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ward Chan專訪|《Blueprint of Memories》伙歌手演繹跨時代作品  追溯記憶藍圖峰值

一個月內,接連兩位殿堂級音樂監製開作品展,確實前所未見。身為歌手們背後的男人,Edward Chan(陳浩然)說自己不是沒有意願,而是從來鼓不起勇氣,也未到適當時期,在幕前台上留下幕後人的氣味。又偏偏,因為工作關係習慣閱讀他人,變相從九十年代尾擔任編曲監製至今,更多的還是從別人口中問出有關自己的觀感:Edward份人,既理性又感性。

既理性又感性是怎樣的狀態?放蕩肯定不是,做音樂要很有條理;完全控制也不行,到最後會被感性的潮水淹沒。跟理性與感性相處,似乎就是他音樂生命裡持續履行的事,《Blueprint of Memories, by Edward Chan》,立此為題,回憶過去監製工作,批核一遍現狀,多得《全民造星》擔任了評判, Edward Chan不只多了路人認識,原來還可以成為主角到台前闖闖。

「我不是特別擁抱曝光的性格,也不會特意回望作品,但當大家留意起幕後工作,發現我合作過許多歌手,也是鏡仔們的伙伴,這些回憶包含著溫度,相處、對話、心情的共振,我都好想整理好話俾大家聽。」
Text: Leon Lee
Photo: Oiyan Chan
Hair:Ian Wong @ ii salon
Makeup: Agnes Yeung
Styling: Sam Fung

充滿感性與理性的音樂宇宙

Blueprint,在中文語境中是對未來的構想和計劃,也是印刷物完成前有待批核的圖紙,近年常常搭配memory(記憶)出現。雖言兩者本就帶點矛盾,願景與過去,一前一後,但感性角度還是能夠將之湊合—— 所謂記憶藍圖,以Edward見解就是審視音樂歷程的各個節點:自己已經做過很多音樂,但同時間又未真正去到at the end那刻,正處於一個波動變化最大的週期。

「這個字眼頗貼近我現狀,因為大家都說我是個既理性又感性的人,但我向內挖了挖,才發現理性時間實際佔了80%,只是剩下的20%感性常常左右了事件發揮。譬如〈濤〉,我跟姜濤就是在一切基調準備好後,才突然間拉大隊改用合唱團演繹,其實我們大可用電腦合成解決,但就是想為了那段聲音瘋狂一把。」

確實對於音樂,Edward的體會就如同看待建築,相信它有分對錯,有結構性的存在,但同時間亦保留了美學,沒法以理論去探討這種主觀:「說到底都是要跟『人』接觸,建築最核心的部分不能出錯,做音樂的程序同樣很複雜,很難三言兩語交代,所以之前我一直以『教學』來溫故知新,教別人同時也提醒自己。而自己好像總愛到了某個階段便找尋些新衝擊,如早前開公司簽新人、主持網上頻道《較鐘搞嘢》之類,來感受市場的變化。」

記憶藍圖的峰值與終值

就是這點激起你辦作品展的慾望嗎?不只如此。他從容的開口:「其實近年許多單位問過我,有沒有興趣搞show,但要打正旗號做主角還是有點牴觸。只不過去年經歷很有趣,除了得到獎項認同,沒想到自己在《造星》上的點評能受獲不少迴響。在理性層面上,其實我還未能夠正視這件事,但別人注視你支持你,感性上不能夠說是完全沒有感覺。」

感覺就是如此微妙,同是那個人,為甚麼早期未敢曝光,近年又樂於見人?大概是距離感的緣故,也有關市場的感性問題。Edward作為行內著名監製,職責沒有太大轉變,是歌曲製作的領軍人物,也意味著要與眾人交心。多得近年科技發達(他親述的),和年輕一輩兌換想法變容易了,自己也承著人氣走進了大眾目光,一切似乎正往好方向前行。問題是,監製做好作品之餘,還有必要走到人前嗎?

「我常常在想,音樂世界何謂歷久常新?我又用不用得著去追趕潮流呢?如今很多創作,我都聽得出有前人的痕跡,只是artist將自己養分放進去了才變化出一件新事。我很幸運經歷到不同年代,讓我發現到一些『規則』,亦即是音樂圈或者有關流行的循環。像我初入行便produce過一隊男團VRF,如今命運輪轉又成了MIRROR班底之一,好似有吸引力法則般,又回到老本行。從這件事可以見到,流行音樂甚至歌星特質都是一個循環。當世界天下已經無單純的『新鮮』音樂,我想就要去擴闊一個監製或音樂人未來道路的可能性吧。」

一扇門是我 可凱旋四方

話畢,沒有繼續深入求證音樂何以「不新鮮」,除了是深信Edward對於流行文化的直覺,也多得他方才未完的一句:「音樂進步就是背負著感性的枷鎖,又不斷向理性前進的過程。」是不是很有「監製feel」?不只形容到肉,也是創作人最貼身的體會,監製要兼顧協調歌手、填詞人作曲人的溝通,考量的過程可以很不理性,但他卻要證明這個選擇有多正確。「例如黃妍,一個文學感較重的女生,如果我將她的思想放進鏡仔身上,一定會格格不入,等同聽heavy metal,你也很難聽到別人會加枝長笛入去咁夾硬。」

於是回到未來道路的選擇,Edward正說著「點解Blueprint of memories咁重要」,因為音樂裡頭有學識,有習俗傳統是需要理解的,才能經受時間和傳統的洗禮。「我自己有一條規則線,創作時盡情感性創作,繼而才用理性去把關。有時候『市場受落』也是作品的一種功能,我相信以創作者的角度說故事,一次聚合不同世代的歌手、橫跨數代的作品展,絕對有其振奮作用。」

最後把問題焦點落在作品。既然作品展有「任務」在身,各位最好奇的想必是歌單的選擇,Edward首次略帶官腔:「我也未知最終的rundown,但一定會揀最能勾起自己情緒或回憶的作品,譬如〈凱旋門〉,是我跟坤哥(吳業坤)同往巴黎製作的,所以會是自己的主力曲之一。」而問及其他已確認的演出單位,他指有黃妍、 方皓玟、林一峰、Daniel Toh、Dear Jane、薛凱琪 、 衛蘭 、 陳柏宇 、 側田、葉巧琳 、林奕匡 、盧瀚霆@MIRROR、呂爵安@MIRROR、姜濤@MIRROR And more⋯⋯(他說個個反應熱烈即時答應所以列明)至於方大同會否露面?「哈哈,連我都未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