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筆決戰推土機 PEN SO
前陣子一枚黑白照在網上成為熱話,建築風格是英國文藝復興式的手法,整體氣圍無疑是倫敦街頭,行人路上卻是一張張的華人面孔。建築其實是座落於畢打街與德輔道交界的舊郵政總局,於一九七六年拆卸,而插畫家Pen So便把這美好的昔日地標以黑白繪畫:「每次看舊照都感到難過,這些建築其實可以保留,但因商業價值高而迫 […]
前陣子一枚黑白照在網上成為熱話,建築風格是英國文藝復興式的手法,整體氣圍無疑是倫敦街頭,行人路上卻是一張張的華人面孔。建築其實是座落於畢打街與德輔道交界的舊郵政總局,於一九七六年拆卸,而插畫家Pen So便把這美好的昔日地標以黑白繪畫:「每次看舊照都感到難過,這些建築其實可以保留,但因商業價值高而迫 […]
本以為柳廣成在中大藝術系畢業,他卻糾正說四年級時退了學,自言唸得愉快,但不想外界因學歷而把他框死,甚至有既定印象,於是最後一年才離開校園。那不就等於因為不想拿證書而退學嗎?他笑著說:「是的,我覺得很不羈。」這個九十後漫畫家總是有著自己的節奏,甚至覺得天性悠閒的自己在香港被視為散漫的人,也深信香港並非 […]
超強颱風山竹於香港登陸,杏花邨成了澤國、大角咀地盤天秤凌空翻騰三周半落地沒水花,事隔兩年,如斯畫面仍能倒背如流。但對漫畫家Rex Koo而言,在一片頹垣敗瓦中仍然一心上班的打工仔,才叫他最為震撼。那畫面成了他首本漫畫作品《城寨誌異》的一個章節,沒有半個對話框,展現著留白的城市百態。 text.陳菁p […]
「你認識哪位本地平面設計師嗎?」杜翰煬(Leumas)如此問著身邊親友,而主流的答案有兩個:陳幼堅或李永銓。「說得出已經很好了,但明明李永銓以後不是沒新人,為甚麼會這樣呢?」源於如此異像,加上發現香港缺乏深入探討設計師歷程之著作,在繼《乒乓》和《進念人人人︱︱香港流行文化的異數》後,推出新作《The […]
訪問那天,小龍還未到,珈其說二人的共通點是長得矮,後來小龍更正為:「我們夠高,又長得天真無邪。」雖被不少電影觀眾視為新人,二人其實當了超過十年演員,同樣地以演技和多變先行,也同樣地童顏,一位過往會包辦劇團的年青角色,一位去年還在演中學生:「以往真的不介意,但到了這個年紀真的會尷尬,觀眾想必也會為我尷 […]
最初認識對方的身分,是導演還是演員?盧鎮業(小野)和陳健朗有著同一回應:「是師兄弟。」二人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以不同的節奏,在導演和演員中雙線行車。導演是主導作品的人,面對同一個市場,站立於同一個非常時期,二人都堅信隨心而行,方能描繪出打破悶局和地域的好故事。 text.陳菁 styli […]
在旺區的街上跌個人仰馬翻,明明膝蓋滲血仍要裝作不痛不癢,還要輕輕地執回那飛躍到天際的高跟鞋。與其自己獨自尷尬地站起來,倒不如身旁有個好友見證,開懷恥笑也沒所謂。 或是和朋友看恐怖片,明明自己也怕鬼神,怎料對方比你更恐懼,你自然變得勇敢,甚至能把肩膀借出。 對鄧小巧和麥曦茵而言,這就是與人同行的好處了 […]
三寶顏(Zamboanga),城市位於菲律賓三寶顏半島,也是關智斌(Kenny)的出生地。當年父親投靠南洋親戚,在菲律賓開了餐廳,回港後為了養家,做過林林總總的行業。在Kenny眼中,父親吃苦的能耐異於常人:「他的能屈能伸似乎也遺傳給我,現在家庭成了我的動力,想讓他們過得舒適一點。」(L […]
無論兒子多大,當父親總是五味雜陳,對調酒師Samuel的父親Coffee而言,嗅著酒香,卻總是嚐到甜。調酒師的工作時間由傍晚直至凌晨,父親年逾六十但仍為在職人士,在有限的時間中,二人多年來都努力尋找著交集點:「我和兒子的關係很珍貴,但那不代表需要常見面,男人不用太婆媽,只要讓對方知道自己永遠在背後就 […]
全球經濟低迷,自然想找個經濟專家解答疑難,指點迷津。 邀約「KC博士」羅家聰訪問,早已預計不容易。一如其他傳媒的經歷,約他做深度長訪問,他短短的回答一句:「Within half an hour.」五千字喎,盡快啦。他一於少理,只問:「When and where?」我提議他先給我幾個日子,方便找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