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思韵|封面專訪|慢日子
2025-10-02

在資本主義下,時間的概念在近代已逐漸失去意義,它被塑造為一條線性的、進步的、可量化的軸線,而網路和智能手機創造了一個永不關機的世界,進一步壓縮及攪碎了 時間。然而不知是不是時代真的會輪流轉,新生代對趕頭趕命過日子的生活態度早已嗤之以鼻,他們重新愛上一堆 「不便利」的事物,栽種、黑膠唱片與CCD相機,提醒我們以前日子可以過得不太快。
也許每個人都需要有那麼一件事物,提醒自己把日子慢慢地過,而不是懵然碌手機燒掉時間。蔡思韵(Ceci)指自己袋中一直帶著一本格仔簿,每天都會寫上那一天做過甚 麼事、身處何方,或者任何自己希望記下的事情;這本小簿既是schedule book,也是超級精簡版本的日記。雖然我 們再也回不去木心的從前慢,但年年月月日日,每天都有事可記──沒有一天是甚麼事都沒做便過完一天。

text yui
photo Matt Hui
photo assistant Sunny Sun and Tai Yeung
styling Sum Chan
styling assistant Siu Mei
hair Nick Lam
makeup Will Wong
wardrobe Levi’s

連貓也習慣
自出道以來,Ceci一直都遊走於香港台灣兩地工作,幾乎佔五五比例。數年來不只她本人習慣這樣兩邊走的生活模式,連家中的貓也習慣了她的生活模式,開始適應了主人會偶然不在家一段日子,由其他人來代為照顧。但除了自責未能全天候陪伴毛孩,Ceci會認為生活過得很幸福,因為能夠在不同的地方有一些不同的嘗試。像是最近,她便一直留在台灣高雄拍劇。
「是一部有年代感的劇,叫作《微醺大飯店》。這個角色和以往我所演的都很不一樣,對我來說是個新挑戰。我自己本身很喜歡有舊年代感覺的戲,而這部劇美術各方面都很美,整體拍得挺開心、挺好玩的。接下來要開始宣傳《泥娃娃》,另外還要準備去韓國拍一部電影,大概是年尾的事,總之接下來兩個月會很忙碌。」在開始變得忙碌之前,Ceci亦偷得浮生半日閑。由於台灣拍攝不似香港般緊湊,而且有充足時間作前期準備,所以她有時間可以四處走走。「高雄可以玩的地方不多,但就可以四處看看,去逛一下那些文創園區或者吃東西。高雄很多好吃的在那裡,又便宜。然後就吃了很多地道的美食,都不錯。」
在一個地方留得愈久,愈會不自覺用了別人的語言去思考。Ceci在台灣升讀大學,曾在當地居住七年,因此對台灣生活可以說是已經駕輕就熟,國語也是十分流利。不過港台兩邊跑,有時難免語言混亂。她表示,自己最初出道的時候,常常會發生蝦碌事情。「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Ceci笑言:「我剛回香港,即是我剛剛出演《短暫的婚姻》的時候,當時我的廣東話講得不純正的,我自己也覺得很奇怪,因為我明明是香港人。可能因為那時候剛好留在台灣,住了一段長的時間,所以不知為何轉換不了channel,講廣東話極奇怪,會無端端帶著些口音。但是後來算是習慣了,現在廣東話和國語都可以流利表達及轉換。還有不知是潛移默化還是甚麼,偶爾就是會說話突然變得好文雅,講廣東話但卻用了書面語,是很斯文的,好搞笑。」


學驅魔人做拱橋
Ceci本次返港也為新作《泥娃娃》做宣傳,是她初次擔綱鬼片女主角。雖然以往她都有出演過《返校》和《失衡凶間之罪與殺》,但兩片的神鬼元素不算很多。然而她本人其實很怕鬼片,幾乎完全不看鬼片,甚至在接拍《泥娃娃》前也相當猶豫,一度因為怕鬼而不敢接,最後卻因為難抵這次種種誘惑點頭答應——不但可以跟自己很欣賞的楊祐寧共演,還可以挑戰從未試過的角色。
「這個角色是一名孕婦,也是一名妻子,很多在表演上的挑戰是超愈我以前的幅度。除了要演到恐怖的感覺,在動作上面、在肢體上都有很多的挑戰。」配合故事劇情,Ceci在片中要做拱橋的動作;乍聽好像不算很難,但難就難在除了做朝天屈身做拱橋動作,她更要靠自己發力從拱橋動作站起來,核心肌肉少點力氣都做不到。「全程靠自己,沒吊威也,靠自己做拱橋,再靠自己上來那種。像那部《驅魔人》,也是這樣倒轉過來做拱橋。那一幕我側拍私下傳給經理人,她以為我有吊威也,後來知道沒有威也時超驚訝。」
她坦言自己再看電影預告亦覺恐怖,笑言:「好險就是我知道劇情發生甚麼事,所以就有心理準備沒那麼害怕。」事後回顧,自己只覺這次《泥娃娃》的拍攝好玩大於害怕。「我覺得演鬼片可以再放鬆一點。就是有時候,例如說她有點……我們所謂中邪了的情況,就是說『鬼上身』。所以其實那一刻要演的時候,其實不是演自己了嘛,已經是演一個我們大家都未知可以有甚麼的情況。但其實是可以任我自由創作去發揮了,因為沒有reference嘛,就是你不會知道上身之後你會變成怎樣的。因此當中自由的空間幅度很大,可以任我發揮。甚至玩著玩著就已經太high了,已經完全顧不著容貌包袱那些事,完全是覺得很好玩,愈恐怖愈好。」

不會有一天是沒事做
自從有了Threads,不少藝人都紛紛從Instagram轉會,在上面活躍起來。Ceci其實不常更新社交媒體,Instagram大部分更新都與工作相關。Ceci指,自己從來不屬於IG people,如果那期需要拍戲,她可以一整個月一個帖文都不出;而如果不在拍攝期間,和朋友出去玩的話,她也不愛發帖,因為自己希望專注於玩樂。「我覺得我會更加享受當下,去玩時我會專心和朋友enjoy那個moment。所以我不會很即時地在網絡上分享我的動態,我覺得我更加享受那個開心、玩樂的當下。」她直指,自己大多出於記錄心態去使用社交媒體。「IG就似相簿般的一樣,我可能過多半年之後再看,知道某月去了迪士尼、某月去了台灣,某月拍戲之餘還去了哪裡參觀……是我的一種生活記錄。我比較喜歡先enjoy當下。」
至於Threads就更加無壓力,她不需要擔憂沒有相片可分享,純粹把平台當成一個生活小念頭的收集處。「有時候突然想起一些事,覺得『咦,幾得意』,又或者今天在街上遇到一個情況,覺得挺值得寫下來。我覺得有點當作是寫日記。譬如說我跟鍾雪交換日記,我就要花點時間坐下來寫一篇日記給她。但是用Threads的話就是兩句就搞定了。我就覺得記錄下來那天發生了一些趣事,想分享的,就擺在那裡,就可以順便跟大家分享了。」

此外Ceci還有寫schedule book的習慣,比起用手機紀錄一切,她更愛用手寫的方式,用鉛芯筆一筆一劃、一格接一格寫下自己每日做過的事。「寫錯了的話,就擦走再寫囉。」她續道:「我很執著於手寫,把字寫得整整齊齊,是一個儀式感。很享受這個紀錄,紀錄生活的儀式感。」就算是過去了的日子,她也會補回紀錄。「看過的電影,我都會寫個戲名上去。可能我未必有那麼多時間和心力每天寫篇日記,但我會大概寫下自己每天要做些甚麼。就算那天沒有做任何所謂有意義的事,我都會寫上做功課、做家務;沒有出門的話只在家裡收拾,收拾一下房間,我就會寫執屋日。」在格仔簿上字字句句過日子,這些紀錄可能聽上去沒甚麼意義。「但對我來說都是一些紀錄,可能累積下來就是另一種意義。」

30歲維他命水溶片
不難看出Ceci是一個喜歡用文字表達自己的人,今年她甚至與鍾雪瑩「交換日記」,在書展推出了《種菜日記》,紀錄了兩人29到30歲間的「對話」。29+1對女生來說,往往是一道坎,那些社會與自我期望突然一起蜂擁而至,對你的人生做出靈魂拷問。Ceci回想自己29歲也有年齡焦慮,那些情緒也有呈現在她與鍾雪瑩的對話中。「鍾雪瑩都有笑我,寫道:『哈,小姐,你又在說30了。』」她表示:「就覺得這個字頭的改變,好像象徵著……是不是女孩子,尤其是女演員,是不是都會面對一些年齡的焦慮、工作的焦慮、角色的焦慮,會有這些想法的。但一旦渡過了30歲,又覺得一切好像都差不多沒改變。反而是有一件事,我覺得反而是開心了。」
「當我踏入30歲,甚至現在31歲,我更加知道自己是誰了,更加不會想太多一些自己不需要去想的事。其實那些焦慮是自己給自己的,我覺得更加清楚自己是誰,令到我更加有自信,所以我變得開心了。」每一個女生在30歲,都會經歷一次把維他命水溶片丟進水裡的經歷,不管用哪些方法都好,那些焦慮思緒會「Sa」一聲在水裡散開,由激烈到不動聲色。「因為我覺得轉變本身這件事就會帶來一種,因為是新的嘛,轉變是新的,本身就會帶來不安全感、帶來一些陣痛。但是這些是必須要經歷的過程,然後當你過了之後,你就會得到一杯很有維他命的一杯水。」

「年紀紀大了之後可能會多了一些歲月的痕跡,可能多了幾條小皺紋甚麼的,肯定會變得有些不同。但是總括來講呢,我反而覺得自己變得來越好看,因為那個好看是來自於自己更加開心和自信,變成大人並不可怕。」變成大人並不可怕,說出這句話是一件勇敢的事情。有時大人只知道期望,又或者回應某些社會期望,而忘記了生活本來就是自己的事。「長大之後發現,其實是想多了。其實最重要都是自己的感受和自己覺得怎樣是最自在、最舒服,跟隨自己的節奏,每個人的節奏都不同。」

為自己打開一道門
如今Ceci出道第九年,回望自己的職業生涯,其實也有不少感觸。她自覺自己自22歲出演《短暫的婚姻》,到24歲憑《幻愛》獲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作為演員的起步一直都順風順水。但順遂的人生反而一度令她陷入迷茫當中:「我當時真的是太無知了,也太幼稚了。我覺得自己較年輕時,並不理解這個世界發生了甚麼事。當然我演的時候是很努力去演好它,但是我會不理解,原來這些機會是如此重要和珍貴的;過了那幾年之後,當然也有拍一些其他的作品,例如《濁水漂流》、《燈火闌珊》等,都是一些配角角色。我發現,原來可以演女主角是這麼難的。」不過她也強調:「當然我很慶幸那時候我沒有怠慢,當然我也是很用心、很用功去做,但是回過頭來我才知道,原來是這麼寶貴。」


以往受訪,Ceci曾言自己不擔心自己被定型為文藝電影的女演員。但現在她卻擔心,自己的角色開始被外間定型。「我中間是經歷了幾年角色定型的瓶頸位。過去那幾年,我很多都是演一些很斯文的角色,例如社工、律師,就會想起Ceci,在角色的類型上好像已經被定型了。但我開始發現我要打破它了。要打破這個形象,我才有機會嘗試更多不同類型的角色,所以我很努力地嘗試去開這個鎖、開這個門。」
談到改變,包括《泥娃娃》與正在拍攝的新劇《微醺大飯店》,兩部作品對Ceci來說都是一次改變觀眾印象的嘗試。「《微》的角色是一個比較有個性的女人,會周旋在不同男人與感情當中,而我自己本身演慣的是比較純情、簡單的角色。所以這次就覺得很特別,需要表現得比較嫵媚一些、比較有女人味一些,這樣我覺得又蠻好玩的,所以其實是開始有機會嘗試更多不同類型的角色了。
Ceci又表示,目前的自己甚麼都想試,武打題材也願意試。「直到我試到覺得再也想不出甚麼新花樣為止,看看這個世界還有甚麼新的東西可以嘗試。」看來她的格仔簿,將會愈來愈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