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al Cover | Jeffrey Ngai魏浚笙專訪:赴自愛之約 守著清醒不催長大
2025-10-15

今年再見Jeffrey,只覺其身上帶著幾分從片場卸下的俐落,卻又在談論工作時滿眼底發光。 對他來說,2025是被電影與音樂填滿的 「充實年」—— 不僅在銀幕上挑戰多元角色,發掘自我未知的情緒邊界,還在音樂領域持續輸出作品,甚至嘗試作曲解鎖新技能。「從去年忙到現在,我都沒怎麼停下來過,但卻總能在忙碌中找到支撐自己的支點。」
當「充實」延伸至生活的每個切面,有些事,現在的魏浚笙才察覺,即使對工作充滿熱愛,也要懂得保留自我;只有把自己活好,才能在生活裡走穩。既然日常大多數重要事情都與愛有關,不妨用整整一年張弛有度的自律,來重新定義承載情感、踏實做事的方式,在電影裡琢磨每一個鏡頭的細節,在音樂裡鑽研每句歌詞的情緒,把對行業、對家人、對粉絲的在意,都落進具體的小事中。
Text .Leon Lee
Photography. Matt Hui
Photography assistant .Tommy Ng and Tai Yeung
Styling .Sum Chan
Styling assistant .Sam
Hair.Holam
Make up.Blair Chan
Wardrobe .FERRAGAMO (shirt, sweater, leather jacket and trousers) / VERSACE (long coat, trousers and tie)
Jewelry .Cartier

與身體和解
和Jeffrey聊天,沒什麼弄虛作假的話。他不會把 「堅守夢想」 掛在嘴邊,聊起今年的忙碌,只會說 「做喜歡的事就還行」;說起遇到的難,也不繞彎,「拍動作戲受傷、錄歌錄到麻木都有過,但總不能停」。不單只沒有停,Jeffrey可謂完全沒有閒著,電影和音樂事業兩頭跑。尤其電影,更是近年繞不開的重心,「有的角色要逼自己到情緒臨界點,累是累,但演完發現原來我還能做到這種程度,很驚喜。」

正如籌備將近兩年、涉及大量武士刀動作戲的新作《殺手#4》。為了詮釋好角色,Jeffrey經歷了橫跨香港與日本的系統化訓練,也在鏡頭語言的打磨中,沉澱出對 「演員」 二字的更深理解。「一開始拍戲總覺得急,現場因素多,動作、台詞都想趕緊過關。」他坦言,早期演藝生涯裡也曾陷入「表面完成」的誤區,後來拍多了才明白:「鏡頭是給你的,但能不能抓住,靠的是自己的功力。」這種領悟體現在細節裡 ——他會琢磨廣角鏡頭與近鏡的差異:廣角時若動作太淡會顯無聊,近鏡時若情緒過滿又會誇張,「唯有想清楚角色的邏輯,做出的反應才夠清晰」。

在他看來,「興趣主導」是需要用現實代價去支撐的選擇,就如這段拍攝日子中,Jeffrey在日本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醒來就投入拍攝,沒有活動邀約的干擾,整個人完全 「浸在電影裡」。即便身體疲憊,他卻甘之如飴:「那種專注的感覺很珍貴,你不用想別的,只需要把角色的每一面挖出來,這是我最享受的時刻。」那時候的他,把「不怕痛」 當成「敬業」 的證明:「以前拍動作戲,我總說『不用護具,我可以的』,到後來真的受傷了,才懂確認保護措施的重要,是對自己和作品負責。」他解釋,「如果我受傷了,劇組要停拍,搭檔要重拍,最後影響的是整部戲的質量—— 現在的慢,是為了以後能走得更遠。」
論華衣背後
音樂也是今年的重要關鍵字。截至訪談時,Jeffrey已推出二首作品,接下來還有兩首新歌在籌備中,更悄悄開啟了作曲計劃:「想試試明年能不能做出一兩首自己的作品,現在還在學習階段,不算完整,但慢慢接觸新東西,人生會更充實,目標也會更明確。」他坦言,唱歌最可怕的,是唱到第一百次時,突然覺得「這首歌好陌生」。「明明每個音都唱對了,但就是沒有感情,感覺很敷衍。所以我每次都把歌詞當成新的故事,給自己創造畫面,觀眾才能感受到裡面的情感;我認為要傳達故事,要讓自己先被打動。」

他指今年有一首歌格外特別,〈白色踢死兔〉歌詞罕見地沒有傳遞正能量,反而坦誠了每個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積極探索人們在華衣背後的黑暗面。「很多人覺得藝人要一直光鮮亮麗,要傳遞開心情緒,但承認負面情緒也很重要。」Jeffrey認真說:「大家生活都有壓力,我認為藝人不一定要強制輸出『必須快樂』的觀點。這首歌最後也沒有給出標準答案,只是想說你不是一個人低落,希望能幫大家找到一份平靜。」

如今做音樂,Jeffrey 更重視 「自我投資」 而非商業回報。 「這個世代不是賣唱片的時代了,想靠一首歌覆蓋製作和 MV 成本很難。」他笑著說,做音樂更像是替自己圓夢:「怕到老了會後悔,所以現在都把錢花在學習上,試著自己作曲、打磨作品,感受自己慢慢在進步,比賺多少錢更有意義。」

被生活搗磨得越細碎,則芬香得越濃烈
談及成長,Jeffrey有著難得的清醒:「我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成熟不是逼出來的,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好。不成熟時,想法天馬行空,好像容易開心一點;成熟了,很多事情看開,反而可能更低落。」他笑了笑,語氣帶著無奈的說,自己目前做不到工作與生活平衡,但他在這種「失衡」 裡,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支點——從工作中找快樂,而不是等快樂來平衡工作。「喜歡的事,再累也覺得甜吧?儘管休息不夠,我也開始享受拍夜戲時和劇組一起熱鬧的那些小快樂。」

雖說仍然有不完美地方,不過他亦笑言不再催谷自己「快點長大」。「不成熟的時候,我會為了一個角色一首歌曲通宵達旦,這種衝勁很珍貴。成熟了以後,我會懂得留時間給家人,這種責任也很重要。忙歸忙,確實也得顧著在意的人的感受。」隨後,他又解釋起不少最近的醒悟。然後發現,原來Jeffrey聊起「愛」,說的都是具體的事,沒甚麼大道理:

對生命的在意,是怕家人擔心,提醒自己要好好過活;對行業的在意,是期許大家齊上齊好,替別人成功感到高興;對家人的在意,是雙向的關心,記得他們的小習慣多花時間主動慰問;至於對粉絲的在意,則是要充满感恩,牢牢謹記他們的好。「無論是到現場支持,還是在團隊裡鼓勵,都給了我很多正面能量,所以我也盡力記住粉絲的名字。別人願意花時間支持你,必須好好珍惜。」
最後Jeffrey說,明年想 「寫出自己的歌,拍部讓觀眾記住角色的戲」。沒甚麼豪言壯語,就是想把喜歡的事做好。他不算 「急功近利」 的人,只知道一步一步走,把每件事做得紮實,就沒有白忙了吧。

Cartier 定格無止境浪漫
LOVE系列誕生至今,已成為珠寶歷史中的雋永傳奇。標準性橢圓手環誕生於1969年紐約,正值文化與藝術浪潮激盪的年代 ——反主流文化興起,人們渴望打破傳統束縛,以更自由、直白的方式表達情感。正是在這樣的時代土壤中,卡地亞邀請創意界先鋒設計師阿爾多.西皮洛(Aldo Cipullo)為卡地亞紐約構思,以大膽外露的新穎螺絲圖案,創造出一款足以顛覆業界認知的珠寶作品:LOVE 手環。

LOVE系列誕生至今,已成為珠寶歷史中的雋永傳奇。標準性橢圓手環誕生於1969年紐約,正值文化與藝術浪潮激盪的年代 ——反主流文化興起,人們渴望打破傳統束縛,以更自由、直白的方式表達情感。正是在這樣的時代土壤中,卡地亞邀請創意界先鋒設計師阿爾多.西皮洛(Aldo Cipullo)為卡地亞紐約構思,以大膽外露的新穎螺絲圖案,創造出一款足以顛覆業界認知的珠寶作品:LOVE 手環。

這款手環最驚艷之處,在於它對「愛意」的具象化表達:以大膽外露的螺絲圖案為核心元素,打破了當時珠寶設計中「含蓄內斂」的固有範式,用工業感的精密線條碰撞珠寶的奢華質感,形成獨樹一幟的美學風格。更巧思的是它的開合裝置 —— 必須藉助螺絲起子才能開啟或閉合,彷彿隱喻「愛意需要用心守護,一旦鎖定便傾盡所有」。這種將 「儀式感」 融入設計的巧思,讓LOVE手環從誕生之初,就注定成為 「愛之承諾」 的代名詞。

作為 LOVE 系列的標誌性元素,螺絲圖案在新版手環中被賦予了更精細表達。手環主體由多枚圓模雕紋節組成,每一枚螺絲都經過工匠的手工拋光,在光線下綻放出均勻而耀眼的光芒;更令人驚嘆的是,螺絲與螺絲之間的距離,會根據手環的不同尺寸進行精準調整 —— 從52號到62號,每一個尺寸的比例都經過反復校準的比例都重複校準,讓手環不僅是一件珠寶,更是一件可佩戴的微型藝術品。

當然,新版LOVE Unlimited手環最直觀的驚喜,在於它「柔軟自如」 的佩戴體驗。卡地亞的工匠們創新地採用了200枚經特別微縮設計的部件進行組裝,完全隱匿了切割痕跡與接縫,讓手環如同一條金質緞帶般貼合手腕曲線 ,緊密追隨肌膚的律動;加上LOVE Unlimited手環能透過獨特的扣環設計,一枚手環可以與另一枚兩兩相扣,也可以將多枚手環互相連接 —— 就像兩個獨立的個體,因愛而緊密相依;也像一段不斷生長的感情,從兩人的相守,延伸出更多關於陪伴的可能。這個設計讓LOVE手環不再是個人單品,而是「愛的紐帶」:情侶可成對接戴,讓腕間光芒見證彼此承諾。

此外,LOVE Unlimited 系列還推出了戒指款,將手環的所有核心特色濃縮於指尖:圓模雕刻圖騰的紋理、手工拋光的精緻質感、以及與手環一脈相承的「連接感」,讓愛意的表達從手腕延伸至指尖,無論是單獨佩戴還是與手環搭配,都能傳遞出細膩而堅定的情感。

Cartier:https://bit.ly/4o1K8Mq
LOVE Collection:https://bit.ly/4o6F3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