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祐暢 劇照就如街拍紀錄

同樣是攝影機器,不一樣的感覺。
九十後劇照師梁祐暢(Joseph),近十年在片場長大,
由機器組再影劇照,
拍下《風再起時》的年代情懷,
刻畫《幻愛》下的寫實愛意,
就像街拍一樣,劇照師就是電影拍攝現場的紀錄者。

Text.Nic Wong
photo.Bowy Chan(portrait)、映遊舊戲(IG:@throwbackhkfilmstory

片場的第四部機

梁祐暢是「九十後」電影新世代,但他早在讀書時候經已進入片場,擔任機器組、攝影部學徒,19歲入行,第一部是參與2012年《八星抱喜》,後來升做助手,擔任不少電影的B機攝影師。「至於第一次影劇照,必須多謝翁子光導演給我機會做《風再起時》的劇照師。」片場打滾一段時間,早知劇照是甚麼,平時他亦喜歡影相,但沒有人教過他,或者叫他怎樣影,直至《風再起時》監製及導演問他有否興趣幫手,便無師自通地開始影劇照的第一次。

《風再起時》至今上映無期,暫時能夠得知這部電影的氛圍,只得他的劇照。「電影在內地拍了三個多月,我所影的劇照,足足打爆了兩隻hard disk。」難得的第一次,他做足了準備,電影講述四大探長的故事,呈現當時的香港,於是他看了很多何藩及法國攝影師Marc Riboud拍攝舊中國及香港的相片。「電影場景做得很逼真,我經常想像如果自己是那個年代的攝影師,在街上看到那些情境,究竟會怎樣拍下來呢?」

訪問中他多番強調,劇照師是現場的紀錄者。「有些人覺得劇照師這個崗位可以不存在,甚至有人覺得capture畫面就可以變成劇照。我明白別人為何這樣想,但硬照與片段的最大分別是,畫面片段需要劇情支持及剪接,但硬照是二維畫面,一張相就能表達感受。」

單憑相片來說故事,他說自己前期準備充足,一定要預先看劇本,甚至現場參與演員排練,相信有助建立彼此的信任。更重要是,他在片場會提早選好拍攝位置。「我會刻意避開攝影機的位置,將自己視作第二部機,好似《風再起時》用上三部機,我就當自己是第四部機,否則站在攝影機旁邊的話,不如直接用攝影機的相片cap screen更好了,何必找人去影劇照?」這個想法,逼使他每個shot都要思考如何拍攝。

記錄真實一刻

「每每經過一場戲、一個take,都要等別人擺好機位,我再去找位置,不會與攝影師用同一位置。(問:位置不是最好的一個?)我不認同。我的想法是,影劇照就似街拍,當導演、演員、所有工作人員都相信那個事情是真實,記下演員那個時刻,而影劇照也一樣,我視之為街拍,將那一刻發生的東西紀錄下來,所以沒有甚麼光線最漂亮,影劇照卻是因應那個存在空間,從而發揮
出來。」

劇照不服務於大銀幕上,反而是宣傳之用,聽說有劇照師為了拍下完美照片,不時跟拍攝人員有衝突。「的確如此。可能是我固執,加上自己在片場有經驗,當我看到攝影機,就知道他們會拍到甚麼位置,基本上我預計得到不會穿崩。試過有工作人員質疑我站在某些位置有問題,但我認為不影響拍攝的話,一於少理。」他甚至提到,拍攝《幻愛》時欣欣(蔡思韵)所住的公屋,由於單位很細,他在場set了相機,然後躲在床底按掣遙距拍攝。「未試過穿崩,如果穿崩的話再說啦!」

三成薪金但滿足

影過《風再起時》及《幻愛》的劇照,兩部電影題材背景不一樣,他卻覺得感覺相似。「《風再起時》是年代片,《幻愛》是寫實,但兩者相似,我都是透過劇照來記錄現場發生的事。」他不只一次提到自己懶惰,拍攝時用自動模式,不喜歡crop相,後期時間亦不多,交相速度頗快,當日影完晚上即可交貨。「記得《幻愛》有日拍沙田隧道那場戲,美術Albert說我的相片不錯,略嫌『味精』濃了少許,後期似乎太多,但我其實沒有,一切只是拍攝現場情況……哈哈!」

過去香港出產不少知名男劇照師,現今一代似乎女性居多,他笑言我們要做女劇照師專題的話,足夠我們做至少兩期。「其實不只劇照師,片場也有很多女性入行,遍布攝影部、燈光部、製片部等。」他坦言,機器組與劇照師的人工差天共地,前者可能是後者的三倍人工。「我做劇照師,只為了快樂與否,或者與導演是否合拍,能夠拍到自己喜歡的相片,足以彌補人工以外的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