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生 陳淑儀 朱栢康 福禍相依

年半有多的反覆,讓劇場又開又關,上月似乎穩定了點,可以開放八成半的坐位。演出期延遲了一整年的舞台劇《ART呃》也將於八月登場,黃秋生、陳淑儀、朱栢康這個演藝學院師兄弟組合也磨拳擦掌,準備就緒演繹討論人性和價值觀分歧的劇目。對於近年的複雜狀況,包括劇界和延伸的教育問題,看似是禍,但他們卻看得見那令人振奮的福。

text.陳菁
photo.Bowy Chan
make up.Jolinn NG(秋生)& Maggie Lee(淑儀、朱康)
hair.Taky Chung@AdmiX Hair Styling(秋生)& Ray Mork@AdmiX Hair Styling(淑儀、朱康)

回溯到兩年前,監製張珮華已物色好選角:神戲劇場創辦人黃秋生、演藝時期的同班同學陳淑儀,還有因演出《拚死為出位》而叫她難忘的朱栢康,那時《金都》還未上映。這樣的三人組合,對她、對一眾舞台劇觀眾而言,同樣夢幻非常。在《金都》上映後,朱康先後獲得台灣金馬獎和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男主角提名,也接下了一連串的電視劇和MV演出。在劇場靜止的時間,他開始踏入另一種拍攝模式,這次回到娘家,自覺有點兩邊不是人,也需時調節。在劇中擔當三人之間的中間人,最大的難度是沒有對白的部分:「當中間人必須了解分歧在哪,角色有好一段時間需要坐在一旁觀察。我眼中這兩個角色的視點,應該要等於觀眾的切入點,在沒對白下,也別搶了他們的戲。」

三位演員是演藝學院的師兄弟,淑儀更是朱康的老師。秋生聽說朱康是新一代的舞台巨星,這個人物關係圖的便利之處,是如果對新星有何不滿,可以直接聯絡旁邊的投訴單位。「別問有沒有火花!如果問及三個男人,就是指有沒有爭執和互相不妥對方。而我們是沒甚麼火花的,沒火花最好,代表和平共處。我生命裡發生過太多火花了,實在不是那麼過癮。」劇場重新開放前,不少舞台劇都選擇退而求其次,隔著個螢幕照演,秋生認為實在難以提供精神的飽足:「往餐廳吃飯,不是單單吃飽那麼簡單,只求吃飽的話你在家烘兩塊麵包也會飽。如果餐廳去不了,要叫外賣,那完全是另一回事。」好一段時間前一同讀過劇,七月開始排戲,能實在地踏上舞台就足以令人好好珍惜。

《ART呃》是1994年的劇目,圍繞著三個好友因藝術而引發的爭執。同一劇本,曾在2008年於香港演出,當時名為《男磨坊》,由淑儀配黃子華加鄧偉傑主演。事隔十三年再演,轉了個角色,因為自己成為了中年人,對該年齡階層的尷尬和困窘也更為理解:「戲劇很有趣,愈親近的人,就愈難以說出心底話。但這套戲的安排裡,曾經難開口的話最後都一併湧出來。你說像現實嗎?如果現實真的能說出口,就不會有那麼多衝突發生,坦白其實可以化解很多事。」有人以為這套戲談及政治,不,這是說人性。假如一個劇目,是基於某個時代的一件事或某個背景,秋生估計那絕不是能長時間生存的作品。這次的作品和人有關係,例如妒嫉和出賣,這是幾千年都存在的本性。否則時間過了,會成為純粹的文本,而失去演出價值。

演員們謝幕後,如無意外秋生應該會回到台灣,神戲劇場亦需暫別觀眾。類似的告別,適用於香港劇壇,甚至是香港人。短時間內,他看不見目前的光景會突變,包括市場、資金、人才流失,也包括政治因素:「像是電影,整個電影工業是消失了,回不了去。現在就到舞台,要留意未知的變數。不是你想做就做得到,儘管有錢、有市場也不一定能做,可以沒人拍,連劇本也寫不了。」

空無一人,令人聯想起去年林奕華主導的劇場影像系列《一個邀請:人約吉場後》,三十位演員在沒綵排下重新步入尚未重開的劇場,進行沒劇本的演繹。在亮燈後,朱康深呼吸,然後吐出一個個由劇場延伸的單詞,說到「教育」時,他就說不下去了,心裡纏繞著的問題,是這地方還能否容許教育、容得下分享。經過一年沉澱,看似是為自己開了一道小窗:「我的確覺得教育模式不再像以往了,是怎樣,或是該怎樣,大家都在等待被通知。我會否覺得心灰,一點點吧,但每個環境和時代都有要處理的困難,let’s see what will happen。」

說到教育,最切身的必然是淑儀老師,除了學院關閉那段時間,他都繼續教學的工作,也見證著學生們的心態轉化,回來後就學懂了珍惜:「他們給我的感覺是,我在這個時刻身處這裡,而我喜歡這件事,那就把它做好、演好。以前以為今日可以走堂,明天再上也沒所謂,但原來非必然,他們回來後多了點成熟,少了點躁動。」聽見師弟妹的新面貌,秋生以一句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作結,就如他前陣子把兩塊幾近枯乾的紫羅蘭葉放到水裡頭,居然重新長根,後來放回泥裡長成兩大棵紫蘿蘭,現在正等待開花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