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g Lau 娃娃眼看世界

當賺錢買樓變成部分香港人的人生目標,娃娃藝術家Ning Lau數年前卻選擇回歸初心,將興趣孕育成正業,與其創作的娃娃踏遍世界。最近她將新作Pocket Doll帶回香港,透過展覽「Dream and House」,說明夢想和住屋其實可以分開,然而快樂卻是選擇。藉著娃娃,把幸福和歡樂,送給每一戶人家。

TEXT : STELLA
PHOTO : BOWY CHAN


認識Ning Lau多年,好好坐下來做訪問卻是第一次。自從她辭任JOYCE高層職位,自立門戶開設製作公司Who Are Invited,到現在成為全職娃娃藝術家,聽起來好像悠閒了一點,她卻依舊是那位處事很有計劃的空中飛人。不過,比從前快樂。Ning剛於東京舉辦首展「You and Me」,既然初次踏足東京市場,她著重介紹自己的創作。雖然語言未必相通,卻成功建立參觀者和娃娃之間的連繫。「從製作布娃娃,到現在的關節娃娃(Pocket Doll),我創作時都想著一位朋友,把她的樣貌和性格,注入娃娃裡。所以我希望參觀者也能從娃娃身上找到自己和他們的朋友熟悉之處,會心微笑。」

她馬不停蹄回到香港,為的是準備十一月初展覽「Dream and House」。香港站首度公開部分娃娃新作,以及一個真人般高度的三層娃娃屋。當然也不少得十二幅以凸鏡印法(Lenticular)製成的雙面照片,展示共二十四個由Ning拍攝、有關香港住屋的各種面貌,記下她出生、長大及最愛的香港。照片的一邊可以是昂貴的豪宅,如紅山半島和渣甸山大屋,一邊可能是公屋,如愛民邨和勵德邨等,視乎大家從哪個角度看照片。屋邨長大的Ning認為Dream 和 House應該分開,所以沒有根據住屋的種類去配對照片,「很多人想追求dream house,但永遠追不到,因為上車很難;當你買到又想再買大一點,永無止境。我住過臨時木屋、公共屋邨、私人屋苑、工廈,甚至劏房,但我認為住屋和追尋夢想可以是獨立個體,到底我們是不是一定要追dream house?是不是住劏房就不再追夢?對我來說,夢想是夢想,住屋是住屋。」

將興趣變成專業
看著一個個精緻的Pocket Doll 2.0關節娃娃,不難發現她們的確承載著Ning的夢想。有別於市面上量產型的娃娃,只有七至八個組件,Ning特別邀請從事產品設計的朋友,一起研發出具備四十多個關節的娃娃。這樣使她活動更靈活,能做出很多高難度動作,即使在照片裡也更具人性和親和力。Ning還是親力親為如昔,一筆一筆的仔細刻劃心中的每個她,給她們配搭造型。每個關節娃娃的表情樣貌,由她逐處人手上色,例如妝容裡的眉毛或陰影,唇色及唇彩質感,頭髮顏色和髮型,表情可愛得有些嘴藐藐,有些笑得開懷,就像朋友一樣親切。她甚至把時裝觸覺投放於娃娃身上,親自為每個娃娃搜羅服飾配件,有些從世界各地如歐洲及日韓doll show採購,有些更親自縫製;回到工作室攤開五六百件衫和配飾,連續數天不停mix and match,造型均一絲不苟,慢工出細貨。不論是tweed jacket配牛仔褲,法式娃娃白裙,間條T恤配文青吊帶裙等,無數在街上常見的造型,都可以在她們身上找到親切的氣味。由第一個展覽開始走到現在,娃娃就像我們身邊的人一樣,擁有自己的名字,可能是Mary、Yumiko、Mariさん,有職業有性格,你我他也會有些故事。「我對娃娃沒有一個特定的美學定義,有些眼睛大,有些眼睛小;鍾意串就串,鍾意嘟嘴就嘟嘴,不笑就不笑;可以很可愛,很優雅,也可以很文青。最重要是看到她的人能否跟這娃娃溝通到,得到共鳴。」

隨夢想而安
Ning自小很喜愛洋娃娃,長大後修讀時裝設計,投身傳媒、時裝及創作行業。最後她更成為娃娃收藏家,珍藏如限量版玩偶如初代布製及塑膠椰菜娃娃,以及八十年代風行的Bradley Doll等。她縱橫時裝界多年後,因著一次復活節假期,親手用布製作娃娃,使她毅然於2015年正式投身娃娃創作的藝術領域。所謂無心插柳柳成蔭,她本想透過做娃娃來紓壓,卻意外地受到朋友,以至時裝及美妝品牌所喜愛,慢慢成為一門事業。

然而她認為娃娃帶給她的不只是新的事業,還有用錢都買不到的快樂和滿足感,「當你知道自己每日做的,都是自己喜愛的事,就算辛苦也不會覺得悶,不會放棄。賺到的錢可能不會很多,但可以找回生活中那點讓人開心的感覺,也多了陪伴家人的時間。如果賺到錢但每日不開心,賺來也沒甚意義。」故此現在的Ning選擇以興趣出發,將多年來認識有趣的人和特質,以前做時裝的一些想法,把所有喜愛的都放進超過五百個娃娃裡。「做人處事也一樣,因為喜歡,才可以做下去;不喜歡的話,根本做不下去。目前環境中,繼續做到可以做的就好,不用想得太遠。」今年她要完成兩個大型個展的目標即將達成,但她已急不及待展開下年大計,準備好與她的娃娃向
世界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