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iel 陳浩源 追逐夢想的平權

有人說,奧運會是創造英雄的地方,殘奧會就是英雄聚首的地方,每個殘疾運動員克服自身困難參與比賽,本身已是英雄。陳浩源(Daniel)於2008年不幸遇上交通意外而失去左腳,後來積極參與運動,成為香港的唯一輪椅羽毛球運動員,世界排名高踞第二名。

text.Nic Wong
styling.Calvin Wong assisted by Eddy Chiu
photo.Leungmo
hair.Jean Tong
makeup.Angel Mok
wardrobe: SACAI, VETEMENTS, ERMENEGILDO ZEGNA

今年經歷高低起跌,最終奪得殘奧會男子輪椅羽毛球WH2級單打項目銅牌,陳浩源成功將過去十多年的殘疾運動員生涯中的艱辛,轉化成奧運獎牌,終於能夠以最高的運動舞台上向外界證明,殘疾人士與健全人士同樣有追逐夢想的權利。

東京殘奧完結兩個多月,沉澱過後如何總結?

比賽前我希望入決賽衝金,最終目標上可能有落差,但我覺得無悔。運動員經常問自己,重新再來一次的話,會否做好一點?疫情下的20個月,我自問控制範圍內的準備,已經做到最好了,在東京賽場上呈現了最好的自己,所以無悔了。

 
這次東京殘奧,你最記得的一瞬間是甚麼?

殘奧會上有兩幕特別深刻,兩次都是我哭起來的。第一個,當然是我得到銅牌後爆喊的一幕,對於過去14年殘疾人士生涯、當中共12年運動員生涯中,很多辛苦、堅持、不為人知的忍耐,終於有所交代,尤其對我的神奇媽媽、太太的不離不棄有個回覆;另一幕是八強勝出晉級四強的比賽,我卻不是因為勝出而哭,而是與那位48歲英國球手認識十年,感情很好,我們在賽場通道相遇時,他告訴我這是他最後一場國際賽事,祝福我以後代替他繼續好好走運動路。以後我們未必再次見面,而他的一生夢想終在那場比賽完結,所以比賽結束後,我落淚了。

東京奧運大受市民歡迎,有否連帶到殘奧?

早於08、12、16年,我已經發現大家留意奧運及殘奧的力度相差很遠,但今年卻很特別,可能有電視直播,加上沒有時差,第一次感受到全城被運動包圍。就算殘奧只有奧運會的一半或更少的人支持,相比之前幾屆的支持度已是無限倍數的增加。我們收到海量市民為我們打氣,透過不同媒介,給予我們自信及支持。

熱潮過後,香港人依然支持運動員嗎?

我們不能期望殘疾人士在街上得到好似李慧詩、張家朗的那種熱度,但我們仍然感受到市民的支持,仍然有人認得我們,讓我們深信自己即使是殘疾人士,想追求一些改變,仍然是公平的,譬如追夢的權利,這些都是公平,只要肯做,有一刻發光,別人看到就會欣賞的。

香港人對殘疾運動員曾經很苛刻?

有些人說,輪椅運動員不會動,不會出汗,很容易得到獎牌,我聽到後可以嬲,可以喊,但改變不到他的看法,我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繼續好好玩自己的運動,在最高的舞台告訴他,香港最少能夠孕育出一位輪椅運動員打羽毛球,可以飛來飛去,很快,很大力,會流汗的,還可以為香港拿到獎牌。我只有真真正正這樣做,才可以說服到他們,正如我今日影到很多靚相,但我很記得13年前在病床上,當時穿著一件自家的格仔衫,隔籬床的殘疾人士說:「你搞咁多嘢做乜,你係傷殘人士,咁貪靚做乜?」原來有人覺得殘疾人士不應貪靚,但追求夢想與追求美麗,應該是人人一樣。這是公道的,不需要看別人,做出來自然有人欣賞,當有人冷言冷語,說一些不好聽的說話,最重要是如何做好自己,善用時間追逐自己的夢想與美。


對運動員來說,其實期望著怎樣的支持?

好簡單,不多不少,合理就好了。如果提倡傷健共融,不就是大家得到幾多,我們就要幾多。無論硬件及軟件,前者包括設施、同工同酬等等,後者則包括市民的教育、包容度及社會決心。例如我坐在旁邊食飯、行路,是否有足夠包容?大家有否對殘疾人士的忍耐性,或者幫助殘疾人士的心?我們希望是共融、公道,一起融合生活,不多不少剛剛好就足夠了。


你如何幻想自己的未來一頁?

我的目標定於三年後爭取更好的的獎牌,但從36歲到39歲,運動水平理應向下跌,但我反而還要向上爭取佳績,這是困難的。而且,我還希望在未來三年找到接班人,不希望香港因為一個運動員得到成績而產生項目,但退役了卻令項目消失,所以我希望有更多人玩輪椅羽毛球,就算退役之後,也可以傳承這項運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