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武術世界觀 楊永勣
2019-10-10
一直有收看《功夫傳奇》的讀者,對楊永勣(Jerry)絕對不會陌生,本是詠春高手的他,曾到訪不同國家觀摩個別流派的武術,今次他隨拍攝團隊前往印尼和新加坡,親自了解馬來武術Pancak Silat的演化和習武精神。
Text Timothy Lo
Photo Bowy Chan
從戰爭到自衛
Jerry習武多年,師承葉問六大弟子之一黃淳樑,多年修習詠春,雖與傳統概念有所不同,卻悟出其獨特系統。從《功夫傳奇》第二季起,他均擔任嘉賓主持,遠赴不同國家與當地武者切磋競技。他謙遜說:「感謝拍攝團隊給機會,讓我的功夫生涯更加圓滿。是次前往印尼和新加坡學習馬來武術Pancak Silat,對我大有裨益。」
馬來武術乃東南亞馬來族人的傳統武術,相傳起源自六世紀的蘇門答臘與爪哇一帶,在當地殖民歷史上擁有重要角色。「Silat本源自『戰爭藝術』,修習原因除了自衛,更重要是保鄉衛族,全因當地經常遭受列強外族入侵。因此除了拳腳上的功夫,兵器在這種武術的訓練系統中,亦佔了很重要的席位。」短刀、棍棒在Silat中是必修,為的是在劣勢中得以傍身,免被敵人擊倒。與此同時,殖民時代的印尼人亦為馬來武術加入全新元素:「殖民時期的印尼人一度被禁止學武,武者為了隱藏身分,他們會在深山中進行教學和練習,並將武術融入舞蹈動作混淆視聽。」
如此一來,Jerry便發現Silat與他本身修習的詠春存在重大差距,而這兩套習武系統的差距更是源於民族特性上的根本分別:「詠春本是用以解決二人街頭衝突的武術,多以拳腳功夫為主要訓練,單對單搏擊時必須管好『中線』(即頭頂至下陰的軀幹位置),亦花最多時間練習。」詠春中的入門套路「小念頭」同樣出自此理。「而Silat則是衍生自戰爭的武術,假設敵人在戰場上從四面八方攻擊你,因此除了需修習兵器,更重要是武者需兼顧360度環境,以防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被制服。」在遇上危險時,Silat並非著重擊倒對方,首要目的應當保護自己。Jerry解釋:「在Silat的概念中,『止戈』相對重要,在你把對方制服後,你應要給足夠空間予對方和自己冷靜下來;但若對方再有下一波攻擊,你也要懂得應對處理,才算有技術。」兩套武學系統注重之處如此不同,難怪Jerry亦坦承,剛到印尼接觸Silat時確實未能適應:「但同時也是一個讓我拾回學生身分,親自從頭體驗全新武術的
好機會。」
如今Jerry在香港武術界是師傅級別,卻依然繼續隨《功夫傳奇》拍攝團隊到處觀摩,好奇以外,他說更重要是為了給自己思想上的刺激:「作為教授功夫的人,你總不能只講過去的事,一定要接觸新事物,開闊自己的眼界,了解世界各地其他武術家的想法,才能充實自己。跟隨拍攝團隊學習,讓我的世界觀有所進步,完整自己的武術拼圖,教拳時的演繹方式自然也會有所不同。」
學功夫如何自衛?
「容許我潑一潑冷水,個人認為在功夫的概念中其實沒有自衛術這回事,因為你根本不會估計到甚麼時間、甚麼方向或有多少個人會攻擊你。再者,就算你上完自衛術課程,你也不會能夠在極短時間內,想起個別招式去應對。於我而言,學習功夫主要是鍛鍊你的身心質素,透過訓練習慣面對拳腳,去除自己的心理恐懼,在面對強大壓力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做對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