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 WITH US
紙飛機穿過雲霄,一個異想天開的夢想,在這個年頭未必能夠實現,卻始終教人著迷。在沒有燃料、沒有引擎之下,點燃人類最初對飛行好奇心的,或許只是張被折疊的白紙;《JET》也有種理想,雖然月刊飛不起來,但回眸廿載,我們讓飛機畫過俏臉,也將夢想盛載於紙上,與香港共進退,望明媚。 2023年,掃興事感覺逐步褪去
型男•扯鈴•紙飛機 世界紙飛機大賽花式組亞軍 馬成發
在紙飛機的競技項目上,花式飛行是種另類,沒有客觀距離量度,也沒有紙飛機限制,只有短短60秒給你施展個人絕活。正因如此,同樣「另類」的台灣選手馬成發,決定將多年扯鈴經驗結合紙飛機表演,在奧地利「機棚」內以一身全白英姿,映襯單手投擲出的七彩紙飛機,並最終在扯鈴落下之際,以異想天開的奇幻表演收獲世界第二名
Karen 譚凱琳 快樂,就是游泳 跟一杯Flat White
跨越好幾代成員,香港泳隊多年來也備受注目,先有施幸余,後有江忞懿和歐鎧淳,近兩年當然少不了何詩蓓。自言是目前關注度較少的譚凱琳,個性愛低調,但對於游泳的事,細緻到年份她都牢牢放在心頭。 這次在東奧裡參與4×100米自由泳接力項目,她只顧專注地做好一個本份。奧運回來,在九月世錦賽她終於拿下生涯裡首個A
Daniel 陳浩源 追逐夢想的平權
有人說,奧運會是創造英雄的地方,殘奧會就是英雄聚首的地方,每個殘疾運動員克服自身困難參與比賽,本身已是英雄。陳浩源(Daniel)於2008年不幸遇上交通意外而失去左腳,後來積極參與運動,成為香港的唯一輪椅羽毛球運動員,世界排名高踞第二名。 text.Nic Wongstyling.Calvin W
Arenas 陳仲泓 跨欄前後,也想救人
這是個反香港資本主義的逆流故事。在當全職跨欄運動員前,陳仲泓在醫院裡當配藥員,即是溫馨提示你白色藥丸要三小時一粒、一天服四次那樣的工作,是否薪高不願透露,但必定糧準。為求測試自己的極限,他儲了點錢再裸辭,由2015年起就不斷擦新香港紀錄,今年也成為香港運動史上,出戰跨欄項目的第一人:「像是打麻雀吧,
Boey 梁寶儀 斷手無阻奧運夢
現在踩車很開心?「是的。」27歲港隊單車手梁寶儀(Boey)露出由衷的微笑說著。笑臉背後,其實她早前因為斷手受傷,上星期才入院做手術拆釘,現正處於休息期。今年奧運,梁寶儀與另一港隊選手逄瑤一同參與今年新增的場地單車女子麥迪遜賽,最終未能完成比賽,與其餘兩隊並列第13位。雖然單車隊有星級大師姐李慧詩及
Shawn 張小倫 七代劍手的大師兄
人人都稱呼張小倫做「大師兄」,效力香港劍擊隊16個年頭,無論資歷及年齡,同樣遠超其他隊友。「張家朗、Ryan(蔡俊彥)跟我一樣都是肖牛,不過我85年出生,他們97年出生,足足大他們一圈。」這一代劍擊隊,已是他經歷的第七代師弟。 雖說是大師兄,但今屆東京奧運卻是他第一次踏足奧運賽場,隨即見證師弟張家朗
李慧詩Sarah 與單車的愛情長跑
世人要遇見神的機會極為稀有,於是令最近頻頻參與分享會等活動的「女車神」李慧詩,顯得有點不真實。在開始單車生涯後,相信這陣子是李慧詩最豐富的時期,參與了三屆奧運,未有退役計劃,只是全職讀書同時也休息。一周裡叫她感到幸福的,包括星期天能睡午覺。 和單車像是一場愛情長跑,近二十年仍相知相愛,偶有賭氣但還是
朱嘉望Moonie 劍擊面罩裡的寂靜修煉
今年奧運,香港劍擊隊大放異彩,除了在隔離期間密密開直播的男子組,還有女子重劍團體賽之一的朱嘉望。不時因亮麗外表備受關注,事實上也愛美,網上分享的都是Instagrammable的照片,化妝打扮是運動外的精神食糧,拍攝當天像洋娃娃的雙眼,也植了眼睫毛。 另一個在她的社交平台上常出現的,是收集女生煩惱再
【行山專題】Matthew Kwan:與本地雀鳥建立關係
說起雀鳥,可能我們會想到街上的小麻雀、尖沙咀天星碼頭的白鴿,還有米埔自然保育區的明星雀鳥黑臉琵鷺。然而年輕觀鳥專家Matthew Kwan(關朗曦),卻走遍山野,甚至建立Project Crow嗚鴉自然教室,為的是拉近大家與雀鳥,以致本土生態的距離,「只要讓大家認識了,建立了關係,自然想要保護環境。
【行山專題】Kelvin Yuen:山野攝影讓我找到人生目標
現任全職風景攝影師的袁斯樂(Kelvin),年僅23歲的他來頭不小,曾經憑一幅飛鵝山的風景照獲得2015年的《國家地理雜誌》全球攝影大賽青年組冠軍,今年更獲香港旅遊發展局邀請擔任攝影顧問。若非他在五年多前踏足山野,如今還跟其他年輕人一樣為生活和朝九晚五的工作勞碌。因此他說:「行山讓我找到人生目標,賦
【行山專題】AK簡僖進:山野中的聲音有著港式親切感
山風吹過樹葉,鳥叫蟬鳴,流水潺潺,漫步山間不時聽到飛機飛過的引擎,那是香港山野間獨特的聲音。環境錄音室簡僖進(AK)走遍郊野公園和隱秘山頭,為的就是紀錄這些本土聲音。「我成立了一個本地自然聲音庫,讓不同的藝術和媒體工作者能夠用得到這些充滿親切感的聲音,也讓香港人更留意這些鮮為人知的環境細節,為此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