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吳慷仁 我沒有不放過自己

2016年,吳慷仁在金鐘獎台上接過戲劇節目男主角獎,致謝過團隊與評審以後,他為同業喊話,指演員都在等待一個被看見的機會:「我們需要的是多一點選擇,幫幫我們,我們可以更好。」事隔也不過幾年,不只台灣人看見吳慷仁,香港人看見他,東南亞的人看見他,世界的人也看見他。

去年拍完Netflix人氣劇《模仿犯》後,他直接把台灣的工作全部推掉。當中有5個月的時間,他選擇離開舒適圈,兩段時間分別到馬來西亞和香港,早早開始準備《富都青年》與《但願人長久》的拍攝。學殺雞、學手語、觀察公園阿伯、勘察戒毒所,這位台版的基斯頓比爾天天為難自己,刻意讓自己好幾個月沒有飽飯食,一下子瘦下20公斤。

「《富》與《但》對我而言很重要。當時我在台灣拍了很多戲,我一直期待著跨出舒適圈後會發生甚麼事。看似是非常辛苦的,一共四個月都沒有吃飽過,香港把戲拍完那會兒我只剩53公斤。」不過他辯指,他沒有不願放過自己,形容那些純粹是任性行為,拍完這兩部電影後是時候止蝕,又說:「不一定甚麼角色都需要我演的,我演也不一定是最好的。」

而現在他的心態是:能夠早一點點回家就最好。

TEXT Yui
PHOTO Kaon
STYLING Calvin Wong
STYLING ASSISTANT Chan Fung
WARDROBE Dunhill
VENUE Mandarin Oriental, Hong Kong
SPECIAL THANKS 香港亞洲電影節 @bc.hkaff

《富都青年》中你出演一個聾啞人士阿邦,少了講話這種表達方式,在表演上事前應該花了許多功夫,這算不算是你演過最難的角色?

是很難,但我想不會是最難。
《富》的準備時間較長,因為這部電影是在去年5月到6月的時候開始拍攝的,在那之前我就一直在台灣慢慢讀劇本及找老師學習手語。不同國家的手語都是不一樣的,像台灣手語就跟馬來西亞不一樣,所以當時其實是先初步了解一下手語動作的怎麼一回事。然後我早一個半月就到了馬來西亞,正式開始準備,去學殺雞、去上手語課。
那時候甚至是特意選了非專業的手語學校去學,因為像戲中阿邦那樣的移工身份,其實他要摻雜很多生活化手語,而非專業手語。這都是跟導演討論後得出的結果。我們希望最後表演出來的大部分手語,可能是觀眾不看字幕都能明白大概意思的,例如「吃飯」、「沒有」、「我想」、「不想」,讓人家馬上懂的就最好。那在手語上有一直尋求別人意見,加上走戲跟讀本,所以準備時間很長。

那之後馬上就開始拍《但願人長久》,為何會答應接拍?

《但願人長久》由導演(祝紫嫣)自編自導,所以我最初是從導演身上去理解這個故事。一開始看劇本我就已經很喜歡,真的很喜歡。開始閱讀劇本的那段時間,剛好是我爸爸去世的第七天,那天我爸爸要樹葬,骨灰埋在了樹林裡頭。回家以後,我就剛好收到導演發來的電郵。其實爸爸生前跟我的關係不太好,跟2007年那主戲裡頭的主人公幾乎一模一樣。這故事特別觸動我,所以才會答應接拍。
在開拍前也一直在練習,因為語言上要突破是很困難的,就像我來香港要講廣東話,廣東話也非常難。即使是在香港待得再久的人,除非是非常努力去學習,以及不斷糾正自己的發音,不然其他人一聽就會知道你不是香港人。那對於《但》這個故事來說,也有點像這回事。

如何去準備《但願人長久》中的父親角色?

我本身沒有結婚沒有兒女,老實說我也不懂為人父親是怎麼一回事。可是沒關係,戲中的爸爸也不懂。
我有投放一些自己的想象,拍戲前我天天都去深水埗通州街公園,去了之後就坐在公園看別人下棋、走路、休息。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我沒有故事中的爸爸那麼老,就算畫了老妝,我角色也不夠把握,所以就試著去觀察、模仿那些阿伯的行為跟動作。好幾次我都是定了老妝,我穿著戲服直接就自己坐地鐵去的,開始用老人的方式走著路,在香港散步。那時候還戴著口罩,糊著一臉膠水,但也沒有人知道我。不過也沒跟人多聊,因為一開口聽到口音一定會覺得我怪怪的。那段時間我因為走路方式看起來很奇怪,而被警察臨檢過。
那時候我找不到「變老」的方法,於是我能夠做的就是讓我自己一直瘦。所以當時從馬來西亞拍戲開始,我就一直消瘦,因為《富》也都有從健康到瘦下去的兩個階段,所以緊接著香港拍戲足足有兩個月,我都沒有一次吃飽過。

慷仁以往曾多次為電影角色大幅度減磅增磅
慷仁去年在香港拍戲時四處遊覽

慷仁以往準備一齣戲,往往是挺極端的。你是不是一個不願放過自己的人?

不,不是的。我其實常常放棄。
不如說,其實從去年開始,我已經稍微有點不一樣了。這兩部電影就像是一個「停損點」,「再這樣一次、再這樣任性一次就好」的感覺。有時候那只是任性,不是不放過自己,人家覺得你不需要這樣做,可是你偏偏要;而偏偏要的原因,不是因為想要證明甚麼,而是用自己覺得對的方式去做一件事情。這麼做你不會知道結果,可是你會相信你做了,當中會體會到一些事情,然後那些事情會成為接下來轉變的動力。
去年拍的五部戲我全部都還蠻喜歡,從《模仿犯》開始,是用另外一種方式詮釋類型片。《富》也是的,就是專心只做好一件事,總覺得會有一點不一樣。前面的10年,都不斷地讓自己看起來很精采、演的角色很精采,但其實只是一個過程,你不可能用那樣的方式持續走20年的,體力也不允許。所以接下來會慢慢的有所轉變。
只是喜歡在這一段時間,給自己一個目標吧,做到這樣我就好。有時候就是這樣,不做我會後悔,可是做到了,就我自己知道。

是哪個具體的時間點改變的呢?

哎。我老了呀!40歲的人就演40歲的角色,不會再跑去演年輕人了呀!
總是會改變的。我對自己也比較諒解了,那算是跟自己的和解,告訴自己:「你努力過了,很精采了。」我自己覺得蠻踏實的,入行16年已經演過很多戲了。
我們沒有辦法回到以前,就像以前的香港跟香港電影明星,一打開履歷可以爬過幾百部電影。演員是很被動的,你選我我就來拍;那如果你選我,我還可以做一點改變,我的被動就會有一種主動性,就是我主動去為了這個角色,去做一點改變。然後那「一點點」也許都不是被肯定的原因,正如變瘦變胖跟演戲好不好是無關的。對我來說,我覺得那是我想做的,那我就去做。

以往也經歷過好幾個階段性的心態轉變,以前訪問你說過,自己以前是比較憤世嫉俗,後來則平和一些;即使在演員身分,也有一種由「自我」到「共業」的反思。那現在的吳慷仁呢?他是怎麼想的?

現在沒有甚麼好憤世嫉俗的了,能夠早一點點回家就最好。
我想我現在有點累了,不過應該只是一時的。就覺得好像。不一定甚麼角色都需要我演的,我演也不一定是最好的。現在我看劇本,反而是會想這個角色適合那個誰,然後推薦給別人。以前有時間的話我都隨時可以演,可能因為叛逆吧,只要離某個角色愈遠,就愈想要靠近那個角色。可是現在我就不一定這樣想,不見得每一部戲都要演。如果有人花少一點的力氣就能變成那樣的角色,也許找那個人會一定會更適合。所以說「無論如何一定要征服某個角色」那種想法,我不會了,現在不會。

慷仁以往訪問曾說,好演員需要30年、40年,現在依然維持著這個想法嗎?

那都是小時候講的話啦。人就是會不斷地改變。但我還是期望,導演和製作方多一點勇氣。是的,是他們,不是演員,我覺得很多演員本來就很有勇氣。他們都很想做改變,也樂於改變,只是不一定有人希望找他們去演一些以前沒看過的東西。
讓人家覺得你可以,是很難的一件事情。因為常常會有人就說,「為甚麼不找我拍那個,為甚麼都找別人」,因為他們在別人身上看到了可能性。所以回到剛才之前的問題,我這10 年來就是為了這個可能性,才會那樣盡可能展現自己。那些不是因為你選我才做得到;而是我願意,我也做得到。你願意跟你做得到,兩者是有差別的。■

原文刊於《JET GIFTS 2023》,書刊將隨256期《JET》免費附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