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街都是熱血人王雙駿、小克、吳林峰

也許「樂壇已死」就如「得閒飲茶」,都是開口埋口的無意識論述,得閒飲茶不代表真的會飲茶,而在王雙駿、小克、吳林峰的的眼中,「樂壇已死」更是一個絕對的否定句。三人連同十多位音樂人,在一月發表作品〈樂壇已死〉,開宗明義地回應著坊間滾存多年的尖酸。

text.陳菁

photo.Bowy Chan

「樂壇已死」說了許多年,你們有何感覺?「樂壇已死」說了許多年,你們有何感覺?
小克:叱咤頒獎禮後看留言,有點生氣,去年的歌的確很好,新人輩出,為何還不滿意呢?後生仔鍾意姜濤關你鬼事?那麼多年還是這四隻字才好笑,毫無新意,證明四隻字只是象徵,只是不喜歡年輕人,或是年齡大了就看不過眼。於是就想寫一首歌,作品其實跟樂壇無關,都是幌子,想叫年輕人不要放棄。前年伍淑清說要放棄年輕人,為何總是不懂未來是屬於新一代的呢?

王雙駿:四大天王時期已有「樂壇已死」的說法,有人沒唱功,有人不夠帥。你對所有事都可以死心,對一個人可以死心,但是否代表死亡後,再見面也毫無感覺?不會的。樂觀去想,他們也是肉緊,才談論生與死。這次創作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大家都是拍拍心口,在日程中都放很前。不只是三個人懶熱血,其實熱血的人滿街都是。

吳林峰:我沒在意樂壇死不死的說法,我入行是個意外,當時自己創作了隻EP,打算完成願望就回去當社工。沒想要派台,在網上發布、付了廣告費,然後DJ梁文禮就聯絡我,問我有沒有派台。廣東歌陪伴了我很長的時間,現在能唱廣東歌,有點像是報答的關係,也令我驕傲。廣東歌是我們熟悉的語言,假如去日本,滿街都是日語,戴上耳機聽廣東歌會特別溫暖和感動。


這首歌對你的意義何在?
小克:最感動是大家二話不說去做,這是由下至上的創作,不是大唱片公司在考慮歌手的形象和包裝後,再由上至下地要求,希望你做怎樣的題材。或許未必能成功平反「樂壇已死」的說話,也說不上革命,純粹是情緒抒發,緣份也把核心的三個人連上,對我來說,感動過就好了。

吳林峰:你說樂壇死嗎?那我就做給你看,人會變,我不會覺得很沮喪。我只是入行兩年,樂壇就死了嗎?那麼倒楣嗎?有留言說我們是樂壇話到事的人,做這樣的創作當然容易,才沒那麼厲害。

王雙駿:證明我們更需要做這首歌,並非無病呻吟。我很少聽一首歌會不斷地感動,前陣子我兒子在家裡玩著,突然就哼唱著這首歌。他不過聽了三次,是很夢幻的時刻。音樂是有靈性的媒介,計算出來的音樂,模樣並不是這樣的。當你拿出真摰,作品就自動地具有能量。所謂一隻歌的成績,不是所帶來的獎項,而是那首歌能否流芳百世。常說樂壇能否百花齊放,當中的百花齊放是要包容所有音樂類種,你聽Blackpink的同時,也可以聽吳林峰。音樂是宇宙,是大海。吳林峰 一首歌我想要聽一輩子,我很喜歡〈歌.頌〉,講述一首歌可以像是陌路人般陪你走過不同日子。音樂最美麗的,是你無法知道它哪時能為你帶來安慰。


有人支持樂壇,同時有人冷漠,如何連結兩者?
小克:某些人仍然堅持著某個歌單才稱得上金曲,這是人之常情,當中滲透個人回憶,必然是加分的。但我知道有人因為〈樂壇已死〉再重投廣東歌,有一位甚至五十七歲,執得一件得一件。于逸堯聽了歌,覺得非常感動,他假設如果用得其所,作品有機會能把兩群人重新拉在一起。但有時我會想,是否一定要連結呢?大團圓結局?香港很多事情已經撕裂得要緊,不如鬥長命,淘汰那群人。儘管〈是但求其愛〉是我的作品,假如他在前年面世,這般質素怎會十大不入呢?很簡單,統統都有原因的。


吳林峰相對是新人,另外兩位則年資較長,在這個騷動的音樂圈以至社會,該如何自處?
王雙駿:我不習慣人家說我是前輩,自覺心態仍像九十年代初學師的階段。以往沒法上網,是看書、聽收音機、在唱片舖mix tape,才能接收流行文化。我的十多歲是這樣的,現在的人可能不知道唱片舖是甚麼。以前的人嫌唱片音質沒感情,又覺得mp3行不通,還在堅持聽黑膠,嘥氣,沒人可以叫停時代巨輪,總要和世界一起前行。一起前行沒壞,最笨的是自以為能擋著時代巨輪的人。 

吳林峰:未入行時也跟風說過「樂壇已死」,置身其中就不會說如此片面的話,每天都有新的事情發生,音樂令我每天的人生都很興奮,像是吸毒一般。我想保持對音樂的無限衝動,試過本來在吃飯,收到對作品的評語,就立馬放下飯碗,先去試試。我甚至喜歡那個頭腦塞掉的時刻,會迫自己不斷思考,直至找到起步點。

小克:也許創作自由會遭到收窄,亦會出現自我審查,前年有作品曾經試過因「世事」二字,而無法通過。這兩年的創作不難,我一向都不是做令人開心的創作,假若能孕育一種擁有強烈負面情緒的作品,然後再讓觀眾消化,才是最好的,接受了外在環境的黑暗面,才有機會再次開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