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TERVIEW

麥詠楠 沒有前設更愉快

訪問前,習慣於心中擬「腹稿」,用想像預演跟受訪者的對話情況,但跟麥詠楠(Buber)訪談,卻有感預想追不上變化。Buber是有態度和主見的演藝人,不會一板一眼「你問我答式Hea應」,沒有經理人與助理的她,既會親身商討拍攝主題、場地和造型等,細心打點一切;傾談時,她又會認真思考每道題目,絕不交討好的行

admin

· INTERVIEW

RubberBand 聚小而強大

不管是句首、句中或句末,英文字「I」單獨現身時,永遠都是以大楷的姿態現身。RubberBand全新大碟名為「i」,放下不必要的自我後,人類雖然微小,但結集起來則可以成為令人驚嘆的力量。把i倒轉看,不就是一個感嘆號嗎? text.陳菁 photo.Bowy Chan 《i》的構想,原本來自Island

admin

· INTERVIEW

梁祖堯 香港人種香港菜

疫情沒完沒了,有人失業,有人轉行,本來屬於劇場的梁祖堯,與同行一起哭訴過痛罵過,一切也無補於事。幸好,去年初他誤打誤撞轉換跑道,歸隱田園,香港人種西瓜種粟米種香港菜,希望從食物出發,以(農作物)生命影響(香港人)生命。 政局愈來愈亂,有人移民,有人流亡,本來「我的志願」是移民的梁祖堯,這一年來卻打消

admin

· INTERVIEW

岑寧兒 實體的暖

「你記住要替電話做備份!」說得著緊又激動,因為岑寧兒(Yoyo)的電話在前一天消失了好幾個小時,世界就如此崩塌了。她一向都偏愛實體紀錄,那是儘管全城斷電也改變不了的安心感,當中包括紙、書,還有錄音帶。她在舊居找到兩歲時和母親一同錄製的聲帶,加上故事和翻唱歌曲,成為全新黑膠作品〈Bedtime Sto

admin

· INTERVIEW

王宗堯 生命的主廚

食物,最能詮釋一個城市的味道。它可讓人認識地域風尚、民俗日常,累積的味覺記憶,還會犖繞一生,使人可從腦海中細味生活的美好。 這一點,王宗堯別有所感。他憶想昔日留學英國、短居台灣的日子,縱有機會嚐到許多不同國度的佳餚,「不過講到最鍾意、最掛念的,始終首選香港美食,因為吃的不只味道,還有感情和回憶。」近

admin

· INTERVIEW

陳智遠 留住香港的剩餘美好

眼前的陳智遠,目前是本地文化深度遊組織「活現香港」的創辦人。當日從他約四百呎的辦公室(不是老闆房)出發,遊走上環摩羅街、文武廟、醫學博物館一帶,不時與附近店主寒暄,路經荷里活道及樓梯街交界,他突然停下來拿出iPad,展示1960年《蘇絲黃的世界》在那裡取景的劇照,轉眼走到文武廟內外,又講解香港今昔的

Nic Wong

· INTERVIEW

陳健朗 一支煙的情義

1996年華籍英兵,2019年警車響號聲、某年香港人奪得諾貝爾獎登上電視新聞、船員穿上「重光」字眼的風衣……《手捲煙》就像一齣尋找彩蛋的電影,明就明,不明就等待黎明。拍出首部劇情片的年輕導演陳健朗如此說。 text.Nic Wongphoto.Bowy Chanhair.Peter Cheng Ha

Nic Wong

· INTERVIEW

谷德昭 今時今日點拍喜劇

世間人種千奇百趣,有一種是「咁容易俾你估到,我就唔係食神啦」,又或者「一係唔威,一威就要龍咁威」,谷德昭不是這兩種,偏偏他卻是有份創立這兩個角色的人,創造不少笑匠的幕後功臣。只可惜面對當今現況,「喜劇之王」都要投降。 text.Nic Wonginterview.Nic Wong & 金成p

Nic Wong

· INTERVIEW

文念中 好好拍許鞍華

香港電影(曾經)的厲害,就是人才風格四出,有王家衛也有王晶,有許冠文亦有許鞍華,海納百川百花齊放。其中,許鞍華是六奪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三屆金馬獎得主,與她合作無間的文念中決定自資及籌集資金拍《好好拍電影》,以影像寫一部香港給許鞍華的情書。香港(電影)需要許鞍華,值得有部關於許鞍華的紀錄片。 T

Nic Wong

· INTERVIEW

Becky Yeung 尋找我們的VIBE

「你相信same vibe(氣場相近)的人終會相遇嗎?」唱作歌手楊碧琪(Becky)提問,讓我想起初次從台灣歌唱選秀節目《聲林之王2》欣賞她的空靈演唱,除了深感其歌聲療癒,還不期然羨慕起當地樂壇人才輩出,並感慨香港樂壇種種問題。 殊不知後來查資料,卻驚喜發現Becky是「同鄉」(香港女生)。由此期然

admin

· INTERVIEW

鄭中基 暖男的基因

暴龍大翻身,不得不稱讚鄭中基的厲害。當日全城出名的「無賴」,今日飾演ViuTV新劇《暖男爸爸》卻毫無違和感,鄭中基甚至主動提起當日發生的「飛機醉酒事件」,分享當年第一次感受到嚴父的暖意。 Text.Nic WongPhoto.Bowy ChanMake up.Mon Chun@monzichunma

Nic Wong

· INTERVIEW

陳曉蕾 沒想過……如此怕老

記者訪問記者,不容易。尤其陳曉蕾的Facebook專頁名為「記者陳曉蕾」,正好代表她以記者為傲。早年政治記者出身,後來成為自由記者,寫過不同專題報導,關注不同議題,像農耕、廚餘回收、光污染、生死等等,近年成立「大銀」慈善機構(Big Silver),出版《大人》雜誌,專注關注老病課題。 訪問中提到的

Nic Wong

1...181920...24