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經濟助理講師阮穎嫻:能制裁不公義的只有消費者

 大半年一路走來,香港人展現無比的韌性,在各個領域都掀起程度不一的「革命」,遊行示威以外,「黃色經濟圈」更是「和理非」抗爭中的重中之重,以圖重奪香港人的自由市場。在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任職助理講師的阮穎嫻(Vera),近月不停撰文分析、評論箇中現象,雖立場鮮明,在學術論證方面卻有根有據。她說:「學術界不講政見,只講數據、證據,以及客觀細節,沒有甚麼事情需要避而不談。」這位非常政經女子,果然非同一般。

TEXT : Timothy Lo
Photo : Bowy Chan

早在「反修例」運動前,Vera分析經濟的文章已散見於不同報章和媒體,不少直接針砭時事,評論醫療、房屋等政策,她亦不時出席網台節目,與各時事評論人討論局勢。當部分學者大多希望避免公開政治立場,她卻毫不畏懼發言:「我認為公開發聲是學者責任,試想像社會爆發大型傳染病,你總會希望傳染病學家能提供專業意見;如今社會病了,大概我們也會想有人站出來做研究,並分析當中的千頭萬緒。」她亦坦言,自己不曾承受任何壓力,校方亦未曾阻止或勸喻她不要發表政見:「本想感謝港大沒有干預我的言論,但想深一層,學術自由、思想自由乃是學術機構必須抱持的基本原則,因此也不需要太過感恩了。」


對Vera而言,所謂的「發表政見」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學術觀察:「無論社會怎樣變,這些都是單純的現象,我們只是就著這些改變做出相對應的分析而已。」與此同時,她亦強調學術專業並非如部分「藍絲」所說的煽動示威:「學術界不講政見,只講數據、證據,以及客觀細節,沒有甚麼事情需要避而不談,但卻不會鼓吹某一方面的政治立場。我在媒體公開發表政見,與我在學術期刊撰寫論文,其實完全是兩回事。同事們討論社會現況,也是引用不同的論述詮釋自己的觀點與角度。」


民主與經濟的相互關聯
近期Vera談論較多的,自然是「黃色經濟圈」的理論和意義:「在我看來,『黃色經濟圈』其實是用價值和論述去包裝的市場行為。市民因為政府的政策經歷突如其來的價值觀轉變,這種改變轉化成消費行為,他們願意用金錢去支持民主自由,而商舖亦以民主自由作為招徠。因此這是市場主導多於政治主導,只是恰巧他們的供求都在政治理念上而已。」嘗試將視野拉闊點講,自由市場是否有一個既定機制,去制衡一些不公正、不公義的事情?Vera則解釋:「市場從來都是中性的,它並不會分辨哪些商舖、商人是否不公義,永遠能夠知道這件事情的都是消費者,他們能透過選擇和消費行為,讓市場反映自己的喜好和意願。因此,市場能制衡不公義之說,並不成立。」因為能夠制裁不公的,從來都是香港人本身。


「黃色經濟圈」作為日常抗爭手段,不免讓人反思民主與經濟的相互關係,坊間甚至出現一個說法,指「幫襯『黃店』即是『用錢投票』」。Vera卻覺得要釐清「消費」與「投票」的概念:「其中一個最簡單驗證民主的準則,是每一個人,不論階級、性別、年齡,均有平等的政治權利,不少人將此與『一人一票』劃上等號;但在商業市場上,不同的消費者卻永遠不會擁有平等的權力,只因當你擁有的金錢愈多,擁有的權力便愈大。」而且,消費從來都是個人抉擇,但投票不是:「在市場上,從來沒有人逼迫你一定要買甚麼,不買甚麼;但在民主社會中,所有議題都是集體決定,若你是少數,也需要接受捆綁式的結果。」將抗爭融入日常,首先要「狂做嘢狂讀書」,了解每個行動的原因,才算真正覺醒。


制度才是根本
經濟和民主,從來都是分別矗立的樑柱,後者保證一個穩定、予人信心的營商環境;前者則與民主發展有顯著關聯。但套入香港現況和一國兩制,卻非如此:「香港從來都是混合政體,半獨裁卻能投票。這個地方的本身優勢在於有別中國的制度,同時了解大陸又能融入世界,雙方對香港都有信心;因此我們總能順著環球政治形勢從中獲利,中國需要香港這雙『白手套』,為其處理上市、外匯等事宜。」但因反修例風波爆發,半獨裁半民主政制的不穩定性終於動搖社會,雙方持續拉鋸,均想香港拉進各自一方的制度中。Vera更斷言:「現況如此,責任全在政府身上。政治對經濟環境的影響遠比我們想像的要大,不僅國際評級公司必定將政治形勢納入分析,政制更替亦會從根本改變經濟體系的組成。」


即使如此,Vera笑言香港「爛船都有三分釘」,財金、貿易、法治等制度行之有年,短期內不會輕易改變:「加上這大半年來,香港人展現無比韌性,相信沒有學者能夠預料,我們能夠堅持至今。經此一役,我們已證明,香港仍有抵抗制度改變的能力。」黑暗過後會是晨曦,繼續維繫自己堅守的價值,才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