等相遇。

出於「愛Zine及眾」的心,設計師Forrest Lau及獨立出版人Beatrix Pang 於2017年共同創辦推廣香港小誌文化的團體「ZINE COOP」,善用網絡平台聯繫本地不同Zine作者與讀者,每季度又參與在地或海外的藝術書展,亦嘗試印刷及發行《ZINE COOP PAPER》,拉闊大眾對Zine的認知及推動發展。

text.Ko Cheung

photo.Bowy Chan

從何時起與Zine結緣?何以成立ZINE COOP?
Beatrix 於外國讀書時,初接觸Zine文化,對其傾向個人化表述、獨立出版及議題多元的特質感興趣。回港後,開始發掘哪裡有Zine,最初常到銅鑼灣時代廣場的Tower Records(已結業)尋實;後來喜歡DIY創作或出版,又參加YMCArts港青「新鮮獨立fanzine小型誌」展覽及「自發作」工作坊等。期間,結識志同道合的Forrest,又合辦ZINE COOP跟同好分享Zine文化。


Forrest 2015年,我動手創作第一本個人Zine《薄簿仔》,2017年,跟Beatrix開展ZINE COOP。原因單純,就是本身喜歡Zine文化提供主流以外的空間,予人發表較小眾、自我、獨立的受想,呈現模式也見創意與想像力。惟創製過程中,發覺「各有各做,各有各睇」,有點孤單與分散,於是想主動透過ZINE COOP與人溝通。

ZINE COOP有何推廣的宗旨或目標?
Beatrix 坦白說,無具體的推廣期表。ZINE COOP是自負盈虧的組織,我、Forrest和其他成員(早期有三三及楊仔,如今則有其他人加入)都是抽取公餘時間參與,不想給大家添壓力。畢竟Zine講求隨心和自發,參與者於「興趣」以外,更需要「強烈的熱情」,不想被規範和責任磨蝕心神,減低動力。
若要談原則及方法,頂多是以 「香港」為核心,但凡跟「Made by / for / in HK」的Zine,無論是本地人或外國人做,我們都會關注。還有形式不限,線上平台恆常介紹,線下藝術展、書節及展覽等,都值得嘗試。尤其疫情影響,社會變化多,需多動腦筋和心思。像無法到海外交流,我們首次申請藝發局資助,希望爭取資源開拓新項目;以前曾跟「藝術在醫院」或各大院校合辦工作坊,連結更多層面的社群。我們相信教育很重要,愈多界別及年齡層接觸Zine,可以開拓更多想像、話題及設計模式,使Zine氣候更成熟。

Forrest Zine自由又自主,創作者或讀者可按興趣探索所需。推廣上,我們看重創意交流的過程與火花,遠多於成效或數字。譬如2017至2019年仍可隨意出行,我最愛帶著香港Zine遊歷不同城市,也觀摩當地的Zine作品及點子。另外,我喜歡參與各類工作,如前陣子就教智障人士做Zine。別以為創作只限文青,其實每個人都有想象和設計能力,像有些智障人士專注力強、有些想象力高,或有些手藝好,每本Zine最終各顯個性與美學,彰顯「人人可做Zine」的核心價值。

好奇香港Zine有何特質?有否特別難忘的推廣例子?
Beatrix Zine通常關注次文化,主題廣及性與性別、歌影視到社運等,方向又隨時代變遷。早年香港不少工會及組織印製資訊性較重的書仔、期刊,算是Zine雛型;八十年代,「黑鳥樂隊」郭達年曾出版獨立刊物《黑鳥通訊》,將無政府主義和音樂觀點糅合,屬較早實踐西方小誌文化的先行者之一。
近年因雨傘及反修例社運,更多年輕人關注時局,印刷及出版技藝又普及化,運動期間就湧現Zine創意高峰。當時我和Forrest趕緊以「自由之書」(Freedom-Hi)企劃作紀錄,從初期只落Index到後來盡量收集百本小誌的封面、封底、雙開頁面,按月為時間線展示變化。同時,亦推出「BURNING IXXUES」國際企劃,延伸關心同期於加泰隆尼亞、泰國等地的社運狀況及Zine作品。因為Zine不只為消閑,也是歷史與時代的人文側寫,捕捉主流以外的面貌及聲音。

怎樣可以更好地推動Zine或獨立出版?
Forrest 最開心看到部分Zine作品後來又獲南韓及德國同好欣賞,引進兩地參與Zine展覽,這很美好。Zine並非從眾的刊物,傾向探討次文化或屬Fan Zine,人們會按各自喜好去創作或選讀,既難一言蔽之地定義「Zine是甚麼」或「群族中有誰」等,推廣上亦多了挑戰。但「無法定義、不必定義」正是Zine的價值所在吧?所以愈多人參與也愈好,特別ZINE COOP只靠我們幾個人、幾雙手,時間亦不足,有時即使多想完善地管理及發佈,亦難免有其局限。假如每個人可從自己開始,主動地整理資料、圖像和數據,一起連繫相關單位,合力於線上線下互動,或可促進Zine的流動,透過一個又一個的點,連結出無邊界的Zine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