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影響藝術家的藝術家」?Bruce Nauman改變藝術界的7件大事

Bruce Nauman是誰?從六十年代一直極具影響力至今,美國藝術家Bruce Nauman可說是與Andy Warhol齊名,甚至更有前瞻性。大館當代美術館現正舉行「布魯斯·瑙曼」展覽,亦是他在亞洲首個個人大型作品回顧展,展出歷來他的35件代表作,從早期霓虹燈作品到近作「對立式平衡」系列,以及近六十年來創作的繪畫、大型裝置雕塑和聲音裝置。

甚麼是「影響藝術家的藝術家」?有人說,世上有兩種作家,一種是影響讀者的作家,另一種是影響作家的作家。如果放諸在藝術家的比較下,Bruce Nauman則是後者,被稱為「藝術家中的藝術家」,不少藝術家都深受他的影響。偏偏,藝術評論人Robert Hughes曾經在《時代雜誌》形容Bruce Nauman的作品:「他的作品刻意令人卻步。」

Bruce Nauman既創新卻又令人卻步,作品不斷探索身體與自我,遍布文字、語言、聲音、空間意識等多重可能性,就像他的作品中的名言:「真正的藝術家通過揭示神秘真理來幫助世界」。是時候了解一下這位影響藝術家的藝術家,改變藝術界的7件大事!

1/ 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得主

Bruce Nauman在西方的名聲響噹噹,被讚是「藝術家中的藝術家」。2009年,他獲得威尼斯雙年展頒發最高榮譽金獅獎後,更成為了「影響藝術家的藝術家」,絕對是與Andy Warhol齊名的美國當代藝術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幾十年來世界藝壇無數後來者,或多或少受他影響,只可惜他在亞洲地區不算出名,過去只曾在香港及北京舉行小型展覽,今次大館是他過去多年來首個在亞洲的大型個展,機會難得。 

2/ TATE Modern疫情後開放首個公眾個展

今次Bruce Nauman的大館展覽,展品主要來自國際知名美術館,包括皮諾收藏(Pinault Collection)、費城藝術博物館(Philadelphia Museum of Art)、泰特美術館(TATE)、紐約現代藝術館(Museum of Modern Art)等。在此之前,亞洲地區未曾有Bruce Nauman的大型個展,但外國如MoMA、TATE Modern都為他做過大型回顧展,其中2020年Bruce Nauman已是80歲高齡,TATE Modern自疫情爆發以來首個開放公眾的展覽,正正選上了這位「藝術家中的藝術家」,回顧他大半生的無限創意及前瞻藝術性實驗。

3/ 兼具數理的藝術創作 

Bruce Nauman往往是不少藝術評論家的研究對象,必先了解他本身在大學主修數學與物理,後來轉為攻讀藝術碩士,不久他又放棄繪畫,其藝術風格更以各種媒體實驗聞名於世,包括裝置、聲音、雕塑、行為、影像、繪畫等。就讀數學物理出身,Bruce Nauman的作品總是帶著理性、邏輯性及實驗性。半世紀前出道那時,他已在洛杉磯、紐約、杜塞道夫等多間藝廊舉辦首次巡迴展,1973年已是洛杉磯郡立美術館及紐約惠特尼美術館官方展覽的頭牌藝術家,名聲更響遍瑞士、德國、意大利、荷蘭等歐洲國家。

4/ 最早使用霓虹燈創作的藝術家之一

來到大館「賽馬會藝方」門口,便展出了Bruce Nauman喜歡使用的霓虹燈作品。香港人對霓虹燈毫不陌生,Bruce Nauman更是最早使用霓虹燈創作的藝術家之一,亦因霓虹燈而成名,最著名作品是在1967年創作、呈螺旋狀的構圖中,英文字句寫著「The True Artist Helps the World by Revealing Mystic Truths」。他模仿當時藥店的廣告,用霓虹燈創作這件作品,並帶出重要訊息:「真正的藝術家通過揭示神秘真理來幫助世界」。Bruce Nauman利用成本便宜的霓虹燈,配上嚴肅的訊息,帶點嘲諷也奠定了他往後的創作風格。

5/「語言藝術」的始祖

踏入大館拾級而上,可看到Bruce Nauman不同年代的展品。從1樓F倉展區中看到,他絕對是「語言藝術」的始祖,早期作品大玩文字遊戲,總是在文字遊戲中展現他視語言為材料的態度。今次大館展出的作品中,有霓虹燈管裝置《吃/死》 探討的EAT與DEATH之間的詞語矛盾、《原始/戰爭》帶出RAW與WAR的英文拼寫正讀反讀的關係。又或是單純的字面創作:「Violins + Silence = Violence」,不用多解釋,魔鬼已在文字的細節中。

6/ 持續重複挑戰人類極限

同一展區之中,不只玩文字,還同時玩身體。Bruce Nauman總是喜歡使用身邊隨手可及的物件,例如膠帶、鐵條、球、咖啡杯,還有自己的身體。他曾經說過,在讀書及出道早期階段的藝術生涯幾乎毫無收入,為了減少創作素材的開支,他決定利用自己的身體與空間進行實驗。其中1968年的作品〈角落彈跳一號〉,絕對是一款挑戰人類極限的表演,可一不可再。他站著背對牆角,不停地向後來回撞擊並彈起,一鏡到底將近一個小時。同一展區亦有不少令人「卻步」的作品,包括持續重複說出「Thank You」的錄像《謝謝你》,以及兩名小丑瘋狂喊叫「好的,好的,好的」及「不,不,不,不」的錄像《小丑酷刑》,這樣玩味探索也似在挑戰人類的忍耐極限。

《對立式平衡研究,一至七(三、四、五、六、七)》(2015/2016)
© 2024 布魯斯.瑙曼/紐約藝術家權利協會(ARS)

7/ 半世紀研究「對立式平衡

提到身體實驗,不得不提Bruce Nauman著名的錄像作品《用對立式平衡的姿態走路》。他當上模特兒在狹長走廊中來回走動,並以左右擺臀的方式呈現「對立式平衡」的步行姿態,扮作希臘羅馬時期雕像如「大衛像」般的常見姿勢。隨著年紀漸長,他再回顧自己半世紀前創作,以年邁身軀再展現「對立式平衡」,創作了《對立式平衡研究,一至七》。今次大館有兩大展廳度身打造了7部大型錄像投影和聲音裝置,將這動作加以引申擴展,並配合不同形式如正片、負片、將身體橫向地分割、分裂為錯位部分再層疊等,讓參觀者從兩個甚至更多角度,看到他以對立式平衡姿態走路。

其他精選展品如下:

《動物金字塔》(1989)
© 2024 布魯斯.瑙曼/紐約藝術家權利協會(ARS)

《動物金字塔》(1989)

這件來自皮諾收藏的展品,可說是最受注目的展品之一。高達12英尺階梯式結構,由17個真實大小的現成動物標本翻模疊成,有四隻倒懸的狐狸,站在一堆鹿的軀體上,層層遞升,活像狂歡節中出現的奇異塔樓。被剝去珍貴毛皮及脫角的動物,喪失了特徵,幾乎無法辨識。整個組件明顯看到用金屬絲線串連的痕跡,彷彿有個可怕的木偶師在背後搞鬼,屍體的排列令人不安,但是「人為的幾何結構卻也沒有絲毫血腥感」?

《三頭噴泉(朱麗葉、安德魯、林德)》(2005)
© 2024 布魯斯.瑙曼/紐約藝術家權利協會(ARS)

《三頭噴泉(朱麗葉、安德魯、林德)》(2005)

從遠方聽到的淙淙流水聲中,近看卻是三顆色澤、外觀各異、表面佈滿疤痕的頭顱,以鏈條懸吊在天花板上,通過管道供水,刺穿的小孔湧出細小水流,看起來彷彿頸部被吊著,而且那3個人頭,卻是他以緊密合作伙件而翻模而成,創作出噴泉,流水自給自足,引起無窮思考。

《南美之圈》(1981)
© 2024 布魯斯.瑙曼/紐約藝術家權利協會(ARS)

《南美之圈》(1981)

Bruce Nauman在80年代對社會和政治議題日益關注,《南美之圈》反映他讀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V. S. Naipaul的文集《伊娃裴倫的歸國與千里達的殺戮 》,促使他創作這件作品回應當時的政治酷刑。作品以大型雕塑從天花板上懸掛下來,內徑一側懸掛著一把椅子,將原本兒童遊戲「音樂椅」的最後那張椅子,轉化成酷刑的座椅,圍繞椅子的金屬圓環則指代著行刑的密室,創造出令人不安的環境,迫使觀眾面對那段南美歷史中令人不安的政治壓迫。

「布魯斯.瑙曼」展覽
展覽日期:即日起至8月18日
展覽時間:11am–7pm(星期一閉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延至翌日閉館)
地點:大館-賽馬會藝方

購票網址:https://www.klook.com/zh-HK/activity/111130-tai-kwun-bruce-nau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