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DI畢業生譚偉民 讓夢想化成事業絕非空想

對於許多追夢者來說,若可將「興趣」與「職能」結合,就是最理想的發展狀態。可是基於教育環境、市場形勢或現實種種,要達到這一點卻又不容易。

「可幸,香港知專設計學院(HKDI)提供合適的學習土壤,讓我的攝影及藝術知識得以好好紮根,同時也獲得不少實戰及交流經驗,得以在未來好好拓展出屬於自己的理想。」超現實主義攝影師譚偉民由衷地說。

Text: Ko Cheung
Photo: Oiyan Chan

夢想與現實的掙扎

「追夢」與「務實」之間該怎麼平衡,是無數年輕學子探索前途常遇的迷思之一。畢竟,香港的教育氣氛向來較為側重於學術成績,相對藝術、攝影或音樂等範疇則常被視作「課外興趣」般對待,這使得有志發展相關技藝的年輕人,常會萌生諸如「兩者是否只可二選一?」、「當下選擇會否不切實際?」、「畢業後會否難以維生?」等憂慮。 

「以上考慮無可避免。但我仍然選擇『興趣』先行,因為唯有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才能驅動內在最大的好奇心與自發性,也更有動力去克服日後發展夢想時的重重挑戰。」譚偉民笑說自小就鍾情電影,尤其喜歡如「Marvel」之類的科幻題材,所以一直很想探索當中的創意知識及技法。如他所言,正因心底有足夠的喜愛度,也促使他更用心去搜索不同升學資訊,研究怎樣突破當下教育制度的框架,走上一道真正適合自己的學習之路。

「興趣」的多元可能

幾經尋找,譚偉民遇上了HKDI的課程。「求學的路上,只要願意主動一點,其實也不難找到相關的資源。像HKDI的網站及社交平台上,均羅列了超過20個設計相關課程的資訊,加上每年學校又設有不同類型的外展活動、升學講座或資訊日等,大家好容易獲取所需資料。像我當初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查閱後,決定報讀及主修電影電視及攝影文憑課程。」

這個合共約3年的課程,讓譚偉民逐漸認識影像創作的內涵,同時還認清楚本身的個性及喜好。他發現「興趣」無疑是所有創作的起點,可是在落實想像及與人合作的過程中,又會慢慢看到了各種源於自身、或基於外在因素而出現的考驗。這時候怎樣將「興趣」轉化成更對應個人能力的技藝,以至將之發展成日後的事業基礎,則需要更深刻的思考及計劃。

譚偉民解說,「起步時,我是喜歡電影而報讀,所以未有專攻攝影的範疇,但課程卻於Sem 1的編排上涵蓋了編劇、電影攝影、後期製作及攝影四大領域,可說是文武兼有,也令我於上堂及做集作的過程中,逐漸發現比起安坐室外寫劇本,自己更喜歡到處走走看看;比起跟大夥兒於現場創作,自己更擅展獨立地處理拍攝;比起純粹聚焦寫實性的題材,自己更愛閱讀攝影和美術史、研究不同的概念及理論,再嘗試結合想像來拍攝照片等。」


從學術到商業的實踐

多得HKDI集理論與實踐、學術與商業的特色,「我終於認清了興趣和所長,繼而下定了轉攻攝影藝術的決心 。那幾年,學校亦提供了非常優良及彈性的學習空間,讓我可以不斷吸收專業的製作知識之外,也能夠通過活動及實踐式的學習經驗,靈活地掌握到各式創作、拍攝、後期製作等技術,培養出更宏觀、更全面的技能及視野,並有系統鍛煉了攝影攝像方面的職業技能,畢業後也順利地銜接到業界及市場之中。」

 

談及這一點,譚偉民翻出其中一個作品系列《海景》作分享。「由於我很喜歡藝術家杉本博司,對於他提出的人類記憶及時間觀念深感興趣,於是就想探究怎樣令影像跨越既有的時間和空間。當時做這份一組七張的街道系列《Two hours of memory》時,我就嘗試將課堂學到的技法、配合個人觀察及幻想,走到油尖旺一帶的街道上用了數天時間,捕捉不同時段的人流及風景畫面,再用後期重新組合成照片,從中探討規律、時間變化,人們之間看似沒交集但做着類似的事等狀況,回應社會現象。這可說是其中一項我得頗有滿足感、老師們也給予很高自由度的作品。」

師友的強大支援

課程以外,譚偉民直言良好的師生關係,也是幫助他追求夢想成真的路上,一股非常重要的推動力。「在學期間,HKDI非常鼓勵我們積極參加各類型的交流項目或比賽,所以我也很珍惜每個機會,不斷嘗試和探新,幸運地也在好些國際或本地比賽中,獲取了不錯的成績。但踏入攝影市場,真正開展個人的攝影師生涯,又是另一場更大的挑戰,始終我的閱歷尚淺,有時也需要一定的支援。」

譚偉民憶想,「像去年十月首次參興博覽會的展覽,在策展期間遇上很多知識及技巧上的難題,例如從選取相片物料、怎樣打印到裝裱都滿是學問,加上展前又遇上十號風球來襲!實在很多變動,也略有壓力⋯⋯可幸的是,當我主動求問HKDI的老師時,大家都非常樂意提供意見及專業協助,最終令我做到想要的效果,既滿足到市場的需要,本身亦有所成長。」

帶着美好經驗迎向未來,譚偉民表示縱使疫情之下,暫時少了外遊機會去觀摩外地的攝影圈現象,「但我都會用心投入本地的各種交流機會,譬如繼續跟不同範疇的攝影師、藝術家和創作人溝通及分享創意經驗;也善用在學累積的基礎及知識,不設限地繼續自我探索,實踐更多類型的影像風格及作品;另外,亦希望回饋母校,日後多回來跟師弟師妹分享見聞,像從前師兄姐及老師們鼓勵自己般,幫助大家在HKDI中找到適合自己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