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愷鈴 青春抗疫物語

武漢肺炎無聲無色來襲,沙士恐慌重現,慘淡市況歷歷在目,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2003年,當年只得3歲的林愷鈴(Ashley),對沙士毫無印象,今次是第一次經歷「疫情」,她這一代年輕人很擔心,也很怕死。

今個月才踏入20歲,正值青春之黃金年代,風華正茂,自然不想死,尚有很多很多事情未做:初踏娛樂圈不久、讀大學建築系只是一年多、還未拍過拖……

停課期間,她沒有停學,除了大學日常的視像學習,她還不斷看書、學結他、反思人生。

誰說青春不枉過?她沒有,從來都沒有。

就看看Ashley這位小妮子在疫境下如何保持樂觀積極,訴說她這一代的青春抗疫物語。

Text︱Nic Wong.Styling︱Sum Chan assisted by Calvin Wong.Photo︱Michael Wong.Hair︱Lobo Chung@Salon De Lotus.Makeup︱Zoey Chin@Zoey Chin Beauty︱Wardrobe︱DIOR

19+1的恐懼

攝影棚再次遇見Ashley。甫見面,她提到上一次見面是兩年前,那次《JET》2018年9月號,是她人生的第一個雜誌封面。兩年不見,她竟說如今恐懼多於一切。「就像我18歲拍人生第一個封面,直到今個月即將踏入20歲,這兩年慢慢感受成年人的生活,慢慢發現知道愈多的時候,自己本來知道的,實在太少,難免有種恐懼的感覺。」

重拾20歲的記憶,你我彷彿是上一世(紀)的時候,難以回想青蔥歲月在做甚麼。她卻感歎,時間過得太快。「通常女生說29歲踏入30歲,有個很大的跨度,但我不知為何,現正處於19歲進入20歲的時期,經已感受到這個很大的跨度。改為2字頭,真的要長大了,很多東西要為自己做決定、承擔。害怕,是我現在最大的感受。」不禁說句,少女你太年輕了。

害怕的,還有死亡。「我相信像我這一代沒有經歷過沙士的年輕人,今次很恐慌,第一次經歷到,社會甚麼都停下了,不用上學,街上沒有人。最近有個同學告訴我,某天晚上覺得自己喉嚨痛,極可能是心理作用,但為何整天都沒事,突然晚上卻喉嚨痛?此時,她擔心自己會否傳染家人,接著便躺下哭起來,心想如果20歲死了怎麼辦……」我立即建議,Ashley不妨請朋友吃吃檸檬,鮮榨一杯檸檬汁,吸收多點維他命C,既可增強免疫力亦能定驚。

生活,還是要繼續過。Ashley坦言這一陣子「被逼」留在家中,朋友胡思亂想,她就靜下來反省自己。「停課頭幾日,我本來覺得可以抖一抖,宅在家中甚麼都不做,感覺很舒服。到了第三日,開始覺得自己好似太懶惰、太頹廢,就接受不了這樣的自己。到了這個狀態,整個人愈來愈負面,要找些事情來做。」

看書與放電

於是乎,她拿起書本看看,並訴說她那從小開始的閱讀路。「我看書的歷程很好笑,真的要分享一下。」看書,真的好笑嗎?「小時候我不喜歡看書,只喜歡唱歌,直到12歲生日,我家中工人姐姐買了《Percy Jackson》小說系列給我看。說真的,它們不是很有營養的書,卻吸引了我,無論做甚麼事都會繼續看,甚至上課時忍不住看書被老師發現收書,還要打電話回家告訴家長。從那時開始,我便養成了閱讀習慣,後來讀中學選了很多文學科目,慢慢接觸到很多有營養的書,讓我更喜歡看書。偏偏讀上大學後,我主要看與建築科目有關的書,卻少了點閱讀的樂趣。

「直至疫情開始,我就想看一些與人生有關的書,例如德國小說家所寫的《香水》(Perfume)。主角是一個古怪的人,具有靈敏的嗅覺,同時也是一名殺人犯,文筆雖是平鋪直述地白描,當中卻包含很多哲學及揭露人性的地方,很沉重,結果我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後來轉看一些詩詞,但看了一陣又放下,最後看了一些Chick Lit(輕小說),女生角度出發,輕鬆的,能看到人生美好的一面,從中慢慢得到一些正能量,很容易投入其中。我正在看《Devil Wears Prada》的續集《Revenge Wears Prada》,這時候真的需要輕鬆開心一點,哈哈。」

Ashley向來被譽為「最強星二代」,琴棋書畫騎射無所不精。礙於疫情被困在家中,她笑說自己經常要放電,所以趁著外出學習結他的機會,順道到空曠地方走一走。「雖說不要出街,但我與某些朋友見面之後,真的好像充了電一樣,所以有天我與朋友到偏遠的地方吃飯,心情隨即好了很多。」她語重心長地說著,人始終是群體動物,真的需要人與人之間的見面,但呼籲大家緊記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她還好像發現新事物一樣,看到街上的人全都戴上口罩,讓她非常感動。「人人都很守規矩,很有意識,很感動、很團結、很乖!」

學習放低自己

剛才談到兩年前的人生初次訪問,當時Ashley準備入讀香港大學建築系,信心滿滿地迎接這個早在中學一年級所訂立的目標。兩年匆匆過去,「最強星二代」終於感受到現實殘酷。「最大感受有兩樣。第一,我發現自己要學習如何與人溝通。人際交往能力在任何行業同樣需要,讀建築不能自己躲在studio狂畫狂做;第二,我發現從事藝術、寫作及創作的人,可能有種自傲的感覺,自以為所做出來的東西特別好,當然我也是一樣,難以避免,但慢慢要學懂放低自尊、驕傲,才可以向老師及同學學習。」

以上出自一名20歲女生的口中,大概這兩年Ashley經歷了不少批評及難題。她坦言,目前還未感受到做建築師的滿足感,卻深感距離成為一名建築師,路太遙遠。「現在讀建築比未讀之前更迷惘,愈讀愈多,愈發現自己實在有太多東西不懂得,更多恐懼。其實,不只建築上,就像人生也一樣。」難怪訪問一開始就分享,她這兩年的最大感受是,恐懼。

「我有個弊病是,很難滿足於自己,我對自己的要求比較高,所以每達到一個目標,就會看著下一個目標,從來不會讓自己停下來,卻不覺得現今自己做得不錯,這是一個極端,未必好事。」

大學教育對她最大的改變,在於野心與滿足之間。「何時要去妥協,還是堅持自己,但我覺得成長就是在不同極端之下拿取平衡,拿取最適合自己的一件事。我的成長過程就是要將我的固執,以及學懂如何與其他人相處作平衡。其實一名好的建築師也是這樣,倘若設計出一件忽略了人性的建築,最後人們進入了那個建築,同樣也會忽略了這個建築。」

緣份沒了又如何

常說的大學五件事(讀書、住hall、拍拖、上莊、兼職),對Ashley這名不一樣的大學生,當然不適用。「當中我應該只有讀書及兼職吧。我知道自己不是經歷身邊同學所經歷的大學生活,這樣我都有反省過好一陣子,會否錯過了甚麼?到底是否應該住hall、玩dem beat等經歷其他同學的大學生活呢?不過,我不是一個很善於交際的人,深信班上有不少同學都不認識我,也覺得還是不要逼迫自己。每個人的大學生活也不一樣,我覺得這四年過得開心、過得充實就夠了。」不只大學生活,每個人每段路都沒有指定的方程式,尤其是香港人。活得健康,平安喜樂,就好。

說穿了,她瘋狂反思的背後,發現還是放諸上天,相信緣份比較好。對愛情,對人生,對前路,也是隨緣。「我身邊的同學慢慢開始有自己的love life,少了很多時間陪伴我,有時覺得,我是否都要去找一個男朋友呢?但我又覺得,如果只想找一個人去填補自己的時間,不如將時間放在自己喜歡做的事吧。有緣人應該自自然然地遇上,卻不是主動尋覓這個人,然後去配合他。

「有時候,順著事情發展,隨遇而安,不去多想吧。因為想與不想,時間一樣會流逝,事情都會轉變,所以我沒有特別去思考將來。何況,我相信緣份,要認識始終都會認識,不認識就不認識,就算與別人做朋友,到了某個時刻,如果他/她飄開了,就是緣份沒了,我覺得這樣看一件事,就會開心一點。」

看待冠狀病毒,可能也是一樣。做好防疫措施,它還是要來的話,就沒法子。否則某個時刻,牠/它飄開了,不就是緣份沒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