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黃加頌 Benjamin Ryser 回家路上 聽城市之聲

人總是容易忽略那些顯得過於理所當然的存在,像是家人,相處多年的伴侶,還有走回家的那條路。近年主要在香港、台灣、瑞士三地遊走的藝術家黃加頌 (Dorothy)跟Benjamin Ryser,以後殖民、歸屬感、身份錯置和距離體驗作研究議題。這次回港完成計劃「太陽下山後,可以帶我走一次你回家的路嗎」,找來不同朋友分享記憶中某段回家的路,以六本共有七個章節的聲音影像圖書形式將故事重現。

text.Jay Chow    photo.Bowy Chan、受訪者提供
special thanks.計劃的故事和聲音來自Mandy Lau、劉世榮、Charlotte Lee、鄧穎姸、蔡運華、Stewie Wong、李穎蕾

作品的概念是如何成形的?
Dorothy:我們2017年開始在不同的地方做藝術駐留計劃,譬如台灣原住民太魯閣族居住的山上,或是在瑞士的難民學校和阿爾卑斯山地區,主題都是關於社區和當地生活的人。在台灣的時候,人們會講很多關於祖先和祖靈的問題,日治時期和國民黨時期將太魯閣族從山上帶到山下,讓他們時常會問:「我的家在哪裡?」;去到歐洲,我們在不同社區做一些關於難民和移民的議題,他們同樣會問:「其實我的家在哪裡呢,我從這麼遠的地方來到,要怎樣面對這座城市和將來的生活?」2019年後我經常不在香港,發現自己錯過了許多共同記憶,於是申請了大館的駐留計劃,訪問不同的人怎樣回家,就是我記錄和陪伴這座城市的方式。

為甚麼會想到用聲音影像圖書的方式去呈現?
Dorothy:我們都覺得作品不應該只留在藝術館,而是應該在社區裡面。進行這個計劃時,我問自己,其實我對「家」是怎麼想的?小時候父母會給我一些叫做 cassette book的故事書,還有一盒 cassette帶,放到機中就會將整個故事讀給你聽,於是我們就用這個方式去呈現計劃的作品。


Benjamin 剛開始有想過將海報貼在城市的不同角落,後來因為經費問題而放棄,所以也花了一點時間去找到最後採用的這個形式。

請介紹一下這套書的使用方法。
Dorothy:全套共有七章,分別記錄了七個不同地方的故事。書中的指示和聲音將引導你在各處進行不一樣探索,一些會是重遊指定的地點,有些則發生在你的回憶和想像之中。其中一個故事是關於某個已經不存在的家,透過小時候回家的路和路上每盞街燈,回憶那個消失了的地方。

這個計劃最困難的部份是甚麼?
Benjamin:大概花了一年的時間。最難的是怎麼讓人和聲音同步,還有在指示清晰的同時營造和保持故事氛圍,聽上去才不會顯得太死板,需要像是走在夢裡面的感覺,我們因此來來回回地在每條路線上反覆確認和調整細節。


Dorothy:印刷的時候遇上很多技術問題,而且時間緊迫。每一頁都要配合聲音的節奏,還要計算每個章節要花多少時間完成,字的排版、書和內頁的呎吋等很多需要考慮的東西。

移民潮下,這個作品有沒有為你們帶來更多想法?

Benjamin:作為一個外來者,我沒辦法去評論太多,但我的確留意到近年人們的一些情緒轉變。而這個作品當初也不是因為這個趨勢而開始製作的,我們只是想去講述一些最簡單平凡的日常故事。

Dorothy:我覺得這個作品凝聚了現在的人對這個地方的看法。有時我去到不同國家的港式餐廳,一進去就會知道他是在哪個年代離開的,因為整個氣氛就是停留在他離開香港的那一刻。我從小已經習慣身邊很多親戚和朋友移民,或許我們的本質就是像這樣來來去去,離開又回來。這幾年開始在不同的地方工作,我想很多香港人也是這樣,當你問這些不停移動的人「家是甚麼?」,可能他們都會覺得,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歸屬感。對於這些香港人來說,其實本質就是流動,而其實離開亦不代表甚麼,像我有個朋友移民後一年回來三次,可能比有些同在香港的人見得還多。所以這個作品,就是我和故事中的各人對 2019 至 2020 香港的凝視。

這本書嘗試去尋找和形塑居住在這座城市各人對於家的想像與關係,那怎樣才算是一個能夠讓人安身寄居的理想社區?

Benjamin:對我來說,最理想的城市就是一個我不熟悉的地方,當沒有一個既定的位置和責任的時候,就能發掘自己更多的面向。

Dorothy:最基本地說就是一個公平的地方,無論是生活、經濟還是社會流動方面,但我很怕那些烏托邦的說法,像是一些過於單純的願景和理想化的城市,所以我覺得最後還是要問自己是個怎樣的人。有朋友跟我說香港是一個成年人的迪士尼樂園,或許不大適合小朋友居住,但如果你是一個有工作能力的成年人,就會比較容易得到想要的東西。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城市,像我在某段時間是喜歡在夜裡工作然後晚起的人,可能巴塞隆拿就很適合那個時期的我,因為那邊所有餐廳都是下午2 點才開門的。

你們覺得這兩年香港人對「家」的解讀有沒有改變?
Benjamin:有時朋友也會問我,有沒有覺得香港已經變成第二個家?我覺得是的。在這裡生活了一段日子,漸漸對這座城市熟悉,尤其這次的作品讓我有機會走訪不同地區,和這個地方產生更多聯繫。這兩年大家幾乎都沒辦法旅遊,我覺得這個作品是個很好的機會帶你去一些平常不會去的地方,從而體驗不一樣的事物。


Dorothy:這幾年很多人會談論走或留的問題,放遠一點來看,我首先問的會是:「你的家人是從哪裡來的?」像我的家人就不是一直在香港生活,婆婆是嫁來香港的印尼華僑,在她的回憶裡面其實沒有自己是香港人這個意識,她來到這個地方只是因為婚姻。可能剛好我是生於一個不用移動的時代,就覺得這是我的家,但如果從歷史的角度,其實並不是這樣,我們從一開始就是要移動的人,沒有一個屬於自己地方,由始至終都沒有。

聆聽以下的城市之聲:

馬鞍山 / 回家路上經過任何一間惠康超市 / 

彩虹往西貢方向的小巴 / 海邊 / 東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