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TTravel Cover | Made To Be Prepared 聆聽世界之旅 許廷鏗

捱過幾年疫情,許廷鏗這段日子一直盡力追回缺失的時間,歌手牙醫工作兩不誤,還開了自家音樂廠牌「自許紀錄唱片有限公司」,試著將廣東歌推向更遠的地方。前段時間,踏入了36歲的他,正式宣布啟動一項跨國界的音樂企劃「侘寂之道」,並透露想將演出版圖拓展海外的意向。儘管旅程僅屬歐洲限定,但用上「侘寂」這種日本獨有、對日本文化至關重要的哲理,似乎與他對日本的熱愛不無關係。

那麼,這份樸素之美,在優雅而寧靜的西方國度散落了嗎?許廷鏗揚言這趟旅程收穫要比想象多,謹向各位已碰面、未碰面、再碰面的朋友致上最誠摯謝意,感謝大家與Alfred一同遊歷,由香港出發到不同國家,探索音樂侘寂之道,小小心意,多多指教!

Text:Leon Lee
Photo:Fan Kar Long
Styling:Sum Chan
Hair:Derek Li @ Xenter
Hair assistant:Evan Hon @ Xenter 
Makeup:Khaki Yan
Artist managment:ALFRECORDS LIMITED
Bag & Suitcase:VICTORINOX
Wardrobe:POLO RALPH LAUREN stripes tshirt,
beige trousers and trench coat WE11DONE grey
trousers(from LANE CRAWFORD)COS black tunic
MONCLER grey trousers MR.P olive coat
SPECIAL THANKS:Clarence Lau

捕捉每個瞬間

剛從英國及丹麥等國家回港,今次展開旅程後有何體會?

相信跟好多朋友一樣,對上一次歐遊已經是疫情前,加上近年不少人因為家庭、工作等等關係都離開了香港,所以對我來說這趟音樂企劃,是一次大好機會去探訪一下散落了的人。打個比方,情況就像「龍珠」遍佈世界各地,而我就周遊列國逐一收集等。很希望,今次旅程除了能夠製作更多音樂作品外,也能認識不同地方的人,看看近年世界變化,再讓廣東歌可以橫越到不同語言的地方,也希望自己的YouTube頻道《鏗gry廚房》能帶來更多有趣場面與旅行特輯給觀眾。

為何在音樂企劃上,希望每首歌都講述旅程上的一個地方?

首先第一點是珍惜,經歷過禁飛日子,其實許多人心底裡對出遊有份無比的盼望,希望趁著時間、條件許可為自己留下更多美好回憶,也盡量開闊一下眼界。於我而言亦如是,旅程上的每一個地方,都啟發了我一些獨特的靈感,又相對地能專注做更在地化的音樂。例如今次我先去了巴黎,發現當地有了不少變化,整體體驗是好的,全因當地的風土人情變得親和了,少了對異地人高高在上的感覺。後來,我去了哥本哈根,很喜歡當地的建築,又去了利物浦親身看了一場球賽,那種各自拋下身分、全程投入賽事的感受,令我有很深感觸,原來醉心於一刻,心連心全部歸一是有可能發生的。我希望這些啟發都能一一寫進之後的新歌,以及YouTube影片內跟大家分享。

旅行期間最深刻的一次經歷是甚麼?

最深刻的經歷來自於旅行的終點站——倫敦,我在當地一位朋友的船上進行了一次現場錄音。與此同時,在錄音開始前一天我忽發奇想,試著透過Instagram從網上召集一些剛剛移居過去,或是已經定居了一段時間的朋友,前來與我一起進行live recording和分享。過程中我自己感受也很深,因為當日錄音的〈聆聽世界這分鐘〉,是我自己填詞的,內容除了講述世界各地不同的地方,其中有句歌詞提到「尚在團聚,鬥志被榨取,都不會敗退」,我希望傳達這種正面的訊息。有些朋友聽著聽著哭了,或許他們也沒想到生命中會突然出現轉向,要適應每個新地方一定有難處有懷疑,所以我當刻亦眼濕濕,為著那份躊躇而動容。事實上,這個實驗性音樂企劃在出發前有許多未知數,但收穫真的要比想象多,我認為是一起參與製作音樂成就了這次的新歌,日後在香港也想試試同類型的活動,就由〈多多指教〉開始。

要應付跨國音樂企劃,又得身兼歌手與牙醫工作,你會如何平衡各種要職的比重?會時刻提醒自己保持專業嗎?

其實真的要很好地調控時間,好比這次音樂實驗企劃的進行,其實我上飛機前一晚還在寫歌,加上我跟團隊想盡量多帶一點音樂去當地繼續創作,所以即使到了最後關頭仍然在調整細節。但幸好現在自己身為老闆,團隊都很理解自己的想法和盡力幫忙,所以旅行與音樂沒有衝突,反而算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但牙醫工作則會比較匆忙,每每回到香港都要立即處理。當然,做任何工作都要保持專業,尤其我的多重身分都需要面對公眾,不過我會趁著旅行期間容許自己稍為放鬆,當作休息充電,然後回到香港時才繼續拼命。所幸是,今時今日做歌手又跟舊時不同,與聽眾粉絲們的距離拉近了,我認為專業歌手只要在工作期間盡力做好自己就好,其餘時間可以不用過份執著於這些身分和標籤。

許廷鏗的旅行清單

每次外遊,你最重視甚麼?會帶備甚麼必要裝備?

我自己最重視應該是方便程度吧?因為我去旅行可能比較瘋狂,總會帶兩個行李箱去,變相每次外遊真的要認真挑選地區,但自己心底裡又比較貪心,若然想前往或逗留的地方都在市區,自不然又不想住得太過狹窄,亦不想住宿地點附近太嘈吵。尤其是歐洲,有時許多民宿或度假屋都沒有電梯,所以掌握精明的打包行李訣竅很重要。至於裝備,相比起一般人最先考慮帶風筒,我會選擇帶熨斗。衣物的護理和整齊很重要,每日都整理一下衣服才出門打卡,加上現在許多熨斗都設計得很輕便,我甚至已經為它預留好行李箱內一個專門的位置安放。

對於「整裝以待」這個理念你有甚麼看法?你是否出行前都會先作最好準備?

整裝以待,我認為是每個愛旅遊之人都會從不懂到專精的概念,所謂經一事長一智,我初初出外旅遊時都試過沒有規劃地收拾行李,結果帶了一些衣服去根本沒有機會穿,等同浪費了空間。基本上,現在我每次外遊都會為「睡眠」作好準備,我是一個很著重睡眠質素的人,所以行李內必然放有一件絲質睡衣,因為真的很舒服且不佔空間。下次再去旅行的話,我想我很大機會還會帶一個枕頭去;還有一個小貼士可以分享,我現在基本上都是出發前先計劃安排好,每個地方適合穿著的牌子,由品牌做主軸出發,去考慮旅行穿搭,這樣做大大減低「選擇困難症」之餘,還能提高旅行造型的完整度。

提過林林總總旅行用品,你對於行李箱的設計有何要求?

行李箱的容量是首要,我也會盡量挑選彈性較大的款式,這樣既能收納足夠的旅行用品,也不怕尺寸會過大。正如方才提過自己外遊會帶兩個行李箱,所以設計必須輕便,尤其自己偏好即使在同一地區也要體驗幾間住宿酒店,因此每每轉移「陣地」都要重新收拾一遍;當然也會考慮到兩個行李箱的內容物分佈,譬如我一個主打日用品與衣物,會放入一些旅行袋分門別類,另一個則會盡量維持空置的狀態,好安置新買的戰利品等。所以說,對於行李箱的設計,我想材質都是取決於大家的需求與喜好,但機動性、開口設計及收納空間都是我的考量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