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泉 與劇照共生

是《重慶森林》的快餐店老闆,陳錦泉更是劇照師。第一部正式作品是1973年的《浪子與處女》,直至完成今年上映的《我們永不言棄》才暫定退休:「沒興趣真的做不了這行。」這句話,他起碼重複五、六次。他沒想過要以專業精神獎獲得嘉許,由不被尊重的「公仔佬」發展到「劇照師」,或是美學被頂尖的導演和演員認可,足矣:「我還是自稱劇照員比較自在。」

text.陳菁 photo.Bowy Chan

一菲林一驚心
一份工打一世也許是部分人的理想成就,泉哥在不知不覺間就達成了:「第一次影劇照時我廿三歲,片場的人說他們入行廿多年,我覺得很不可思議,誰知道自己做了四十多年。」工作時起碼正片和負片相機各捧一部,他曾經的夢想比較天馬行空,幻想有天可以不用沖曬菲林、可以自動對焦,又可以毫無顧慮地按下快門。那時大公司如邵氏和嘉禾也僅僅為劇照師提供兩卷菲林,他不屬旗下亦擁有較多資源,但儘管你有菲林,亦需與天氣和時間競賽。八十年代往中國拍戲,有時會自備藥水沖黑白菲林,但主要以速遞把菲林送回香港沖曬,然後照片會寄回他手中,製作參考用的劇照簿:「沒可能放幾個月不沖曬,在大陸沖也是可以的,但之後全中國都會有你的照片出現,位位巨星他們還不拿出去賣嗎?」

菲林時代講求紮實的攝影技巧,正片畫質細緻但寬容度低,iso、光圈、快門都要極為準繩。其中一枚他的滿意之作,是《花旗少林》的一幕,周潤發在黑夜裡,背著吳倩蓮穿越下雪的叢林,最後用上1/30秒的快門,加上用日光菲林和擺鏡拍攝,最後被製作為動感又浪漫的宣傳海報。後來,他夢寐以求的數碼年代降臨,毋須再依賴沖曬員的技術,拍攝動作片時亦叫他份外感恩,包括他最新的作品、以拳擊為題材的《我們永不言棄》。

由公仔佬變劇照員
並非每個人都順利渡過數碼化所帶來的時代更替,相機功能不難學,於是他主動去學後製的Photoshop。轉為現場收音的階段也殺死不少劇照師,開拍時不能有快門的雜音,於是退而求其次在綵排時拍照,唯往往服裝未及完整,演員也未進入最佳狀態。「我的消音盒是在荷里活訂回來的,叫價接近兩萬港元,單是入行已要自資幾萬塊,這行業你沒興趣根本做不到。」
器材的局限難搞,有限的人心更是汗顏。那時他們被喚作「公仔佬」,演員排排坐擺拍,如沒神髓的公仔。劇照師像是可有可無的狀態,有製片找場記或攝影組的兼任,照片拍得一團糟並不罕見:「拍《天羅地網》拍了四十組才換劇照,說之前的照片用不了,皆因起初你不尊重某一個部門,還找來不專業的人去負責。」同時,從業員參差不齊的攝影技術和態度,亦令他看不過眼。那時機會多得應接不下,有人接下工作再隨便找個有相機的外行人去做,自己當上判頭,然後去打麻雀。有人的劇照是用作討好導演或演員,有的下班後會和大隊去按摩,有的卻連光圈是何物也不知道。「我們專心影一張好照片,也許算是一種討好吧。我總是完成一部後再接,我視此為專業、是事業,不是純粹一份糊口的工作。」光怪陸離無分時代,他形容新入行的劇照師人人都含著科技提供的金鎖匙,攝影技術不會太差,但如果確認對行業的心意,就不要東張西望:「電影這回事,有很多不熟行的人嘗試領導熟行的人,幸好劇照是獨立的,你知道自己在做甚麼最重要。」

黃金時代的當事人
專注的興趣把他帶得很遠,八十年代去絲綢之路、九十年代去布拉格、二千年去土耳其。拍《新龍門客棧》遇上大沙暴、拍《太極》每天要和懸崖擦身而過,或是氣溫高達四十度的廠房,都是對人體極限的挑戰:「這樣做幾十年能平平安安回來也算不錯,我有幸見證這樣的黃金時代,的確幸福。」他所說的黃金,除了興旺,也確是要面對真金白銀的誘惑。有同行會把劇照賣到信和,拍《無極》時曾有韓國媒體聯絡他買劇照,開價一萬二千元美金,他立即拒絕;《宋家皇朝》的外地拍攝獲得關注,他習慣外出時把櫃子鎖上,皆因有媒體會收買整理房間的人。劇照不得外流,被他放在原則的頂端。

在有互聯網前,一套港產片成功賣埠與否,劇照是重要的一環。他笑言聽過來自宣傳部的傳聞,如果電影劇照那一欄寫著陳錦泉三字,電影能多賣幾十萬。「每隔幾年,總是有人驚訝我沒轉行。做劇照員是哪裡不好了?我可以做最頂級的劇照員,賺錢可以比製片還要多,讚賞也比其他崗位的豐富,我很滿足。」原則和實力讓他盡獲好評,但他停了半晌,想起因婉拒工作而從此不再聯絡的舊友,是榮耀或錯過,他無法盡言。

天助自助者
沒興趣、沒毅力、沒定力,都做不了劇照師,也別忘了身邊人也是成敗關鍵。九十年代合拍片漸見頻繁,泉哥太太是護士,老是收到三姑六婆的溫馨提示,叫她當心家裡常北上的老公。他略帶自豪的形容,太太深信凡事必然留下蛛絲馬跡,毋須自討沒趣去當福爾摩斯:「在WhatsApp能免費打電話前,她從來沒打過長途電話給我,我卻為了她,在新疆走了一公里路,打了個每分鐘九十元的電話,她說我們只能聊一分鐘。」

兩年前,年屆七十的他為了太太而退休,偶然會去當電影發展局的攝影義工,面對無限的攝影體裁,他猶如初遇攝影的雀躍。七十年代,各大報章和品牌都舉辦攝影比賽,他是牛欄牌嬰兒攝影比賽冠軍,有一年橫掃多個比賽,共贏得三千五百元獎金,他笑說那足以娶老婆,可以擺三十圍酒。他日漸擴大器材庫,甚至自製放大機,這位五金舖太子爺有天在店內拼湊著,有個大叔認出那是放大機,步入再聊了半天攝影經。翌日他在英皇道看到開了新店子叫「愛玲攝影」,熟悉的身影在店內步出。這位大叔後來給他介紹了首個劇照工作,羅馬導演於1971年拍攝的作品《黑名單》,這是改變他一生的名字——鍾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