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爵士樂|程家慧 The Jazz Process

看程家慧(Chemie Ching)吹色士風,真的,令我馬上聯想到最近上映的漫畫改編動畫電影《藍色巨星》(Blue Giant)的主角宮本大–吹出雄渾飽滿音色,奔放有力,跟她的「細細粒」表徵大相徑庭,不自覺被她吸引。一直獨個兒修行的宮本大一樣,當他在朋友面前吹奏色士風時,令他們震撼又感動得落淚,「這樣的事,也在我身上發生過!」Chemie激動地說,「我試過在一班同學去唱K的時候,突然拿出色士風來吹了一段(Chemie笑言,只是流行曲旋律……),她們真的感動到流淚!」

text 大秀
photo Oiyan Chan

Time Was

Chemie的音樂路,由五歲學鋼琴開始。但真正觸動到她的,是一段管樂器演奏,「應該是升小五,優質教育基金來到我就讀的小學進行木管樂器推廣。當時,有一個老師負責所有樂器示範,就吹了一段『壹號皇庭』(其實,那段引子來自Dire Straits樂隊歌曲〈Your Latest Trick〉),但印象中,那位老師並不是吹色士風的,而且吹了幾句就停了…… 但已經令我好喜歡管樂器的聲音,回到家裡,我就跟媽媽說:我要吹嗰個!」

一切,就由『嗰個』開始,亦改變了Chemie的音樂軌跡–在考進香港演藝學院師承杜淑芝和Michael Campbell;畢業後赴美深造,先後師從色士風大師Taimur Sullivan及Joseph Lulloff,獲得北卡羅萊納大學藝術學院碩士學位及密西根州立大學音樂藝術(色士風演奏)博士學位,Chemie就變成了Dr. Ching。

「音樂路,都真係有唔少改變。最初,在我學音樂的環境裡,無乜其他人跟我一起吹,我覺得自己也吹得不錯吧?之後,玩校際音樂節、玩校外樂團,都OK…… 遇上比我勁的同輩,我會覺得好開心,更激發我要再提升自己去超越他們!」這真的很有宮本大的本色啊!

Evolution

學音樂,外國的空氣有幫助?「嗯,有的。剛到美國時,一定有文化衝擊……特別是學爵士樂,我在香港時並沒認真吹過,吹古典較多。在美國跟香港學玩音樂最大的分別,除了氛圍,就是觀眾。聽古典,觀眾是坐定定,靜心欣賞。爵士樂就不同,觀眾要投入那種情緒、要投入在Solo的樂手的世界,相對地要好投入。觀眾在你Solo後有否報以掌聲,就是喜歡你與否的指標。」Chemie表示,她有機會看Anat Cohen的現場演出實在震攝人心!

「還有,我感到美國當地的音樂社群(Community)非常友善,特別是古典音樂方面。以前,香港並沒有一個專屬色士風的社群,美國那邊是全國性、彼此之間有很強支援。當時,除了跟老師學習,其他研究或彼此切磋,也是社群的人互相幫助。」在美國期間,Chemie曾參與並創立Dasch Quartet(曾獲得北美色士風協會四重奏比賽及ENKÖR室內樂比賽冠軍),也是Auteur Saxophone Quartet的上低音色士風手,曾贏得2015年Coltman室樂比賽冠軍,並於2016年奥斯汀室樂音樂節擔任表演嘉賓。

Are you ready?

在《藍色巨星》裡,宮本大對說,在台上表演,必須有「死在台上」的覺悟來拼盡全力演出,Chemie說,搏晒命,好常見,「近期,我跟香港一隊爵士樂團Laborious Hardbop(顧名思義,就是玩Hardbop)一齊玩,我們的玩法是,練好一組樂曲,然後,在不同地方表演,例如:雲吞麵、翻騰、留白…… 每次練習,大家都搏晒命,樂手間大家互相影響連帶某程度的昇華,大家一定感覺到有進步。我在美國學爵士樂,但說到玩得多和漸趨成熟呢,是在香港。」Chemie舉例,Rhythm Section樂手同Horn樂手的諗法並不相同,節奏樂手注重節奏感、前置些少/或放後些少/大聲或細聲少少來襯托獨奏的樂手…… 「相反,Horn樂手就唔諗咁多,吹吹吹,吹Solo,Lead住大家。跟大家不停地互相磨合,了解對方的操作,好重要。」

在2017年,Chemie回港發展音樂事業,推廣色士風教育及文化。先後加入La Sax並擔任音樂總監、參加Opus a la carte、Patrick Lui Jazz Orchestra 及 For The Love Of Big Band演出;參加香港藝術節、法國五月等藝術活動,並受 International Saxophone Academy邀請開設大師班等等。而流行音樂的演出,她同樣俾力:參演個過草蜢、C AllStar及RubberBand等演唱會,及由中英樂團製作的音樂劇《穿Kenzo的女人》等等。

參與過不同樂團及演出,連帶她剛才舉出的例子,那麼,Chemie認為香港的Jazz Scene現在是怎樣的形態和氛圍?「前途一片光明!玩的,年紀越來越輕,而聽眾,就越來越多,同樣趨向年輕化,你看翻騰三周半的聽眾,就是這種狀態。」Chemie表示,以前香港搞Jazz騷,樂手朋友(Musician’s Friends,即可能本身也玩音樂)來捧場的比重較高,「但現在,也有本身並不玩樂器,純粹聽音樂的群眾來支持。這樣才是真正做到普及和支持爵士樂的發展。」另一例子,Chemei指出最近認識了一班跳Swing Dance的朋友,「他們成團兩年,表示越來越多人跳,代表現場表現對爵士樂的需求也增多。Swing Dance很Visual,這樣推廣爵士樂更為有效。『翻騰』那邊也有過Big Band加Swing Dance演出,約半年前那一次表演,我記得座無虛席。」

Straight, No Chaser

教育層面上,Chemie要學生不只「玩樂器」,也要聽音樂聽爵士樂,認識和了解當中的強大魔力,「現時我帶領香港華仁書院的Jazz Band,今年是首年開辦。最初,所有成員也應該未玩過爵士樂,是『只識玩手上樂器』的狀態。開頭幾次Rehearsals他們非常迷失,唔知怎做、未數到拍子,到Solo位完全唔知發生咩事…… Rhythm Section要睇Chord要睇『斜斜』,但唔識睇…… 經過練習加上超過五、六次表演,磨合好,成型了。」Chemie要每位成員都玩Solo,突破一下自己界限,「當然,有些同學會快些上手,多啲嘢『想講』,

儘管如此,最低限度大家也夠膽去做。團中有不少中一學生,我覺得非常好,中學要有更多爵士樂團,由細培養,不要大學先來玩,不用大學畢業先自己拎起樂器探索…… 像香港華仁書院『師兄弟』Bonding強的傳統,一代帶領一代,建起一個群組薪火相傳,最Perfect!」

學音樂,是修行。上一代玩音樂的人,不像現在方便,可以邊睇邊學,可以開YouTube馬上睇到心儀樂手表演,膜拜之餘順便偷師,自我提升。要聽音樂,音樂串流平台選擇恆河沙數,Playlist精彩、選擇獨到,也能摸到用家喜好取向,自動推介更多同類音樂,不愁無嘢聽,「開Spotify真係方便,聽聽下就連你未聽過的一樣Feed俾你。有時候,我推介學生聽某些爵士東東,唔使好耐,又摸到其他樂手/樂團的音樂來聽,保持一個好好的音樂養份。」

「音樂養份,好重要。」Chemie說,「其實,我係『古典底』,爵士樂的樂理頗受古典音樂影響,而我先吹古典,令我對樂器的控制有更好的基礎。當我要學另一類音樂(如爵士樂)的時候,只需專注研究音樂,不用擔心要駕馭樂器。」說到古典,可以做一場色士風的Recital(獨奏)是Chemie的夢想。終於,機會來了!十一月Chemie將會連同香港鋼琴家曾捷麗(Cherry Tsang)博士和樂隊Nowhere Boys鼓手黃彥康(Nate Wong)假香港大會堂劇院演出「音樂顯才華」系列:程家慧色士風煙奏會,大家密切留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