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水南音✕爵士樂《1014》|專訪團隊鄧樹榮、阮兆輝、朱肇階、林愷鈴:相隔一個太平洋的雙胞

地水南音始於中國清末,爵士樂則始於十九世紀末,兩種音樂分別出 於中美南部,卻相隔一個太平洋,彷彿後天的雙胞,有著許多相似之 處。它們在草根文化的襁褓之中誕生,在低下階層聚集的場所被傳 頌,也作為一種特別講故事方式,讓自身的歷史不致消亡於人類這場大雨。

由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呈獻首屆香港演藝博覽致力促進多元藝術發展,與各大國際藝術機構合,本年其中一個焦點節目是 《1014》,群集橫跨幾代創作者,包括神檯級導演鄧樹榮、粵劇泰斗 阮兆輝、音樂總監朱肇階、爵士新人林愷鈴等,眾人嘗試結合地水南 音及爵士樂,更將這種訴說「過去」音樂轉化解構。

text yui
photo courtesy of HKPAX

1014地水南音 X 爵士樂
日期:10月14日 (周一) 、15日 (周二)
時間:晚上8時正
場地: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https://www.hkpax.org.hk/tc/programme/co-creation-1014

地水南音與爵士樂

「藝術貴在嘗試。我的道路亦是如此的走過 來。」鄧樹榮以往的作品一直擅於融匯傳統與當 代的獨特性,這次《1014》是爵士樂加地水南音 的說唱音樂會,更是貫徹他一向的藝術原則「爵 士樂與地水南音二者雖有結構,但容許高度的即 興,活潑而具生命力。爵士樂一直發展壯大,已 成世界音樂的主要形式。過去十年間,香港湧現 了一批高水平的年輕爵士樂手。而地水南音在 二十世紀初至中葉曾盛行於廣東及港澳,但一度 式微,近年在香港雖有復甦跡象,可年輕的從業 員仍屬少數。我希望這個作品能在我設計的劇場 框架下擦出火花,做到世界與香港,年長與年輕 的跨界交融。」《1014》副題「道出人類對未 來的渴望與質疑」,是為故事點題。「一對夫婦 為了彌補感情上的傷痕而訴諸於科技的幫助。但 縱使科技蒸蒸日上,亦卻危機處處。它是否真的 能全方位地幫上忙,還看人類為何使用這門技術。」

對話與聯婚

既要呈現兩種音樂的質地,又要完整表達故事, 同時又不能缺失趣味性——這一回音樂總監的工 作可不容易當,頗具挑戰性。幸而朱肇階一向對 本地香港爵士樂圈有深入研究,更曾師從著名爵 士鋼琴家George Russell Jr.、Tim Ray、Kenny Wer ner以及資深詞曲作家Sarah Brindell、 Jimmy Kachulis和Pat Pattison的門下。以往他 一直致力於由爵士底蘊出發,嘗試探索各種前衛 風格:「南音、爵士樂都是富有歷史、藝術性的 音樂,博大精深,需要花上一定時間,才能欣賞 及理解箇中的奧妙。在這個『即食文化』當道的 世代中,持續地吸納認真的觀眾有難度。」朱肇 階形容將兩種音樂結合既是進行對話,也是一場 婚姻:「於我來說,就是兩個角色按著劇情的匯 聚。所以,實際操作就是當兩個角色的敘事模式 交替、進行對話的時候,兩種音樂便有結合的可 能。我認為要將兩個不同、各有千秋的音樂種類 結合,在我看來有點像『婚姻』一樣,兩個有自 己的聲音和風格的獨立體系走在一起,磨合中形 成的對比及交流也是一種『結合』。」

photo:RhapsoArts Management Limited
photo:RhapsoArts Management Limited

紅褲仔與新生代

《1014》的另一巧思是表演者的人選。一邊是戲 曲泰斗,另一邊是爵士女伶;一邊是老前輩,另 一邊是超新星;一邊是傳統藝術的「紅褲仔」, 另一邊是演藝多棲新生代——阮兆輝與林愷鈴本 身的對比已經相當引人入勝。阮兆輝坦言對爵士 樂的了解並不深入,然而在他出道之時,因為有 所謂「跳舞粵曲」和「精神音樂」的出現,所以 他對色士風、爵士鼓等樂器並不陌生。「我對爵 士音樂的唱法與構造並不理解,因為我從未去研 究跟學習。但我不抗拒爵士音樂。這次就是一種 音樂的溝通,不是一種抗拒,亦不是取代,看看 能否融合起來一同表演。」林愷鈴對地水南音的 認識,則是源於鄧樹榮與阮兆輝於一年前的劇作 《老人與他的海》。「阮兆輝老師用南音演活海 明威《老人與海》中捕魚一段戲,令我對南音 有好深印象的地方。原來在南音之中,講故事是 非常之重要,它是一種類似說話、會獨白的音樂 流派,是簡約的、故事性的,與爵士樂的強調變 化、旋律複雜性相當不同。」

除了《老人與他的海》,阮兆輝以往也曾與張敬 軒合作過混合南音及粵語流行曲的《魂遊記》, 與這次《1014》的工作類似,把傳統藝術要融 入現代語境。「逢是傳統表演藝術都希望現代人 明白欣賞,但未必能夠做得到。所有它必須去跟 現代表演藝術融合,但這個融合絕對不是要去取 代。如果傳統藝術能夠隨時被取代,意味著它是 站不住腳,那麼就無謂保留。現在這個融合的意 義是在於,傳統藝術可以跟一個現代藝術一同表 演,吸引更多本來只認識現代藝術的觀眾。」 他續說:「不是非得要將傳統藝術推及到更遠。 亦不是要去創造新歷史。我認為傳統藝術的任 務不是要去創新,而是要去保留、去刷新。如果 創新到不是原本的面貌,基本上就就不是那種藝 術。」

小眾與小眾

像鄧樹榮提及的,近年爵士樂有一批新血加入,而地水南音也有 復甦的跡象。阮兆輝指兩種音樂都被小眾的樂迷認識及欣賞: 「兩種小眾的結合,好可能就是一個擦出新火花的原因。」縱然 有《1014》這樣的項目,但面復興或普及的工作,仍面對不少挑 戰。林愷鈴以爵士樂界為例,點出自己作為新人、作為創作者的挑 戰:「爵士樂本質上是一個比較複雜的音樂流派,未必能夠像流行 曲一樣,打造出很抓耳很入腦的旋律,能夠容易做到與不同背景的 聽眾產生聯繫。當然近年都有一些創作人如Laufey那樣,利用爵士 樂的元素去融入流行曲。作為一個音樂人,作為這年代的年輕人, 也好希望能夠做到這件事,就是把爵士樂一些個性加入在創作裡 頭,讓它變得更大眾化更入屋。這是我現在最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