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智遠 留住香港的剩餘美好
眼前的陳智遠,目前是本地文化深度遊組織「活現香港」的創辦人。當日從他約四百呎的辦公室(不是老闆房)出發,遊走上環摩羅街、文武廟、醫學博物館一帶,不時與附近店主寒暄,路經荷里活道及樓梯街交界,他突然停下來拿出iPad,展示1960年《蘇絲黃的世界》在那裡取景的劇照,轉眼走到文武廟內外,又講解香港今昔的 […]
眼前的陳智遠,目前是本地文化深度遊組織「活現香港」的創辦人。當日從他約四百呎的辦公室(不是老闆房)出發,遊走上環摩羅街、文武廟、醫學博物館一帶,不時與附近店主寒暄,路經荷里活道及樓梯街交界,他突然停下來拿出iPad,展示1960年《蘇絲黃的世界》在那裡取景的劇照,轉眼走到文武廟內外,又講解香港今昔的 […]
1996年華籍英兵,2019年警車響號聲、某年香港人奪得諾貝爾獎登上電視新聞、船員穿上「重光」字眼的風衣……《手捲煙》就像一齣尋找彩蛋的電影,明就明,不明就等待黎明。拍出首部劇情片的年輕導演陳健朗如此說。 text.Nic Wongphoto.Bowy Chanhair.Peter Cheng Ha […]
世間人種千奇百趣,有一種是「咁容易俾你估到,我就唔係食神啦」,又或者「一係唔威,一威就要龍咁威」,谷德昭不是這兩種,偏偏他卻是有份創立這兩個角色的人,創造不少笑匠的幕後功臣。只可惜面對當今現況,「喜劇之王」都要投降。 text.Nic Wonginterview.Nic Wong & 金成p […]
香港電影(曾經)的厲害,就是人才風格四出,有王家衛也有王晶,有許冠文亦有許鞍華,海納百川百花齊放。其中,許鞍華是六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三屆金馬獎得主,與她合作無間的文念中決定自資及籌集資金拍《好好拍電影》,以影像寫一部香港給許鞍華的情書。香港(電影)需要許鞍華,值得有部關於許鞍華的紀錄片。 T […]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香港跳高選手楊文蔚,可說是現代「塞翁」。她的命運與香港一樣,惡耗連連,去年5月受傷要開刀做手術,12月一傷再傷,斷了右腿阿基里斯腱,經歷人生中最嚴重的傷患,至今仍未完全康復,暫時未能翱翔瞬間。text.Nic Wongstyling.Sum Chan assisted by Ca […]
暴龍大翻身,不得不稱讚鄭中基的厲害。當日全城出名的「無賴」,今日飾演ViuTV新劇《暖男爸爸》卻毫無違和感,鄭中基甚至主動提起當日發生的「飛機醉酒事件」,分享當年第一次感受到嚴父的暖意。 Text.Nic WongPhoto.Bowy ChanMake up.Mon Chun@monzichunma […]
疫情下的香港,這一切變成了「新常態」,慶幸第17屆香港亞洲電影節(HKAFF)尚在如期舉行。事隔一年,我們再度找來影展總監的徐匡慈(Clarence)與節目策劃胡芷晴(Didi)來個訪談,訴說今屆HKAFF的轉變之餘,共同提到生死關頭之下,究竟電影與電影節,還有甚麼意義呢? Text: Nic Wo […]
同樣是攝影機器,不一樣的感覺。九十後劇照師梁祐暢(Joseph),近十年在片場長大,由機器組再影劇照,拍下《風再起時》的年代情懷,刻畫《幻愛》下的寫實愛意,就像街拍一樣,劇照師就是電影拍攝現場的紀錄者。 Text.Nic Wongphoto.Bowy Chan(portrait)、映遊舊戲(IG:@ […]
記者訪問記者,不容易。尤其陳曉蕾的Facebook專頁名為「記者陳曉蕾」,正好代表她以記者為傲。早年政治記者出身,後來成為自由記者,寫過不同專題報導,關注不同議題,像農耕、廚餘回收、光污染、生死等等,近年成立「大銀」慈善機構(Big Silver),出版《大人》雜誌,專注關注老病課題。 訪問中提到的 […]
潘源良向來是slasher,以填詞人最著名,還有演員、足球評述員等,早年亦寫過《郎心如鐵》、《幻影特攻》等電影劇本,導演作品相對較少,但今年「突然」有部作品《聖荷西謀殺案》登場。如今年過六十,他決定放棄其中一個「最愛」——足球,卻保留更多時間及體力,追尋其他更大的夢想。 Text.Nic Wong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