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達明 陌路不如麥路人

生老病死,是命中注定,還是人定勝天?2011年患上鼻咽癌,經過數年的抗癌期後,張達明苦盡甘來,最近參演《麥路人》獲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由陌路轉入同路,就算無法再扮速龍討人歡樂,但首次參與正劇鼓動人心,努力地走著演藝路的下半場。

Text.Nic Wong
Photo.Bowy Chan

能否戰勝病魔,有時無從稽考,張達明說自己只能拜謝神恩,經歷不同事件後,他卻有更多不同方法角度思考。「近年我試過在舞台上演楝篤笑,講述生病的過程,如何醫病,當中找到好笑及感動位,所以都是一個經歷,一個過程。」

死過翻生,他自言現今狀態只屬一般,不算很好。「好的話,就是想做甚麼都做到,現時行路、行樓梯都可以,一時時啦,尚算OK。」最明顯,最困難,就是每天花很多時間將自己看上去回復正常。「今早弄了很久,但仍然未似一個正常人。」健康沒有捷徑,只有持之以恆。他堅持做運動,保持正常飲食,早點睡覺,也許就只有這些了。他現時一星期跑3次,下一步想參與十公里跑,「5K一定得,10K都想試下,但未必可以。」

「現在我是另一種狀態,每日做很多運動,不斷經歷拉筋的痛苦,飲食上的節制,不像以前放開懷抱創作,我想再扮速龍都很困難了。」

大病過後,張達明沒變的是,堅持創作及演出。「視乎工作是甚麼類型,譬如是舞台,有多種演出方法。以前我是演員出身,主修表演,後來愛上寫劇本,第一個獎項是導演獎,我相信舞台劇導演都可以。」至於電影導演,他更想做,希望拍自己的故事,可惜暫時做不來。「太辛苦,舞台劇都辛苦,綵排時間長,但現場沒那樣複雜,相反拍電影要因應現場天氣、光線、拍攝進度、燈光、音響、道具等,現階段我實在難以做到。」

好像去年上映的電影《家和萬事驚》,改編自1993年張達明創作的舞台劇《亞DUM一家看海的日子》,就交由邱禮濤執導。「我經常與人說,生病不用害怕,就算我生病,都能做到一些令人想像不到的事情。它是我第一次寫的得獎舞台劇本變成電影,第一次做電影監製,真是驚喜。最重要是,很多人願意合作,碰巧有合適團隊及角色分配,做到接近夢想中想做的作品就好了。」

創作尚待進行中,但復出後片約不斷,今年有ViuTV劇集《地產仔》、電影《家有囍事2020》及正上映的《麥路人》,其中後者讓他得到今屆金像獎最佳男配角,亦是他多年來首個電影獎項。「這次獲獎是所有人的努力,電影難得獲得十項提名,讓大家更清楚地看到我獲得提名,否則大家可能看看名單就算。最重要是,電影拍出作品本身,從而令我得獎,所以這個獎項真的屬於大家的。」

如果看過《麥路人》,你會發現其實張達明戲份很少,但他那角色造型,真的不是人人做到。「這個角色很難找到其他人,就算找你們演都做不到。他又瘦又殘,普通演員連特技化妝也很難做到,但那時候的我是真髮、真臉,幾乎沒化妝,只化了少許煙屎牙。」最難還是那種瘦削,他說當時演出大概107磅,幸好之後努力做運動,如今總算扮到「正常人」出街了。

病後常說「醫有醫緣」,拍戲亦講求緣份,他接到角色看到劇本,驚覺與自己多年前寫的舞台劇劇本《圍板外》題材相近。「三十年前,我寫過三個在街邊睡覺的男人,如何面對生活,有何夢想,到底應否爬入後面新建的大廈?」當年在演藝學院上學,每天從地鐵站出來,他都看到露宿者,相當心痛。「今次《麥路人》所說的更多,不只我這個在街邊賣垃圾的中年男人角色,還有老年人、小孩子、母親,以及曾經很富有的郭富城角色。讓我最拜服編劇的是,他們這班人竟然沒有吵架,而是互相幫忙,生活如此辛苦下還互相幫忙……」

三十年前問題嚴重,三十年後問題仍未解決,張達明同樣黯然慨嘆。「有些問題是永遠存在,包括生老病死,失業、吵架、小事化大等等,總是永遠存在。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他們所面對的困難有多大?甚麼事情所引起?每個年代每個地方都不同,《麥路人》所說的不是露宿,而是有瓦遮頭,無家可歸,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新的狀態。我當然希望,這些事情可以解決,痛苦可以捱得過,但不只人類,大自然也是一樣,很多動物都會遇到山火,北極熊沒東西吃……」難怪,演過百多部喜劇的張達明,今次亦第一次參與悲劇,一改逗人歡笑的慣例,還呼籲大家要保持正能量,做些好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