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T & CULTURE

Chiya《融塵與光》:置身魔法世界,平民與貴族,大人與小孩,所欠缺的不過是種溫柔。

最喜歡畫女孩子但這次不畫 將少女的溫暖發揮到極致,Chiya的插畫作品一向專注於美好的女孩子身上。各種神態、姿勢與情境,唯美的服飾與妝容,圓圓的雙眸加上無害神情,都充分展現了治癒系作品一向予人的感覺:置身色調淡雅粉嫩,沒有灰暗的美好世界,是她一貫追求的插畫風格,不論是繪本還是遊戲包裝插圖,精湛的水彩

Leon Lee

Chiya, 港漫動力2, 融塵與光

· ART & CULTURE

葉汪《現象》:我的漫畫有種痛,是陣陣的,沒有刺激,卻是種難以言喻的情緒。

在漫畫中與自己聊天 擁有文學少女的風貌,只要有關注香港非主流漫畫插畫界就會知道的新晉畫師,令你情緒波動的堆疊式分鏡,慣常用科學題材的特性去做發想,還有如同詩篇的故事張力,以及保留鉛筆手繪的真我率性,一句又一句在你內心湧現的獨白台詞,葉汪就是如此讓人入迷又神奇的港漫新血。 Text.Leon Lee

Leon Lee

港漫動力2, 現象, 葉汪

· ART & CULTURE

鄧俊棠《崩塔》:生存遊戲的魅力?跟漫畫家一樣,努力在嚴苛環境中存活吧。

我們與惡的距離 為了取悅這代年輕人,香港漫畫家鄧俊棠(阿棠)真是費盡了心思。問我何以見得?看新作《崩塔》的故事簡介就能略知一二:通天巨塔、地球災難、逐層破關,宛如近期大熱的日本影集《今際之國的有栖》,集科幻懸疑驚悚於一身,也少不免對人性的一番考驗,似乎都一一捉對了讀者近年的口味。問他何以選擇「生存遊

Leon Lee

崩塔, 港漫動力2, 鄧俊棠

· ART & CULTURE

余遠鍠《牧羊冰室》:這次不入數碼世界了,我們看看從前的香港好嗎?

戰鬥啦!被選中的漫畫家 也許你不知道,昔日港漫有過幾許風光,一批本土漫畫家不但活躍於香港漫畫雜誌,更連有「漫畫王國」之稱的日本也予以認可。余遠鍠就是其一,早年曾為漫畫助理的他,憑著成名作《激鬥!!數碼暴龍》衝出了國際,這是一個連載於漫畫雜誌《CO-CO!》上的原創故事,起源於當年玩具「暴龍機」興起,

Leon Lee

余遠鍠, 港漫動力2, 牧羊冰室

· ART & CULTURE

極地謎情|黃秋生 游學修 既聰明又笨

「人生好多事都是無心插柳。就好似撞鬼,你怎麼可能知道幾時撞?」適逢神戲劇場十周年再選擇上演《極地謎情》(Enigma Variations),黃秋生這樣鬼馬地解畫他的選擇。 早於2012年,此劇曾以《極地情聖》為劇名上演,由秋生夥同梁祖堯演出,但秋生並沒有很滿意那次的經驗。而這次,他自言是重頭來過,

yui

極地謎情, 游學修, 舞台劇, 話劇, 黃秋生

· ART & CULTURE

田蕊妮專訪:首演舞台獨腳戲《大離婚日-妻》 每次視為最後一次演出

「記得某次去外地旅行,看了一趟小劇場,很小的場地裡,大約有個五十多歲的女人,場景好簡單,只有一張櫈,旁邊有個小茶几,上面有一本書、一杯茶、一支燈,背景是一塊塊布。她很淡定地走出來坐在櫈上,講述她如何與老公相識,講到她的老公離開了,好好看。看著看著,如果有一天我有這個魅力做到這一個騷,那就好了。」 這

Nic Wong

田蕊妮,舞台劇,獨腳戲,大離婚日妻,大離婚日,舞台劇,林日曦

· ART & CULTURE

(訪問時距離)最熟悉新海誠的人 Pen So:新海誠影響了我的愛情觀!

看《鈴芽之旅》,在鈴芽通過「門」從天而降跳進「常世」的一幕,立時令我想起本地插畫師/漫畫家 Pen So(蘇頌文),近期獲得日本外務省主辦第十六屆日本國際漫畫獎(Japan International MANGA Award)銀獎得獎作品《回憶見》裡的一個場面。Pen So可說是我認識的漫畫家中最神

admin

新海誠, 星之聲, 秒速五厘米, 蟲師, 言葉之庭, 鈴芽之旅, 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

· ART & CULTURE

拆解新海誠的「影像文學」特色

為免影響大家觀映,《鈴芽》的內容就點到即止,留待大家入場了解。上文提及不少新海誠創作常用的元素(也算是某種符號),他們反覆在不同作品中出現,成為他創作的重要組件。然而每看新海誠的作品,就像感受當年的「村上春樹風潮」一樣,以優美精緻的畫面配合動人的對白/字句,透過故事裡主要角色的角度出發,如同讀影像小

admin

新海誠, 星之聲, 秒速五厘米, 蟲師, 言葉之庭, 鈴芽之旅, 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

· ART & CULTURE

新海誠 寓言之境

看新海誠即將上映的新作《鈴芽之旅》,令我聯想到漆原友紀的作品《蟲師》,全因《鈴芽》的神話色彩比新海誠過往的作品都要重,似乎想挑戰一下觀眾對「幻想」的世界觀的適應力,引發出觀眾那種「很想確切去明白」故事中的隱喻(現在叫做彩蛋吧?)或相關文化典故指涉的力量。一些看似跟我們生活抽離得過分的故事,對我們現實

admin

JETFeature, 新海誠, 星之聲, 秒速五厘米, 蟲師, 言葉之庭, 鈴芽之旅, 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

· ART & CULTURE

Sampson X 版主M 在香港漫遊觀察,究竟行不行?

香港生活煩囂緊張,我們每日都為事業與家庭等問題而忙碌打轉,加上疫情反反覆覆的日子,自然過得並不好受。既然看不清前路,想來就只能見步行步;適逢近日「觀察香港」熱潮興起,我們邀來了兩位街頭巡禮者,Sampson(黃宇軒)與IG專頁「香港街道觀察」版主M於街頭共遊,發掘大家不曾看見的另一半「銅鑼灣」,讓你

Leon Lee

· ART & CULTURE

IG專頁「香港街上觀察」版主M 城內的Emo世界

不知從何時起,在迷亂的城市漫步成了一種浪漫。我們隨意遊蕩,用眼睛探索,在無法離港的當下渴求離岸,而那不起眼的牆壁街角,近日亦輾轉成了塗鴉溫床,在夜幕低垂的時分,被某人用歪斜筆跡隨意宣洩,仿佛牆上充滿詩意的夢囈與情話,就是城內的每段故事章節,在默默吸納眾人情感,與你一起「Emo」(情緒化或傷感的表現)

Leon Lee

· ART & CULTURE

黃宇軒 #散步就是一趟街頭巡禮

城市研究學者 黃宇軒 Sampson 成為風景的你很美 「在油麻地地鐵站外,有個用雪糕筒砌成的高科技煙灰缸,你知道嗎?」走路是與生俱來的天賦,但散步倒有點斟酌,你說我們不懂行嗎?想來只是有點懶;那要用跑的嗎?又確實費力;縱使漫無目的地隨行,沿路數數腳印,我們也未必有心思把目光停留,定神凝望那充滿遺美

Leon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