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電影節 EUFF 2024 特選電影短評:《飢餓教室》《盜墓奇美拉》入圍康城影展、《農民》延續《情謎梵高》油畫風

第15屆歐洲電影節(EUFF 2024)即將舉行,16部歐洲佳作輪流登場,率先介紹幾部歐洲電影,其中兩部曾入圍康城影展主競賽單元,分別是《飢餓教室》(Club Zero)及《盜墓奇美拉》(La Chimera),以及另一波蘭油畫動畫《農民》(The Peasants)亦不容忽視。

奧地利電影:《飢餓教室》(Club Zero)

先說奧地利電影《飢餓教室》,台譯《餓之必要》,去年底在台上映時引起哄動,導演Jessica Hausner前作《極樂品種》 (Little Joe)女主角Emily Beecham因此奪得康城影后而矚目,雖然新作爭逐金棕櫚獎失敗,卻帶出「餓之必要」的爭論,諷刺現今健康飲食成為「宗教」。

電影講述,著名健康飲食兼肚餓KOL到精英學校擔任營養學教師,提倡新派「意識飲食」,教導學生用信念減少進食,最終走向極致的「零」食生活,終極目的是抗衡資本社會之惡。

現代人有時候飢饉三十,或者減少進食,讓身體來個休養,實屬無可厚非,甚至帶來正面影響,但片中學生隨著飲食份量逐漸減少,狀況逐漸失控,有病也不服用基本藥物;或是運動員不夠營養以補充體能;故事亦踏入學生的兩難局面,信老師還是信父母?學生們可在老師的帶領下,深信越餓越快樂,斷食才能認清人生的真理,只要加入擺脫飲食的Club Zero,生命就得到救贖。

劇情發展至不可控制的情況,有學生食完扣喉,甚至吃回嘔吐物,有學生說謊扮作已吃飯,甚至聯群結黨地逃離資本社會,當「意識飲食」變成了宗教以至邪教,非教徒面對親人變本加厲,有人提出感受一下他們的選擇,眾人紛紛離去當沒事情發生,可見你有你肚餓,我有我飽肚,甚麼親情感情也敵不過食物為你帶來的快感及幸福感。

意大利電影:《盜墓奇美拉》(La Chimera)

另一部入圍康城影展競賽單元的是,意大利電影《盜墓奇美拉》,透過靈媒與考古學家的視角,帶領觀眾探迷尋秘。奇美拉(Chimera)本來是希臘神話中會噴火的怪物,而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奇美拉,意指一件拼命追求卻始終徒勞無功的事。

電影講述,考古學家擁有道金術天賦,成為盜墓者後變得飛黃騰達,但順風順水的人生隨著被捕後改變,他出獄後得知女友已經死亡,為了與她重遇,他甘願重操故業,為的就是尋找神話中通往來世之門。跨越生死之間,盜墓者在冒險旅程中,為了金錢也為了尋找自己的奇美拉而拼盡全力。

波蘭動畫:《農民》(The Peasants)

特別推介波蘭油畫風動畫《農民》(波蘭名:Chłopi),看到畫風不難想起夫妻檔導演2017年前作《情謎梵高》(Loving Vincent)。當年《情謎梵高》入圍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今次《農民》更代表波蘭出戰奧斯卡,改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同名巨著,故事由秋收開始,橫跨一年四季,講述19世紀末,年輕貌美的Jagna在波蘭農村中,為愛情、生活和自由苦苦掙扎求存。

故事講述,Jagna與村中首富農民的兒子相戀,卻引來其父親(首富)的覬覦,將她逐步拉進不幸,故事背景與《花月殺手》有不少相似的感覺,而Jagna的壞母親揚言:「愛情來了又去,土地永遠仍在」,以愛情及身體換來土地擁有權的想法,進一步將女兒推向黑暗深谷。

導演先將演員的演出拍下來,然後由逾百位歐洲畫家耗時兩年完成 ,從影像中畫出4萬張油畫,並以動畫的方式,結合成大家看到的成果,才有現在這樣印象畫風的色彩畫面,將波蘭學生必讀的讀物,展示於世人眼前。

歐洲電影往往有種獨特的電影語言、節奏及製作風格。歐洲電影節前來,正正給予大眾多一個機會,認識這些平日未必能夠輕易接觸的影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