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dmin

陳錦泉 與劇照共生

是《重慶森林》的快餐店老闆,陳錦泉更是劇照師。第一部正式作品是1973年的《浪子與處女》,直至完成今年上映的《我們永不言棄》才暫定退休:「沒興趣真的做不了這行。」這句話,他起碼重複五、六次。他沒想過要以專業精神獎獲得嘉許,由不被尊重的「公仔佬」發展到「劇照師」,或是美學被頂尖的導演和演員認可,足矣: […]

Read Full Article

隔離也可以打邊爐 陳凱詠

打邊爐這般舒爽的樂事,在隔離期間也要繼續,哪怕是場一人邊爐。由唱片公司主播到正式出道,陳凱詠(Jace)其中一個學會的道理叫「做音樂,開心、爽最重要」。由大熱的〈天生二品〉突然轉個180度,推出不曾出現的情歌類新作〈隔離〉,擴闊自己的可能性之餘,也由心希望大家聽得爽。 text.陳菁photo.Bo […]

Read Full Article

《望月》廣告幕後創作團隊:「無論距離多遠,只要心中有信念,都可以一起望月。」 Text: Nic Wong

「哪怕世界有距離,我們仍要一起走近。」這句話,本來已夠感動,何況在疫情之下。今年芸芸月餅廣告中,以「望月」最為出眾,沒有任何月餅的廣告片段,facebook累計點擊率超過43萬,足以引起大眾對月餅、品牌及距離的興趣。中秋前夕,特別找來廣告的幕後創作團隊——廣告公司Society主腦Penny Cho […]

Read Full Article

麥浚龍 蘊釀失落美學

育成模式,來自日本長篇漫畫和小說,隔著螢幕和紙張看著主人公由白紙般的小伙子進化,或好或壞,登頂或墜落,我們也似乎置身其中。麥浚龍(Juno)所創作的三年企劃《the album》亦套用上如此育成模式,無論是貫穿的主角董折(麥浚龍飾)和浦銘心(謝安琪飾),還是延伸出來的各枚支線,亦以連繫性的故事姿態呈 […]

Read Full Article

賴雅妍的養生藝術

香港觀眾認識的賴雅妍,或許是《等一個人咖啡》、《花椒之味》的角色,卻掩蓋著她的美貌,更令人讚嘆的是,她今年已是41歲,絕對不似。上月她難得在港拍電影,除了談談她的電影人生,早前在港上映的《逃出立法院》(見另稿)外,還有大談她的養生之道。 Text: NWPhoto: Ming Chan @ Doub […]

Read Full Article

Common Voice 捐出廣東話聲音

滿語,又稱滿洲語,喺清朝擁有官方語言嘅地位。但因為民族間嘅頻繁交流,以及滿漢通婚等因素,識講滿語嘅人愈來愈少,而家以滿語為母語嘅人唔夠二十個,其中三位已經超過八十歲,而清朝滅亡到呢家不過一百年左右。前排被關注嘅Common Voice計劃,義工團隊成員敬文同Sammy,希望大家都願意捐出廣東話聲音, […]

Read Full Article

秋山 燿平 英文聽入耳 母語聽入心

嚟到科技先進嘅世代,只要主動學習,就算冇離境你都可以學識其他語言。日本YouTuber秋山燿平長居日本,因為善用網絡同參考書,自學大約十種語言,其中包括廣東話。語言無難事,只怕冇心人。 text.陳菁 大多人都相信留學或者去外地工作係學語言最快嘅方式,你點睇?我並唔否認咁樣能夠幫助語言學習,因為環境 […]

Read Full Article

港。字典 有冇責任保護廣東話 視乎你對佢嘅愛

港。字典 有冇責任保護廣東話 視乎你對佢嘅愛個個都約你得閒飲茶,唔通個個都得閒約你飲茶咩。廣東話,或者話講廣東話嘅香港人,字裡行間就係有咁多修飾。哲學系碩士Wilfred Kwok,習慣記低神奇又得意嘅廣東話詞彙,兩年前開設Instagram帳號「港。字典」(@hk.dict),收集現今世代嘅日常詞 […]

Read Full Article

黃明志 活用廣東話粗口 大家相處愉快

廣東話並唔係香港限定,同樣會出現喺澳門、廣州、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等地。混合各個地區語言嘅特色,建立出唔同面貌嘅廣東話。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話自己雖然講唔正,但廣東話對佢嘅影響非常深,同好多香港人一樣,佢都係聽四大天王同Beyond啲歌大。所以當留意到廣東話被淡化,雖然唔喺香港大,但都擁有同樣遺憾。 […]

Read Full Article

Serrini 假如廣東話被剿滅 要學做千面人

奇怪地,用廣東話唱書面語寫嘅歌,就係要受保護嘅廣東歌,但用廣東話入詞就會被視為通俗,事隔多年,直至最近新歌〈越活越惹禍〉,Serrini 仍然鍾意用廣東話入詞:「其實有好多人嘗試當中,可能多咗人想食嘉美雞,就會有多啲本地味道出現。」 text.陳菁 photo.Bowy Chan makeup an […]

Read Full 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