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快不破老而堅 喬靖夫

喬靖夫是《功夫傳奇》的常客,也是菲律賓魔杖的高手,偏偏過去《功夫傳奇》系列都未有帶他到菲律賓尋根探源。今年,他終於有機會前往「魔杖發源地」宿霧,深造自己浸淫已久的武術,同時又到日本學習古流劍術,發現刀劍棍兵器步法同出一轍。

Text.Nic Wong
Photo.Bowy Chan

宿霧尋根之旅

喬靖夫(喬大)與《功夫傳奇》這個組合毫不陌生,但他坦言,過去好幾輯都是學習陌生的武術,今次開正他那一瓣,更有份擔任資料搜集、聯絡。「從2012年起,每年我都會至少去菲律賓一次,與我所屬的門派Kalis掌門或總教練練習。」他的門派主要在馬尼拉,但今次他卻有機會到「魔杖發源地」宿霧。「之前我很少去這裡,對上一次已是2004年打世界賽,當時是學了一年後膽粗粗到當地比賽,今次再去訪尋宿霧武術,當然得益比之前更多。」

歷練經年,喬大坦言菲律賓武術的傳統起源歷史並不詳細,大抵是當地在過去幾百年都是殖民統治,沒有好好保存武術的歷史。「近代人將歷史追溯到西班牙殖民者所帶來的歐洲刀劍術,最初應該是刀術,後來藤棍比較便宜,練習上較易找到,所以轉化為短棍術,久而久之發展至另一種技術,但我所學的那一派比較保留刀術的歷史,揮棍如刀,著重攻擊。」


來到宿霧及馬尼拉,喬大深深體會到很多老師傅對武術的終身奉獻。「很多年過七十歲的師傅,將一生奉獻給武術,好像練到入骨,即使行動不便,身體不好,依然按捺不住要耍棍,可見戰士靈魂就在心中;另一名七十多歲的師傅,耍棍很快,步法也很輕盈,後來才知道原來他的麒麟骹(髖部)受傷後經已換了金屬,卻完全看不出來,非常厲害。」


接觸不同師傅後,他發現各個門派互有長短。「有些擅於長距離,有些熟悉短距離及短棍,甚至將一些拳擊招式加入魔杖,每一種風格,背後各有原因,卻與一個個師傅的體格、性格、特質有關。其實沒有一種門派或風格能夠適合所有人,而每個人練武時都有個尋找的歷程,有時找對,有時找錯,了解更多不同方面,再融合成為屬於自己的東西。」


除了菲律賓外,今次喬大亦到了日本學習古流劍術。「過去學過四呎長的雙手長棍,與日本刀長度差不多,今次是個深造的好機會。練習下去,我發現概念上有點相似,有時使用鈍器或短棍,要用大動作或拉弓來產生力量,但用刀的話,本身刀鋒有威力,更短距離、更細位置就可擊中對手,這樣講求身體協調,必須運用傳統武術核心——丹田來發力。平日練菲律賓武術時,較少著重這方面,這次重新喚醒忘記了的肌肉,整個過程很滿足。」


回顧兩地民族文化,他直言菲律賓跟日本的差異頗大。「菲律賓隨性一點,沒有道袍,只穿T-shirt,場所也很隨意,有時穿拖鞋甚至赤腳都可以照練照打,加上魔杖之所以叫魔杖,就是風格很注重創造性,連續快速地成為一個flow;相反,日本武術的訓練方式比較嚴謹,對發動尺寸要求高,練習時也有很多禮法,例如要穿道袍等等。」回想菲律賓武術源於民間抗爭,在叢林中不會穿盔甲,日本則是戰場武術。或許,終有一日香港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種傳奇功夫了!

學功夫如何自衛?

「多數學習自衛術的人,希望短時間內掌握,配合他們並非運動員或武術家的身體條件下,都有保護自己的能力。我覺得不能教一個招式,而是從一些概念或習慣出發,在突發的情況下做到反應。總括來說,自衛術只是危急情況下能夠增加自保的機會。其中步法是很重要的技能,記住菲律賓的三角步,並非直線退後,對方持鈍器攻擊的話,通常會直衝,力量頗大,當三角步斜走到另一邊,不斷向不同方位走,所以要練習斜線向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