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地雜貨 為物件賦予新的意義
2022-11-08
山貨,廣義指以竹、藤、麻及草等製成的用品,因為這些素材採集自山野,故通稱為山貨。由於山貨成本低廉,價格平價親民,再加上材質耐操耐磨的優點,幾乎是草根階層的必需品。但隨着塑膠製品普及,山貨於六十年代老香港已逐漸式微,新一代能夠接觸的機會可以說是少之又少,現存的山貨店舖亦是隻手能數得完。
傳統山貨店給人的形象沉實且簡陋,藏身於油麻地618商場的「黑地」卻與別不同,走日系簡約風格。由於貨物種類立立雜雜,多得無法以電腦點算貨量,出帳入帳全靠人手記錄,頗有古早情懷。
text.yui
photo.Oiyan Chan
都是心頭好
黑地起初選址石硤尾,開業共七年,2019年才遷入現址。主理人阿鵬原先任職設計師,後來萌生開一間雜貨店的念頭,「一開始就是想賣一些自己喜歡的東西,例如說是一些砂煲罌罉。於是就在本地雜貨店的經營模式下,加些新類型貨品,譬如加些露營用品,或者是一些沖咖啡的工具。也很多都是圍繞著本地家品,因為有些本地家品都是被人忽略的。」店裡的客人絡繹不絕,老中青的年齡層,抑或不同國籍的人,遊走店內如同冒險,這個掂量一下,那個又觀摩一下,不亦樂乎。有些客人多見幾次,一回生二回熟,「有一個阿伯每逢周日就會過來看有沒有新貨上架,我們都叫他『星期日阿伯』。以前在石硤尾也曾經試過一整天都在接待日本客人。」阿鵬笑指。
疫情三年,黑地也搬進油麻地三年,依阿鵬的說法——「這裡沒有經歷過正常日子」。他說,一開始開店自己甚麼都不懂,也沒有任何山貨代理商的聯絡方式,店裡標價、買貨、處理貨物、與代理建立關係,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偶然也有些意外收穫,店裡賣的一款洗鑊刷,背後也有段故,「有次無緣無故去大埔,去看看那邊有甚麼可以買回去。剛好去廣福道,就遇到樓梯舖賣洗鑊刷的洪叔。」
據阿鵬指,這個洗碗刷看似平平無奇,當中卻集洪叔退休前編織、木工及廚師等工作經驗製作而成,是一個記載著洪叔人生故事的刷子。製作過程也非常講究,除了精心採集露兜樹為原材料,為了讓洗鑊刷耐用,他亦用咖啡渣、鹽及茶葉浸泡加工,讓它不易發霉。「現在大部分山貨都是來貨自大陸,店裡純本地製作的山貨應該只剩下洪叔這個洗鑊刷。無人做啦,邊有人做?香港人工貴。」像洪叔的洗鑊刷,定價不算低,不過仰賴一班支持本地工藝的客人認同價值,才能夠繼續下去。
㊀ 【麥稈掃】又名床掃,源自北方人,冬天睡在底部有火爐裝置的石床上,灰燼向上飄,便用這來清掃。南方人則一直當它是塵掃。
㊁ 【竹篩】面積大或小、孔洞疏與密、形狀扁平還是呈兜狀,功能都有別。
㊂ 【洗鑊刷】由大埔廣福道樓梯舖的洪叔製作,運用露兜樹氣根製成。洪叔退休後將自己過往職場工作——編織、木工及廚師等經驗製作而成,用咖啡渣、鹽及茶葉浸泡過,不易發霉。(黑地阿鵬:洪叔很重視產品質素,會再三叮囑客人每次用完清洗後緊記大力「拂」乾餘下水份,會更耐用一些。)
㊃ 【蒸籠】茶樓蒸籠。
㊄ 【家寶棕掃】家用掃把。
㊅ 【豬皮插】 鬆肉,整脆皮燒肉必備工具。
㊆ 【竹撻】 又名竹眼撻,廣東人蒸魚翅、潮州人蒸魚,放一塊在鍋底,用來防黐底。
㊇【入榫竹蒸架】四條竹枝釘在一起,便能伸縮自如,放在鍋中承托碟子或竹撻,便成蒸煮好幫手。
㊈【魚鱗刨】雙排鋸齒設計鑲嵌於木柄身,可以迅速出去魚身鱗片。
㊉ 【酒樓掃】大廚每炒完一道菜都會用這個酒樓掃清洗黐在鑊上的殘餘物。
㊉㊀【地刷】 酒樓餐廳用來洗地掃水。
先於本質
疫情下老字號難以生存,阿鵬指這行頭不少山貨代理都是十分依賴舊式酒樓維生,但一間一間老店隨骨牌效應相繼倒下,代理商漸入苟延殘喘的狀態。年中,山貨老字號杜洪記結業,阿鵬主動提出幫老闆買入最後一批山貨,故目前黑地店裡其實有部分貨物來自杜洪記,「老闆人很好,留下好幾個山貨代理的聯絡給我,又跟我說蒸籠發霉的話,可以怎麼樣清潔,怎麼樣重新蒸熱消毒。」
由於製作山貨的竹、藤、麻及草都是一些較容易受潮的材料,五十年代被塑膠製品完全取代實屬汰弱留強,但山貨仍然有它的美好之處,「我依然喜歡用竹篩去蒸燒賣,真的很好用。用碟盛著真的蒸不透,用竹篩有些洞洞蒸汽可以升上來,這些細節是取代不了的。與香港不同,其實日本山貨仍在進化當中,會不斷加新的細節位,譬如某個位容易鎅到手便加塊鐵片。香港人就比較實際一點,始終沒有足夠大的發展空間讓你琢磨一些手工藝。」
終究,物件沒有生命,怎麼去使用全憑人們如何為轉換觀念。正如一個普通的竹篩,幾十年前我們用來蒸茶果曬鹹魚,幾十年後我們可以用來篩咖啡豆豆衣;我們不再使用火水爐,不需要用紅頭泵泵火水,但也不代表紅頭泵在這時代失去它的價值。與其用力保育,抑或在結業之際排上長龍「支持」,要守護這些美物美事,最大的努力是要去思考,這些物件能夠為生活締造甚麼恆久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