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pson X 版主M 在香港漫遊觀察,究竟行不行?

香港生活煩囂緊張,我們每日都為事業與家庭等問題而忙碌打轉,加上疫情反反覆覆的日子,自然過得並不好受。既然看不清前路,想來就只能見步行步;適逢近日「觀察香港」熱潮興起,我們邀來了兩位街頭巡禮者,Sampson(黃宇軒)與IG專頁「香港街道觀察」版主M於街頭共遊,發掘大家不曾看見的另一半「銅鑼灣」,讓你高呼一聲:「城市原來要這樣看!」

Text:Leon Lee
Photo:Oiyan Chan

Sampson = S   版主M = M

Q1. 觀察香港是否只是個短熱潮?

M:我覺得不是,其實香港的每個階段都很值得欣賞。城市的變化速度很快,就像塗鴉也歷經了幾種表達模式的轉變,我想「觀察香港」是一件既有趣又新鮮感不斷的事。

S:我認為「散步」能夠成為香港一種很重要的流行文化,倘若大家熱度不減的話,我想排在「香港音樂」、「香港電影」後面的將會是「香港地方」。希望最終各位在IG上除了看Mirror外,另一樣熱衷的就是周遭的迷人風景。

Q2. 試過用彼此角度去切入觀看城市這回事嗎?

M:我的目光比較易於停留在區域性的整體上,因為Emo塗鴉一般都出現在較顯眼的普通建築或物件上,所以較少針對城市的建築設計本身。話雖如此,但一些很特別的建築我也會看看它們的細節。

S:其實自己一直都有觀察塗鴉,但要很針對Emo類的比較少,始終M的視角很專注於「人們在城市中寫下的字」,我也是自從看了他的IG專頁後,才變得更在意城內一隅的這些牆壁字句。

Q3. 街道建築是一種精心設計,而塗鴉相對隨性,兩者所體現的城市面貌有甚麼不同?

M:我認為塗鴉的隨性,是來自於他們使用箱頭筆來創作這個特性,易於畫上也常被清理。但放眼建築,其實香港也有過「街頭美化計劃」,主要是在一些建築物上以塗鴉作品來增加色彩與活力,所以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存在,而不只是片面地認為是在「搞破壞」。

S:這次共遊最有趣的是,只要把塗鴉與建築放在一起看,便會發現原來普通人也能很輕易地改變這個城市。他們隨意地提筆揮毫,讓本來只有功能性的建築也霎時變得充滿情感。

Q4. 塗鴉是依附著載體的藝術,而城市本身也是一種藝術的延伸,它們該獨立還是拼合來看?

M:我認為兩者都在訴說人與人之間的關心與思量,是同等類型的藝術可以共存。我希望我的讀者能如此看待,甚至在投稿時也不忘關心一下身邊的建築與趣事。

S:我自己會結合來看,因為一個城市的誕生,本來就是由各種軌跡所交織而成。所以塗鴉也是城市的靈魂所在之一;「建築」是構建環境的一環,但其餘一切在這城市上進行的活動,其實都是一種「Active」,可以令香港能夠繼續活著。

Q5. 當我們學懂「觀察」以後,下一步該做的是甚麼?

M:希望各位都能嘗試拍下並分享自己的視野,城市裡頭很多東西都是一瞬即逝的,就算不是分享給我,但只要傳遞出去自然有人吸收,並產生一些感觸和想法,這些都會蔓延開去影響更多人。


S:有許多可能性,其中一種可能是學M開個專頁與大家分享觀察,也可能是把這些觀察化身成一種學術研究的計劃,有系統地展示這些發現。當你用學術角度看待時,自然便會跟這個城市有緊密的連結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